【易合之道】启示篇系列之一:规矩与道理

《伏羲女娲图》的出土为现代人对人类始祖与人类智慧的探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其信息量之大,涵盖寓意之深,令人赞叹不已,至今还有许多未解之意。甚至在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文版《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试刊中,首页的插图就选用了这张神秘的《伏羲女娲图》,并题名为“化生万物”。

【易合之道】启示篇系列之一:规矩与道理

图中,伏羲与女娲相拥,下半身交缠在一起呈螺旋状。伏羲左手举矩,女娲右手持规。不论是否有无文字记载,《伏羲女娲图》中的矩与规应该就是人类史上最早的“规矩”了。

伏羲和女娲虽然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但这张《伏羲女娲图》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内容犹如一串引导我们走上智慧之路的密码,惠泽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

就图中规矩而言,大可规天矩地,小可规言矩行。天行刚健之气,地行包容之德;男主刚健有力,女主阴软柔美……

揭示万事万物皆有规矩,万事万物皆应遵循规矩,这便是规矩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对于规矩的理解深浅不一,范围各异,可谓仁者能见仁,智者能见智。

当人类出现时,看到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山川河流时,便发现在这个天地间,每一草、每一物都是有规矩的,作为人类更应该敬畏自然,遵循各自的规矩。规矩对与人类乃至万物活动的指导始终不曾停止。

在规矩的指引下,人类社会诞生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在规矩的指引下,人类社会在时代的更迭中始终迈着前进的步伐。

规矩是万事万物需要遵循的法则,那么道理就是万事万物在变化中遵循的规律。规矩与道理既有相通之处,亦有不同的地方。

【易合之道】启示篇系列之一:规矩与道理

道理,道之理也,是非曲直也。关于道,道家创始人老子圣人所著的五千言《道德经》系统地将“道”与“德”进行了阐释。《道德经》蕴含着高深的境界和丰富的哲理,真正理解并加以运用,可以修养身心,处世治国。可藏可守,可仕可隐。指导人们为人处世应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理,有道还得有理。理的原意是顺着璞石的纹路加工成玉器,引申为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那么,道理可以理解为道是所有事物的一个顺序过程,道本身有自己的次序,简言之,道理就是事物所遵循的有过程的变化规律。

大道无形生育万物,大道无情运行万物,大道无名养育万物。道之理者唯自然也。自然之理者,顺道者昌盛,逆道者衰亡。

规矩是不可逾越的,逾越了规矩,事物的发展背道而行。

道理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道理,事物会走向灭亡。

人类虽然是这个世界上的高级生物,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非常渺小的。对于自然界中的规矩和道理来说,人类永远跳不出这个圈儿,既然跳不出这个圈儿,那就得遵守这个圈儿的规矩,顺应这个圈儿的道理。

规矩在宏观上可理解为万事万物的大规矩,在这个大规矩下,也可从微观人类行为的角度,理解为人类自我约束而定下的规矩。人类自我约束下的规矩,人为性则很大,很容易被逾越。

其实在生活中,一句话,一个约定便是一个规矩。而能够一直坚守约定的规矩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否能坚持下去则是对内心坚守与诚信的一种考量。

关于规矩的例子比较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连续剧《老酒馆》里的“老二两”与酒馆定下的规矩。

【易合之道】启示篇系列之一:规矩与道理

牛犇老先生演绎的“老二两”是个流浪汉,每次来店里只要二两酒,下酒菜自备。店里人不多就找个桌坐下,若是客满就站在角落慢慢喝完,到点就走,绝不多留,也不耽误酒馆做生意。不管是陈掌柜要给他加个菜或留他在酒馆住下,还是找马车送他回家,老二两依然是老规矩,“二两酒,11点走人”,他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因为“坏规矩的事不能干”。他慢悠悠喝完二两酒给了酒钱,他朝大家深深地鞠个躬说声“谢谢”,蹒跚走进了雨夜中……

一个很小的角色,被牛犇老先生演绎的淋漓尽致,让观者无不感慨万千,佩服不已。除了老先生的演技好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遵循了“规矩不可逾越”这条底线,才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灵魂深处的高贵才能瞬间爆棚,这就是规矩折射出人性魅力之所在。

这是一个关于遵守规矩的正面例子,其实人类逾越规矩的反面例子也多的很。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说法律是人类行为活动的一种规矩,那么所有罪犯就是逾越和破坏规矩的人。

法律层面的规矩可以理解为人类行为学中的最严规矩。

古往今来,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推进都是建立在无数规矩被不断破坏的基础之上。当人与人之间不在遵守彼此之间规矩的时候,只能由法律这种强制规矩来取代,从而也把人性之中信任的成分也取而代之。建立在法律关系上的信任是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公正,而不是建立在人性上的公平与公正。

当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一个口头约定的规矩可以随意被逾越的时候,这时的规矩已经不再是一种规矩了,反映出的是诚信度的下降和谎言的增多,这样的结果是人类的一种悲哀。

甚至在有些家庭之内出现了婚姻合同或者赡养协议之类的事情,这种建立在合同之上的家庭规矩注定在感情中夹了一层绝缘体。一旦给感情加上了绝缘体,感情还是感情吗?

如果说破坏了规矩会导致诚信的下降,那么,违背了道理则是逆天而行。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不可逆的规律,这也是四季变化的道理。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也应随四时而动。

【易合之道】启示篇系列之一:规矩与道理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升,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简单的理解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所有生命都应该珍惜,不可随意杀伐;春天做所有的事情,都应该付出而不是索取;春天做的事情应该奖励而不是处罚,这便是顺应春天的道理。

生发的春季做好生发的事情,就是为夏长,秋收,冬藏做了最好的开端。当然,这句经典也适用于人生阶段来理解。如果把人的一生看作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话,那么春季则是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如何让孩子的童年时期健康成长,其实古人早已告诉后人最好的方法了。

如果一切都逆着来的话,则是逆天行为,也是在自取灭亡。曾经听一位中医大夫讲过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位中年患者因为性功能下降前来就医,大夫诊治后明确告诉他是因为肾阳不足,需要吃药调养并且至少忌房事一个月。不到一个星期这个人又来了,病情却比原来更严重了。在大夫的追问下,这位患者才说出原因,原来这位一边吃着中药,一边吃着壮阳药,居然一周之内又行房三次。后来这个大夫明确告诉他,让他治疗的话就得听他的话,否则另请高明。后来这位患者在大夫的治疗下,一直看了将近半年才彻底治愈。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生病了并不可怕,休息下来好好看病就是了,这是一种规律的安排,可明明自己有病却还要“逆行而上”,这就是逆天行为,用一句网络热词说,那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在某种范围内来讲的话一点没错,而且之后还可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对于规矩和道理来讲的话,有时候逾越了则彻底没机会了;有时候违背了则一切都没有了。

规矩与道理与人形影相随,无处不在。善于观察大千世界,善于辨别善恶美丑,就是对规矩和道理最好的学习和把握。不管大千世界,善恶美丑如何变化,一定要有自己心中的那杆秤。

秤在,规矩就在;秤在,道理就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