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如始 再接再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

“慎終如始”出自《道德經》:“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說,做事情如果到結束的時候仍像開始的時候那樣慎重,就不會失敗,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中華民族歷經了悠久歷史、漫長歲月,人們深深體會到創業之難——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後階段,越是馬虎不得。《詩經》中有一句話常被引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說做事、為人沒有不能好好開頭的,卻少見能有好好到頭的。善始考驗的是智慧和勇氣,善終卻還需要持久的定力和堅定的恆心。常常有人開始鬥志昂揚,卻在時間的流逝與光陰的消磨中漸漸鬆懈、停滯不前,甚至偏離方向。老子指出:“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世人行事,往往是幾近成功的時候又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功虧一簣”“前功盡棄”說的都是這一道理。

翻開歷史畫卷,不難發現,“歷史週期率”的反覆出現,或許是對這一規律的印證。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因勝而驕,縱敵貽患,最終被“三千越甲”破國亡身;“六王畢,四海一”的秦始皇,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遂放縱於“蜀山兀,阿房出”的紛奢之中,終致二世而亡;五代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文武雙全、青年得志,消滅後梁一統北方,然而,“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他卻得意忘形、放縱不羈,最終眾叛親離……“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這是中華文化穿越幾千年歷史煙塵的莊嚴提醒,告誡人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越是接近目標,越應上緊發條,不能“一篙鬆勁”;越是抵近終點,越應堅持不懈,不能“鳴金收兵”。目標不變、方向不偏、幹勁不減,是走好“最後一公里”的關鍵。

“慎終如始”四個字,既蘊含著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的憂患意識,也滿含著愈挫愈奮、愈挫愈勇的必勝信念。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鄭重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把黨中央從西柏坡遷往北平稱作“進京趕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提醒全黨,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讚揚聲中喪失革命精神和鬥志,逐漸陷入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狀態——不論時代主題如何變化,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慎終如始,始終秉持著“趕考”精神,只爭朝夕地走好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滯,這既是一個馬克思主義革命黨的精神氣質、價值追求,也是被近百年實踐所證明的認識論、方法論。

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這四個字裡,有判斷、有提醒、有要求,有態度、有狀態、有精神。一個“終”字的出現,讓我們有了勝利在望的喜悅,有了吹響勝利號角的期盼。一個“慎”字,正是提醒,當前防控依然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國內新增病例“逐漸歸零”的拋物線,雖然指向明確、十分有力,但“零增長”不等於“零風險”,“低風險”不等於“沒風險”,目前還出現了境外疫情反向輸入的情況,帶來新的嚴峻考驗。這場大仗、硬仗打到現在,還要繼續打下去、打好。

歷史告訴我們,許多“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往往正是決勝時刻。“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是如此。目前,從病患救治、疫情排查、嚴防境外輸入到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從優化防護物資調配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工作,各條戰線依然需要做到一時一刻不放鬆,一絲一毫不馬虎。猶如長途奔跑的馬拉松選手,必須熬過接近體能極限的艱苦時段,才能真正迎接勝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