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至今不改呢?

1948年10月3日,世界上第一張人民幣在阜平縣的一個小山村誕生了,12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人民幣正式發行,從此無數中國人花上了自己的鈔票。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時至今日,人民幣已經走過了72個年頭,我國前後共發行了5套人民幣,設計也是越來越國際化、藝術性,尤其是2015年新版的百元“土豪金”,讓老百姓是越發愛錢了。作為國家名片,人民幣除了大氣美觀之外,高科技元素一點也不能少,上面的防偽技術在國際上那是數一數二的,總之我們已經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打好了基礎。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但人民幣上一直有一個錯別字,那就是“圓”,連小學生都知道應該是“元”,如此明顯的錯別字為何70多年來一直都不改呢?其實圍繞著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有語言學家主張改成“元”,也有人認為應該尊重歷史。

明清時期,以銀子為流通的貨幣,但是全國沒有統一的制式銀幣,各地區使用的銀錠子形態、重量及成色都不一樣,使用時需要用秤來稱,那時銀子以“兩”為計量單位,也稱為銀兩。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後來國外的制式銀幣傳入中國,成色、重量統一,使用時不用切割,攜帶也極為方便,很快在中國大規模流行起來。這樣一來,就對中國的金融構成了威脅,於是1910年,晚清開始鑄造自己的制式銀幣,頒佈的《幣制則例》規定:“中國國幣單位,著即定名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元為主幣……元角分釐各以十進。”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什麼意思呢?就是中國的貨幣名字為銀圓,單位則為元。又為何叫銀圓呢?《說文解字》講“圓,全也”、“圜,天體也”,凡是環形、圓形的東西都可以被稱之為“圓”。外國的圓形銀幣剛進入中國時,就被習慣性地稱之為了銀圓,就這樣清朝也就順其自然地將新貨幣稱為“銀圓”了。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民國時期,袁世凱頒佈的《國幣條例施行細則》中明文規定,以“圓”為一個價格單位。新中國建立後,並沒有立即改動“圓”這個價格單位,人民幣上也是一直沿用了的繁體字“圓”,到第四套人民幣時,才改為了簡化字“圓”,當時採用的是“張黑女”碑體,第五套時“圓”字採用了印刷宋體簡體字。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第四套人民幣

雖然人民幣上的“圓”字延續下來了,但貨幣單位自1995年有了改動,《中國人民銀行法》明文規定“人民幣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為角、分”。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連小學生都知道,為何70多年一直不改?

第五套人民幣

圓曾經是貨幣名,也一度是貨幣單位,《辭海》中記載二者意思相通,時至今日再無“銀圓”,也不再以圓為貨幣單位,“圓”其實更像是一種沉積下來的歷史印記,拖著歷史的影子,固執地堅守著方寸之地,你不能說它錯,只能說我們曾經互相擁有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