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大陸,曾經存在過一個輝煌的文明——阿茲特克帝國,後來,猶如它的興起一樣,它也在極短的時間裡灰飛煙滅。

這場悲劇背後有著種種原因,最根本的,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文明差距。

不同於亞歐板塊的緊密相連,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被廣闊的海洋隔斷,美洲人無法與先進文明順利交流,只能閉門造車,當他們還過著自給自足的原始部落生活時,大西洋彼端的歐洲已經進入文藝復興。這種平靜之下,隱藏著危險:一旦亞歐板塊的高級文明發現了自己,必然會帶來毀滅性的降維打擊。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一、阿茲特克帝國的發跡

在奧爾梅克文明發祥之前,美洲大陸還是一片荒蠻,公元前1200年左右,奧爾梅克人定居在墨西哥灣沿岸,並在那裡建立了金字塔、巨石雕像、大型宮殿等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群,之後到公元前400年,這個美洲文明的發起者便莫名其妙地消失於歷史中。

奧爾梅克人的成就灌溉出了眾多絢爛的美洲文明,於14世紀崛起的阿茲特克文明就是其中之一。阿茲特克族本是墨西哥高原上的一群“流浪漢”,後侵入了墨西哥谷地,征服了原有居民托爾特克人,成為霸主。

傳說阿茲特克人是受到了他們信奉的神明威齊洛波契特里的指示:當他們看見一隻叼著蛇的老鷹停在仙人掌上時,就應該在那個地方建城。他們到了墨西哥谷地,真的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於是他們就建起了特諾奇蒂特蘭——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島,位於墨西哥特斯科科湖。

阿茲特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鼎盛時期,因為他們是擅於模仿的,奧爾梅克、托爾特克都給他們樹立了好榜樣。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二、以戰爭為榮的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

· 無休止的爭戰:源於阿茲特克人對“戰神”的崇拜

阿茲特克人的先輩認為,自然很像人類,時而行善,時而作惡,於是他們就想當然地把自然人格化了,並把自然力看成男女諸神。他們覺得人類必須要做點什麼,才能讓諸神滿意,從而幫助人類辦事。於是血腥的祭祀、祈禱、各種儀式就應運而生。

阿茲特克人的命運主要取決於兩位神明。一位是戰神暨太陽神:威齊洛波契特里;另一位是掌管雨季和豐收的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

威齊洛波契特里是戰神出身,傳說他一出生就身著戰裝,後來他與鷹結合,成了太陽和白晝的象徵。

這位神明特別嗜血,阿茲特克人為了得到他的庇護,必須要給他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而這些能量的來源就是人的鮮血,所以阿茲特克人不得不常年四處征戰,抓到活人來獻祭。

一個剛呱呱墜地的阿茲特克男孩,就會被長者族人告知:“作戰是你的職責,你應該把美酒與珍饈獻給偉大的太陽!”不久後,這個小男孩就會得到象徵他日後存在意義的小號盾牌和弓箭;10歲時,他就要向“戰士”的稱號邁進,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比斯巴達更加嚴酷的軍事訓練。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戰神:威齊洛波契特里

· 雄鷹、猛虎樣式的戰服:屬於阿茲特克帝國軍隊的精英階層

手持木棒或嵌有燧石大刀的阿茲特克勇士們,作戰後必須抓回完整的俘虜用以獻祭。倘若帶回第一個完整的戰俘,他可以得到一件繡有蠍子或花卉圖案的斗篷;若帶回第二個,他可以得到鑲紅邊的斗篷;若再抓到第三個,他可以得到市面上根本見不到的特製高檔斗篷……

如果抓到了眾多戰俘,那就可以成功躋身精英隊伍——雄鷹騎士和猛虎騎士了!

這兩個稱號是怎麼來的?據遺留下來的圖畫顯示,他們的軍服和稱號是相符的:“雄鷹騎士”身披鷹的羽毛,“猛虎騎士”身披虎皮,他們的面部從獸嘴中露出,身後還有野獸的尾巴。

這種戰衣充滿了原始的野性,對敵人起到一種氣場上的威懾作用:敵人看到身著猛獸皮毛的戰衣,就會在腦中自然喚醒猛獸噬人的恐怖記憶,從而分泌大量腎上腺素,致使動作精準度下降,戰鬥力減弱。這種身披獸皮的戰服在中國和歐洲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是早期原始人類從自然中汲取靈感的一種表現。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 新的戰爭發端:“一支蘆葦之年”迴歸的“羽蛇神”

影響阿茲特克人的第二個大神是整個美洲普遍信奉的能帶來雨季的“羽蛇神”。

相傳與羽蛇神對立的黑暗之神特斯卡特利波使用了奸計,把羽蛇神在人間的化身魁札爾科亞特爾曾經締造的黃金時代毀滅了,魁札爾科亞特爾因此乘著毒蛇纏繞的筏子駛向東方,併發誓會在“一支蘆葦之年”(阿茲特克曆法)回來重掌大權。

一首阿茲特克詩歌哀悼這位君主離開故土:

“圖拉城中,房屋肅立。這裡的蛇柱依舊孑然聳立。遠去了,魁札爾科亞特爾。我們的君主,為您哭泣!”

可能阿茲特克族由於自己卑微的身份和不擇手段登上霸主地位的惶恐,這個傳說帶給了當時的阿茲特克君主,蒙特蘇馬二世很深的恐懼,他害怕那天的到來。

然而,那一天終究還是來了。當一個傳言越來越多地在街談巷議中被人提及時,蒙特蘇馬二世大感不妙。據說在東方的大海上,出現了從未見過的巨大“蛇筏”,大得令人難以置信,而更神奇的是船上的乘客,彷彿“神使”一般:他們有著白色的肌膚,藍綠的眼睛,濃密的鬍鬚,還穿著閃耀金屬光澤的奇異服飾,騎著巨大而溫順的“不長角的鹿”,拿著能轟鳴噴火的神器……

這一切都和羽蛇神的預言不謀而合——在“一根蘆葦之年”,羽蛇神的化身魁札爾科亞特爾終於乘著巨筏,從東方的大海中歸來。難道阿茲特克真的氣數已盡?!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三、衝向鋼鐵的猛獸:阿茲特克帝國的迅速滅亡

上面那段傳說充滿唯心主義色彩,實際上,“一支蘆葦之年”即1519年,“神使”和“蛇筏”是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和他的部隊,所謂“不長角的鹿”就是馬匹。

科爾特斯和他的部隊一共四百人,他們登陸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阿茲特克人的眼中是“神使”,他們被美麗的、魔幻的墨西哥古城特諾奇蒂特蘭深深吸引,那裡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

於是,人性的貪婪開始萌生,西班牙探險家們想要從這片富饒的土地中掠奪一些財物,接下來,不可避免的戰爭又將拉開帷幕。

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居然被區區幾百人組成的西班牙入侵者打敗,這在歷史上是個傳奇。但仔細分析後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阿茲特克的覆滅,可以說是“一分天命,九分人禍”: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 統治者的迷信

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以蒙特蘇馬二世為首的一群人就執著相信著“一支蘆葦之年”的復仇傳說。

西班牙人來了,被阿茲特克人看作“神使”對待,始終小心伺候著,並奉上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這更助長了西班牙人的貪慾,時刻籌劃向阿茲特克發起了進攻。蒙特蘇馬二世在觀察了“神使”與墨西哥高原上實力排名第二的特拉斯卡拉部落的著名的三日大戰,並取得勝利後,居然放“神使”進入都城。

後世評論者大多都把阿茲特克的悲劇歸罪於蒙特蘇馬二世的迷信與猶豫,但他們可能不知道,蒙特蘇馬二世不是一名擁有全權的君主,他必須得到各臣屬國氏族首領的同意後,才能做決定。然而這些“豬隊友”又沒什麼政治頭腦,只看眼前利益。結果,西班牙人獲得批准,大搖大擺地進了都城,並把蒙特蘇馬二世抓起來作人質,組織本就渙散的部落們群龍無首,徹底成了一灘散沙。

攫取大量黃金後的科爾特斯還收服了一批西班牙駐古巴總督組織的討伐軍,並帶領他們回到特諾奇蒂特蘭。不料他留下的軍官大肆屠殺了當地人,整座阿茲特克的怒火被點燃。科爾特斯和他的部隊不得不面對一場全民爭戰。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 落後的軍服和作戰方式

阿茲特克武士決定不再被迷信矇蔽,他們要奮起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家園。西班牙人開始出現頹勢,在一連串的戰爭中損失了80餘名士兵,幾乎超過了之前戰鬥損失的總和。隨後,著名的奧通巴戰役打響,阿茲特克武士卻沒能如願全殲西班牙士兵,他們落後的軍服和作戰方式,大大阻礙了他們。

首先,“雄鷹騎士”和“猛虎騎士”這種模仿猛獸的軍服只能恐嚇到比他們知識水平更低的其他部落,但對先進的西班牙軍隊來說,這種手段已經過時上千年了。

阿茲特克人的鎧甲用浸過鹽水的棉布縫製,主要為了防護當地弓箭,當面對西班牙的鋼刀和鉛彈時,他們的鎧甲如同紙一樣脆弱不堪一擊。

再反觀西班牙人的軍服,尤其是騎兵和步兵的盔甲,基本代表了當時歐洲大陸冶金業和鎧甲製造業的最高水平。這種鎧甲以“冷鍛”技法取代“熱鍛”,使鐵分子間結合更緊密,鐵質更加堅硬。加上盔甲上廣泛鍛打出稜條,可以大大增加防護性。當阿茲特克人嵌有黑曜石的木棒遇到西班牙人堅固的盔甲,就跟玩具似的沒什麼威脅。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再者,阿茲特克勇士採取的進攻方式是採取一窩蜂作戰,這在訓練有素、有組織有紀律的西班牙軍隊面前很難奏效,因為這種戰術只能使一小部分人直接和敵人交戰。

除此之外,阿茲特克首領的著裝過於耀眼:軍服華麗,背插由羽毛、寶石和金銀裝飾的軍旗,初衷是作為部隊集合點,在跟其他部落作戰時,這種方式是屢試不爽。但面對已有多年作戰經驗,且文明程度遠超的西班牙軍隊時,這反而成了致命的弱點。科爾特斯一聲令下,專門攻擊那些衣裝華麗的首領!於是,阿茲特克全軍很快陷入一片混亂,最終,極為慘烈地輸掉了奧通巴戰役。

當“野獸”遇上“鋼鐵”: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之路


尾聲

西班牙人對阿茲特克人來說,可能真的符合“一支蘆葦之年”的傳說,科爾特斯就是那前來複仇的羽蛇神化身的魁札爾科亞特爾,他真的做到了重掌大權:

奧通巴戰役後,雙方都元氣大傷,這時候所謂的“一分天命”降臨,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傳染給了毫無免疫力的阿茲特克人,造成了大量當地人的死亡,其中還包括新任的阿茲特克國王。戰爭天平漸漸倒向西班牙軍隊,最終,特諾奇蒂特蘭淪陷,擁有數百萬人口的盛極一時的阿茲特克帝國滅亡。

在整個殖民時期直到今天,人們都不太願意到阿茲特克文明臨終的那個地方去,彷彿那裡仍徘徊著阿茲特克文明英勇的保衛者亡靈……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期待與您一起交流探討,非常感謝!

王鶴:《服飾與戰爭》

喬治•C.瓦倫特:《阿茲特克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