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前段时间,小童麻麻在微博上看到一则令人心碎的新闻。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当地志愿者上门排查感染新冠肺炎人群的时候,发现71岁老人在家中死亡,屋内还有一名六岁小男孩。

志愿者问起小男孩:“你为什么不出去?”

男孩说:“爷爷说外面有病毒,不能出去·····”

当志愿者发现去世老人的时候,小男孩还以为爷爷只是睡着了,贴心帮爷爷盖上被子。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小童麻麻心都要碎了!

6岁的孩子独自面对爷爷的去世,心里应该是多么恐惧和无助啊!更难想象的是,这件事情会给他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

台湾教育专家张淑美说过:

“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获得老师或者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误解,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一生。”

可以说,死亡教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避不开的话题。

但是根据《南方都市报》的一项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00名家长中,仅有13.6%的人会认真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话题,而超过60%的家长则是选择避而不答。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折射了我们成人内心对于这类话题的害怕、恐惧和不安,这就很难真正地去帮助孩子理解“死亡”。

不和孩子谈论死亡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孩子对生命缺少了应有的尊重。

在微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8岁男孩因为作业问题被父母训斥,锁门自杀。

14岁男孩周末贪睡,被母亲掀被子,一气之下从12楼跳下。

15岁少年因为遭受同学凌辱留下血书自尽。

20岁女留学生不堪光鲜生活下的重重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死亡在这些孩子的眼里是抵抗家长的手段,是逃避生活的退路,是挣扎、是报复,唯独缺少了对生命的尊重!

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能够很好地帮助成人和孩子一起谈论这个话题。在这里,小童麻麻想推荐两本个人比较喜欢的治愈向绘本。

獾的礼物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獾的礼物》这个绘本适合2-6岁的孩子进行阅读,因为绘本是以动物的形象讲述,孩子接受程度更高。

主人公獾是一位让人信赖的朋友,他总是乐于助人。他知道自己已经很老了,老到要是时候要离开大家了·····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这天晚上獾对着月亮说了声晚安,拉上窗帘。吃完晚饭,坐在摇椅上睡着了。

梦见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觉得自己的脚离开了地面,觉得自由了,不再需要身体了。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第二天,小伙伴们发现了獾留下来的信:“我去隧道的另外一头了,再见。”獾的伙伴们看见信后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忍不住悲伤起来。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读到这里,作者用通过獾的信里的信息“到达隧道的另一头”和“身体变得轻飘飘”的字词代替了“死亡”,含蓄让孩子明白死亡意味着离开

冬天的到来积雪掩盖了小动物们生活的踪迹,但是掩盖不了它们对獾的思念。

小动物们还会常常想起自己和獾在一起的日子。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鼹鼠说:“我想起了獾教我剪纸,那次,他剪了一地的纸鼹鼠。终于剪出了一长串手拉手的纸鼹鼠,我还记得那份喜悦。”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狐狸:“我以前不会系领带,是獾教会了我,现在我系领带无可挑剔,还发明了自己的系法。”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青蛙是一个滑冰高手。他回想起他怎样在獾的帮助下,在冰上迈出打滑的第一步。獾亲切地带着他滑,直到他敢自己滑。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最后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们的悲伤。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轻轻地说:“

獾,谢谢你送给我们的礼物。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獾的离开,给动物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教会了动物们那么多的技艺。

最重要的是,

獾还教会了孩子们生命的意义——爱与给予,这就是獾的礼物

爷爷变成了幽灵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相比于上面的绘本来说,《爷爷变成了幽灵》绘本更加具象,虽然以死亡为主题,但是画面清新,笔触温馨故事幽默有趣,适合6岁以上的孩子阅读。

小男孩艾斯本最喜欢爷爷霍尔格了,一天他爷爷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一想到自己再也见不到爷爷了,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子上哭个不停。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晚上,妈妈坐在床头安慰着艾斯:“爷爷去了天堂,变成了天使。但是,”艾斯本根本不相信妈妈说的话,他觉得爷爷不会变成天使。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这天晚上,爷爷果然回来了,坐在艾斯的橱柜上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黑暗。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艾斯本兴奋大喊:“爷爷你在这里干什么?你不是死了吗?”“我变成了一个幽灵了,我来完成一件没做完的事情,但是是什么事情我忘记了。”爷爷笑着摇摇头说道。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艾斯本带着爷爷到屋子里转了一圈,问道:“你想起忘记的事情了吗?”爷爷看着墙上的照片说:“我想起来了很多事······”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我想起博物馆里有一个大象标本;在体育场看过一场激烈的拳击赛;有一回和好朋友卡尔喝醉了,头钻到了水桶里;还有和你奶奶的第一次约会。”

“不过,这里面没有你忘记的那件事情吧?”爷爷摇摇头。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第二天晚上,艾斯本早早躺在床上睡觉,等到他睁开眼睛发现爷爷已经坐在床上笑呵呵地看着他。艾斯本问爷爷:“爷爷你在笑什么,你记起自己忘记的事情了吗?”

爷爷说:“是的,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亲爱的小艾斯本。”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读到这里,小童麻麻明白了绘本想教给孩子们是面对死亡的态度,虽然生死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唯有带着亲情与爱勇敢前行。

6岁幼童独自面对爷爷去世,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这篇文章的主题或许有点沉重,但是死亡的教育归根结底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曾经说过:“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所以请不要避讳和孩子谈论死亡,可以告诉孩子:“记住所爱之人,只要对方还在我们心里,那么任何事情都不会让彼此分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