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這話你真的信嗎?

今天偶然在朋友圈翻到一條動態:

“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這話你真的信嗎?

因為,《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正在讀,而且已經讀了四分之一。想聽聽“得到”上的大神們,是如何解讀的,看看是否可以有什麼新的收穫。於是就打開鏈接聽了一下。

對於我讀過的內容,音頻裡總結的很到位。整個音頻大概18分鐘,主要就是整本書框架和重點的提煉。後半部分基本沒有聽進去,總體感覺真的太乾了。不禁反思,乾貨乾貨,太乾了也真是有點難以下嚥。

直到音頻結束前的最後一句話,突然讓我有些吃驚:

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

我吭哧吭哧讀了幾天才讀了四分之一,而聽一段音頻,只用了18分鐘,就讀完了一本書了?

“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這話你真的信嗎?

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沒天理啊!

驚嚇之後,我回過神來。我.....我信你個大頭鬼!

如果沒有真的自己讀這本書,而只是聽了音頻課程,我可能會對自己的收穫感到滿意。但是,聽音頻獲得的東西和自己讀書相比,於我自己來說是完全不對等的。

雖然這可能與個人的水平有關係,但是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所以,肯定有一大批跟我一樣的人,不可能聽過一個十幾分鐘的音頻,就能夠真的學會一本已經出版了80年,幾經改版還依然暢銷的書所講的全部內容!

聽完音頻,不誇張的說,吃過晚飯,我可能還能記得幾個重點詞和書的名字。

而按照18分鐘一本書的聽書速度,下個星期我大概只能記得世界上存在一本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

“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這話你真的信嗎?

這個音頻內容的前99%,可以說是總結的清晰又詳細,甚至可以說全部都是乾貨。

可是最後一句話真的有些太那啥了: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

如果聽書的人以為18分鐘,就真的讀過了這本書呢?

可能會有人說:誰會那麼以為?那是被忽悠了!

可是,如果你認真的聽了18分鐘的乾貨,最後獲得這麼一句獎勵,一定會覺得我又進步了吧?還會竊喜,自己的知識版圖又擴張了!聽到了獎勵,並且如此容易就獲得了獎勵,大腦瞬間就會產生多巴胺,讓你對這種操作上癮。這就像是在嗑瓜子的感覺,根本就停不下來。

對於患有知識焦慮的人來說,利用碎片時間聽課、聽書,可以填補某些知識漏洞或者開闊一下眼界。如果,將成長的希望全都寄託於此,而忽略了自身的實踐和深入的思考,那知識付費也無異於飲鴆止渴,最後不免會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這話你真的信嗎?

美團創始人王興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這任何事情裡面當然也包括自欺欺人!

難道我們不知道只靠聽節課,或者聽本書就能獲得改變是自己想多了嗎?可是道理都懂,就是不願意承認。

知識付費雖然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讓我們聽到很多醍醐灌頂的觀點,還可以鏈接更多的牛人。

但是,知識商品畢竟也是商品,它難免被包裝、被誇大

就像那句你偶然聽到的: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這些細節會讓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中,吃到自己消化不良,還誤以為自己一直在吸收營養,甚至覺得自己已經真的改變了!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知識那麼多,我們又都有好奇心,如果這麼容易就獲得了知識,難免都會變得更貪心。但是,如果沒有實質的提升,結果不會陪我們演戲。

不要總說時候還沒到,我們的傳統文化講究:知行合一。

如果只是聽課,卻沒有大量的實踐,到最後獲得的恐怕也都是虛假的認知泡沫。

“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這話你真的信嗎?

不是要否定知識付費的價值,而是要客觀的認清現實,不要神化知識,不要被商品社會的包裝矇蔽了客觀現實的規律。

踏實學習,認真實踐。

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怕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統統傳授給別人,因為他們知道,要做到優秀和卓越到底有多難。

如果能把這種人寫的某本書真的讀懂了,也許下次再聽人講課,可能真會發生聽完了就會了的奇蹟。

而這很大可能也是因為,聽的內容其實大部分早就在腦子裡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