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中國駐外使節迴應關切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中國駐外使節回應關切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電 (薄雯雯)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熱點之一。對此,中國多位駐外使節近日通過接受駐在國主流媒體採訪、發佈署名文章或召開新聞發佈會等方式,回應當地關切。

如何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

駐馬耳他大使姜江16日在《馬耳他時報》發表署名文章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然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長遠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

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16日在接受俄羅斯《消息報》專訪時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確暫時擾亂了中國正常的經濟運行節奏,不過,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發展,只要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大政策調節力度,就可以把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動能充分釋放出來。

駐比利時大使曹忠明13日接受《外交世界》雜誌專訪時說,從短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會對中國經濟運行增加不少壓力,尤其是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等行業,但這種影響是局部、暫時的。

中國何時能恢復正常生產水平?

“根據中國防疫專家團隊的模型測試,我們有可能在4月底基本控制中國國內疫情並恢復正常工作生活。”駐巴西大使楊萬明11日接受《環球報》專訪時說,預計到3月底,復工率將升至90.8%,其中製造業為94.7%。隨著有關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恢復,中國將繼續保障全球產業鏈供給。

曹忠明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並將繼續出臺一系列鼓勵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融資成本、稅費優惠、保障用工等,為企業復工創造有利條件。

駐蒙古國大使柴文睿11日在多家蒙古國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中國對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充滿信心》表示,目前中國主要行業和重點領域開工率不斷提高,中央企業開工率已超過80%。石油石化、通訊、電網、交通運輸等行業的開工率已經超過95%。中國企業全力履行國際合同訂單,保持全球產業鏈穩定,中國製造業正在迅速“回血”。

中國恢復經濟的信心從何而來?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這是我們底氣所在。”駐卡塔爾大使周劍在1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於戰勝疫情的速度、中國經濟的韌性、出臺的政策和蓬勃的新產業,同時國際社會也對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巨大潛力保持充足信心。

“歷史證明,中國經濟近40多年來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在面對風險挑戰時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活力。”駐新西蘭大使吳璽日前在《新西蘭先驅報》發表署名文章說,中國成功化解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等嚴峻考驗,在歷經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2013年禽流感,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等重大疫情和自然災害後快速恢復經濟社會發展,足見經濟之韌性、市場之活力。

姜江亦指出,中國全民抗疫帶火了“宅經濟”“雲生活”,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業態新模式逆勢成長。中國正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製藥、醫療設備、5G網絡等加快發展。可以預見,這些都將成為新的增長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新空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