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酱层毫无意义:酱层有害却难形成,作钓时遇见的都是腐殖层!

最近看到一条有意思的话题:化绍新老师说水底无酱层,即使有也没影响!但程宁老师却说:酱层害你无商量,决不能忽视酱层的作用!况且二人都是钓鱼,这就给广大钓鱼人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到底两位老师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聊聊何为酱层以及会不会对鱼产生影响!

声明:化老师及程宁老师都是我所敬佩的老前辈,以下言论无诋毁、无抹黑、无夸大!请杠精们免开尊口!

什么是酱层?又会有什么物质可以引起酱层?

谈论酱层毫无意义:酱层有害却难形成,作钓时遇见的都是腐殖层!

我们口中所谓的酱层并不是某一种物质,而我给酱层的一个定义是:由植物、动物被细菌所分解而成型带有絮状菌丝的真菌层称为酱层!

跟大家说个小案例:养过鱼的朋友应该有所体会,当我们喂食过多后残留的鱼食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色或透明状絮状物。摸上去丝丝润滑但却富有一定的弹性,我们此时都会说这样会使得水质变化的!而我认为这种絮状物也就是酱层的根本,只不过水底内有许多泥沙以及其他物质所以才不会是透明的!

我们通过两个方向来为大家解析酱层的由来和影响吧!首先我希望大家理解一个问题:自然水域与黑坑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的原因,就是在相同面积下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量是截然不同的!好了,下面开始!

自然水域:

自然水域的水底沉积物大多都以树叶、水草等无机物为主同时伴随着沉淀的灰尘、死亡的藻类从而形成一个松软的泥底!由于本身没有太多油脂和蛋白物质这也导致即使细菌分解也不会出现很长的菌丝,那么此时水底虽然看上去很松软但托起饵料还是没有丝毫问题的!所以我认为野钓中是不会存在酱层之说!

黑坑:

黑坑是一个封闭的池塘,所以当里面投入饵料后又不能被鱼全部消耗干净就会飘落到水底。由于饵料里含有大量的动植物蛋白以及各种糖分,这也就给细菌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如果此时水温比较适宜细菌生长,那么水下就会形成一层的菌丝聚合体!随着不断的作钓这种菌丝聚合体会在水下沉淀,伴随着大气压、水压的作用从而会不断的压缩其空间,最后会形成我们所说的酱层!

对,您没看错!我认为黑坑的确是含有酱层的,但钓不到鱼却不是酱层的作用哦!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因素:中鱼后鱼体挣扎的力气能否驱散某片区域内的酱层呢?答案是肯定的,鱼都能把泥搅起来更何况是细菌形成的菌丝聚合体呢!

但对于许多钓友们所说的重饵会拉下目数一点来讲,我认为那最多是给水底砸出一个坑而不是陷入泥中!兄弟们,如果陷入水中我认为你挂的不是饵料而是铅坨!

小结:想必许多钓友此时都会明白了,这不就是动植物以及饵料发毛了吗?哈哈,没错。就是发毛了,只是不同水域内发毛的效果不同而已。黑坑略粗,野钓略细仅此而已!所谓的酱层就是因细菌发毛后形成的真菌层,只是由于灰尘及沙粒落在面从而一层压一层才会形成所谓的酱层!

酱层到底有没有害处?大家口中的酱层其实是腐殖层!

谈论酱层毫无意义:酱层有害却难形成,作钓时遇见的都是腐殖层!

如果单纯从酱层的角度去考虑我认为的确有害处,细菌在分解食物时会吸收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那么此时会导致附近形成一个低氧甚至无氧的环境,鱼自然不会靠近此地进行觅食!但如果想要形成这样的情况需要在水中没有鱼的时候,均匀打上粉饵并且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可能形成这种能够把饵料陷进去的情况!

也就是说黑坑里的酱层的确是有害处,但是有酱层的地方也不是平时我们作钓的地方同时也不是鱼类经常光顾的地方!

是不是恍然大悟?对,没错!鱼在水下觅食以及抢食时会搅动某片水域的水底,这就导致此片地方根本不可能形成松软的真菌层!形成的只是带有泥沙物质的腐殖层!

腐殖层:由植物纤维做支撑,以泥沙、腐败水草等等细碎的物质为填充物从而形成的松软的水底!

对了,沼泽就是由这些东西组成的!而腐殖层对于水底的鱼来说却是非常好的食物温床,所有的水生动物的幼虫全部藏在此!鱼类也可以轻易的翻动腐殖层从而获得里面躲藏的动物幼虫,故此鱼类非常喜欢在这种水底进行觅食!那么及时自然环境下会有所谓的酱层,也会因鱼类觅食动作从而四散开!

我不保证腐殖层能够托起铅坠,但托起个饵料啥的还是绰绰有余吧!更何况还有一个浮漂在上面帮忙,别拿浮力不当回事!

小结:酱层固然有害,但其形成条件略微苛刻。而许多人都把腐殖层误以为是酱层,这才导致我们对于酱层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

腐殖层在作钓当中会有什么影响?同时鱼又会如何利用腐殖层!

谈论酱层毫无意义:酱层有害却难形成,作钓时遇见的都是腐殖层!

首先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浮漂变目的其他原因,只是来为大家通过作钓体验从而让大家加深对腐殖层的作用和影响!通过上面的文章大家能够大致了解到酱层和腐殖层的作用,由此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野钓途中会出现浮漂变目的情况发生!首先我要说:如果您作钓当中浮漂开始变目数,我只能说您抛竿抛的挺准啊!

当鱼在水底觅食时会搅动窝点下的腐殖层,从而让窝点下形成一个略深的凹陷,这也是许多人作钓中浮漂变化的根本原因!不过自然界很难形成这样的条件,除非我们窝点下游来大量个体较大的鲤鱼时可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打桩:鲤鱼在受到向上的威胁时会将身体钻入腐殖层中,从而利用泥泞的水底来抵抗向上的拉力!当我们遇见打桩时是不是就感觉很迷惑,不知道该如何做?下面我通过腐殖层的特性,来为大家讲解如何让鱼自己从腐殖层出来!

当鱼钻入腐殖层时会一定不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周围的泥浆能够更好的包裹自己,从而增加自身的摩擦力已抵抗向上的拉力!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鱼略微挣扎,当鲤鱼打桩时我们可以

略微晃动鱼竿让鱼产生疼痛感。虽然此时鲤鱼有可能会继续往下钻,但它不可能一直往下毕竟它不是钻头!所以当鲤鱼发现即使往下钻也无法躲避危险时,它们就会自然通过逃离来躲避!

总结:我认为化老师说的更像是腐殖层,而程宁老师说的是纯粹的真菌层!虽然它们可能表现上很类似,但在实际作钓中档化老师所说的更像是垂钓当中最真实的体验!当我们调轻饵料的比重能够中鱼时,这并非是因为离开了酱层(腐殖层)而是因为鱼类更容易吸入罢了!

我也同时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到12点期间在西瓜视频直播间与大家现场分享作钓思路,让我们钓鱼之路上不在迷茫!座右铭:不讲鱼情的言论,都是无稽之谈!我是柯南小饵,一名热爱钓鱼的钓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