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何芬:社工在基層治理中如何發揮專業優勢

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併發布重要講話。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打贏疫情防控戰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其中特別提出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今天,浙江工商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副教授彭何芬結合她的實務工作經驗談談她的體會。


今年國際社工聯將國際社工日主題定為“促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旨在謀求用社會工作的核心技能來平衡人們在多樣性中的需求,並希望社會工作在每個社會存在中都做出重要且特殊的貢獻。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四海內外、繼續全球蔓延的時刻,這個社工節,全世界的社會工作者既要“協”手同行,宣傳和慶祝節日,同時,依然是“疫”不容辭,在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中要用行動彰顯專業和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的“2•23”講話既是對社會工作專業優勢的肯定,也是對廣大社會工作者的要求。發揮專業優勢,不僅是當前持續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需要。在基層服務工作中,無論是社會組織裡的社會工作者,還是社區、醫院、學校等其他系統裡的社會工作者,都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定位自己,發揮社會工作專業的獨特品質。


01點滴之間示範服務

以內化專業信念的行動展示和宣傳專業優勢


社會工作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職業,社會工作的核心準則是追求社會正義、人權、集體責任和尊重多樣性。專業實踐是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但一個社會工作者,如果點滴之間不能比非專業工作者做得更有成效,則並無優勢。這個實踐的優勢不在於技巧,不在於理論,而在於專業價值信念。這次疫情期間給社工研究生上網課,詢問學生疫情中的一天的所作所為,其中有位學生說他帶著理髮師去給社區關卡值班的社工和志願者理髮了,因為疫情防控工作太緊張,這些工作者沒有時間去處理自己的頭髮,而他們的頭髮確實需要整理一下。我聽了特別感動,這是社工的價值信念,對人的關懷,而不管你是誰。因為傳統觀念裡,我們常常提倡為老人等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理髮志願服務。實際上,如果在“照顧者”需要照顧的時候忽視了,這也是不正義的。還有一個廣東雙百社工成長的故事,他最初作為一個社工“小白”駐村走訪村民時,因為手裡沒有一般民政工作人員上門的物質慰問品而心裡感到難為情,但跟著團隊服務一段時間之後聽村民說“社工尊重我們,沒有把我們當貧困戶和民政幫扶對象對待”,我們覺得很好的反饋後,才真正理解了專業的意義。所以,基層服務社工需要在點滴之間示範服務,以內化專業信念的行動展示和宣傳專業優勢。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專業的社會工作者需要達到後習俗水平,其道德判斷超越世俗的權威或者法律標準,有更普遍的基於人類正義和尊嚴的倫理認識。

02重視關係與合作,督導同行者

建設和發揮團隊專業化的優勢


武漢疫情發生後,武漢一所高校發起的“行走的社工”的團隊老師們都在重點關注戰“疫”前線的醫護人員,願意給他們提供心理支持,但發起人任敏老師說過一開始很難有心理支持,因為提供心理支持的前提條件是信任關係的建立。實際上任何其它的服務也是一樣,成效取決於良好的服務關係的建立。重視關係是社會工作的核心技術。另外,基層服務中的社會工作者還需要重視團隊的合作關係。目前全國社會工作者的數量只有100多萬,大部分社會組織、社區工作團隊裡僅有個別或者少數專業社會工作者,因此,這些社會工作者要注重督導同行者,重視團隊關係建設,引導和推動團隊朝向專業化發展,積極建立團隊專業文化。根據現代心理學者們關於幸福學的研究觀點,良好的關係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尤其當前在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和職業待遇有限的情況下,專業文化建設不僅是一個職業群體的專業屬性標誌,也是提升團隊成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03賦能服務對象和身邊的人

促進基層治理的全面深化


疫情防控期間,一線社區工作者是守護家園的逆行者,承擔了巨大的壓力、風險和體力透支的付出,如何保障專職社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激勵工作熱情?在一個有基層民政領導參與的跨界合作團隊的線上討論群裡,大家紛紛出謀劃策,其中我們專業社工就提出來是否可以給社區工作者安排調整休息或者輪休,因為沒有一定的睡眠休息保障,心理調適和督導工作是很難的。後來我們看到這個城區出臺的激勵關愛疫情防控一線社工的“暖心十條”裡第一條就是:安排一次強制休息,落實一次剛性補休。有社區工作者說看到這麼一條規定很感動,沒有休息也滿足了。舉這個例子說明在社會工作通用過程模式的四個基本系統裡,改變媒介系統,服務對象系統、目標系統和行動系統是可以互動和相互轉換的。社會工作的目標是促進社會改變和發展、提高社會凝聚力、賦權並解放人類,使人們致力於解決生活的挑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社會工作者是促成者,是使能者,是倡導者,是信息和資源的鏈接者。只有扮演好了這些角色的服務內涵,社會治理和城鄉社區治理就不會變成單一主體的治理,才能真正建設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