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趕緊學會使用黑白名單(下)


老侯的上篇文章,和大家分析了股票投資裡如何使用黑名單制度。


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邊的鏈接直接跳轉:


今天的文章, 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合理使用白名單制度,讓我們的股票投資,能夠更精準,收益更高,風險更低!




股市暴跌,趕緊學會使用黑白名單(下)

【什麼是白名單】


白名單,就是在某項活動中,設置能通過的參與者名單,名單之外的所有參與者都不許通過。如果想通過,就必須先證明能滿足這項活動的規則或要求。


現代的醫藥行業是白名單制度的嚴格執行者。管理者會假設所有藥物對某種疾病都是無效的,只有你通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了確實有效,才能允許你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銷售和臨床應用。


和人類的繁衍史相比,現代醫學發展二三百年,傳統醫學從跳大繩的巫醫算起,也就是幾千年,其實非常短暫。在發現有藥可以治病之前,人類和其他動物是一樣的,在地球上生存繁殖,也和其他不會製藥的動物一樣,絕大部分的疾病,其實都是可以自愈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發現有些疾病是無法治癒的。於是出現了醫生這個職業,他們通過一些方法,要麼治癒了這些無法自愈的疾病,要麼縮短了疾病自愈的時間。我們現在通常說的藥效,一般也是包含了上述兩種情況。


正是因為自愈能力的存在,如果想證明某種藥是有效的,就需要做一個對照試驗。把患有同類疾病的人分為不同的組別,有的吃藥,有的吃安慰劑,所有參與的患者、醫生、觀察員,都不知道到底誰吃的是什麼。這個過程就是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


這種醫藥白名單制度,除了很好的保障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還很好的保障了大家的錢包。以免病人把藥吃了,錢花了,想治的病沒治好,又吃出其他毛病。


白名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場景。比如很多大公司的網管,就會把所有員工的電腦以及辦公室的無線網絡設置為白名單模式,除了與工作相關的軟件、必要的外網鏈接,其餘的一律無法打開和連接,這樣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員工上班期間逛淘寶玩遊戲的行為。




股市暴跌,趕緊學會使用黑白名單(下)

【股票投資中的白名單】


比起黑名單,我認為白名單制度在投資中的應用,更為重要。


在過往的投資生涯中,我們會假定自己在信息獲取,理解深度,時間精力,情緒控制,人脈資源等多個方面,都處於市場中的較差水平。


比如在信息獲取這個領域,現今社會,除了傳統媒體以及企業自己公佈的報告之外,還有太多渠道能夠獲取信息,網絡,自媒體,微博,朋友圈,等等。在這海量的信息中,充滿了虛假,片面,誤讀,矛盾。怎麼辦,我們會假設這些信息全都是錯誤的,然後不斷修煉自身的甄別及提煉能力。多方取證,深入思考,從中找出真正對我們投資有利的消息。


在決定投資一隻股票之前,我們會假定與公司有關的各個方面因素,都朝著不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


比如一家出口型企業,我們會假設關稅政策朝著不利於他的方向發展,然後再看看利潤會受什麼影響。房地產企業,就要去假設地方的調控更嚴格會如何,假設因為某些因素長時間無法開工會如何(像不像現在疫情期間停工停售)。


遊戲公司,電影公司,假設下一款遊戲不受歡迎會如何,下一部電影票房撲街會如何,主要演員突然負面纏身被封殺會如何。


醫藥企業,投入重金研發的新藥,臨床試驗失敗會如何。食品企業,如果遇到當年三氯氰胺級別的安全事故會如何。


如果能夠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種種因素,我們都考慮的足夠悲觀,在如此悲觀的情況下,股價還是比我們計算的估值低,這才叫安全邊際。4毛買1塊,就算未來的實際情況比悲觀還悲觀,不值1塊只值8毛,我們依然能取得不錯的收益。


在這種弱者思維的體系之下,我們一次又一次告訴自己,我們能依靠的只有時間和認知能力。可以說是多年以來,我們的投資體系,都是建立在這種悲觀之上的。


在這種嚴格的白名單制度之下,過去的十六年間,我們真正出手買入的股票,不超過20只。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的嚴苛,我們也很幸運的從未在任何一個投資週期中賠錢,反而是取得了年化46%的複利收益。




最近全球股市暴跌,相信恐慌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巴菲特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別人恐慌式我貪婪!


無論是美股,港股,A股,很多優秀的公司(主營業務有足夠深的護城河,盈利水平長期增長穩健)現在被嚴重低估。作為價值投資者,現在就好比到了每年的雙十一,各種好東西瘋狂打折!


跟隨大眾追漲殺跌,沒有前途,九成九的人最後都會淪為被割的韭菜,無論自我感覺多麼良好。


只有做到逆人性,逆大勢,在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在這種足夠低估的時候,勇於買入,長期來看才能取得滿意的回報!


價值投資者們,天上下金子了!別用家裡的勺子接,臉盆也不夠,把浴缸搬出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