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市北区黑龙江路中海寰宇天下E地块上,挖掘机正在进行土石方施工作业,机器轰鸣。这个地块的动工,标志着数字科技大道暨数字科创楼宇产业园建设正式启动。

数字科技大道项目是市北区六个千亩级产业园区之一。疫情防控期间,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管委会坚持疫情防控与项目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助力片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全力推进片区数字科技大道和生产性服务业两个千亩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一张园区发展蓝图正渐次铺展。

据介绍,作为数字科技大道的先期启动项目,数字科创楼宇产业园将重点围绕市北区特别是数字科技大道的主导产业,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汽车材料、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研发设计等,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引领青岛市数字科技创新发展的示范窗口,为市北区乃至青岛的产业升级增添活力。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多措并举当好“摆渡人”

20余个项目已全部复工

早一天复工,就意味着更早恢复正常,也意味着更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将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2月10日复工当天伊始,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管委会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不到两天时间,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管委会主任张锡涛带队同片区18家开发建设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对一”的座谈交流。

片区建立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组建“复工复产尖刀班”,设置企业服务、疫情防控、物资动员、工地走访、综合协调5个小组。各小组分别划分“责任田”,定人定责,明确“脱鞋下田、精耕细作”要求,深入企业一线,对接联系协调解决重点项目的复工复产、返工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据介绍,管委会提前研究制定了“一企一策”有序复工复产的方案,做好深入研究分析,对于重点项目,提前联系沟通,分层级制定“一企一策”方案,积极稳妥组织片区项目复工复产。“确保及时、准确掌握片区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不留糊涂账。”张锡涛说。

“我们建设工地上,大量工人都是外地人员,返青较为困难。多数村镇封闭,公共交通暂停或减少,并且外地车辆进青还需要相关通行证明,这是当前复工面临的最大问题。”中海寰宇天下项目负责人王成祥的这一难题,被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管委会得知,他们当即表示出面协调用车以及通行证,统一对接外地工人返青事宜。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协助出具项目运输证明帮助工人返岗、做好隔离区安置、手续办理等各项工作,第一时间助力项目复工复产……片区管委会积极当好项目“摆渡人”,目前已为保利天汇、青特等项目出具证明20余份,联络江苏、河南、四川、黑龙江等6个省份,为片区内重点项目采购口罩10000余个,体温枪20余把。

当前受疫情影响,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售项目售楼处冷清,销售业绩较差。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搭建了线上售楼平台,通过线上看房、线上销售等模式,尽可能帮助房地产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网络看房”、“网络买房”改变了传统房产销售模式,购房者疫情期间看房、买房更加方便,也帮助开发商搭建了更完善的网络营销服务。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据介绍,目前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内20余个项目已全部复工,复工复产率达到100%。片区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帮助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的做法也得到了企业认可。不久前,管委会收到了青特星城置业有限公司送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危难时刻挑重担,抗疫助企当先锋”,表达企业的感谢。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创新思维方式精准招商

搭平台建生态抓产业链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管委会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近期,片区密集召开项目招引视频会议,与英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意向合作企业进行商务谈判,加快在谈项目落地。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列出你们的推进需求,我们根据需求来匹配各种资源”“网络办公,不能影响进度”……在招商工作群里,工作人员与企业沟通项目方案落地细节,正月初八就已经聊得热火朝天。

在加大招商项目的整合和网络发布力度的同时,片区充实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把招商项目发布渠道重点转向网络发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自媒体平台、中介机构等高频次、高精度发布。对于成熟项目做好项目初审、项目文本起草等基础工作;对于有签约意向的项目,加强网上对接、洽谈的力度,采取电话、定向邮件、网络视频等方式与意向企业深入沟通,推动项目成熟。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据介绍,为推动精准招商,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打出了搭平台、建生态、抓产业链三张牌。搭平台,即运用平台思维,充分调动智能交通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供应链协会等平台积极性,利用其资源优势,制定个性化“战术打法”,建立多平台共同招商的新模式。建生态,将在两个千亩项目规划商务办公、工业上楼、街区商业等多种业态,重点引进国家科研院所、集成电路、工业+、汽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产业,打造完整产业生态。抓产业链方面,则围绕地铁、人力资源、供应链等产业的全链条,制定专门的招商政策,精准招商,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商务楼宇。目前,片区大项目谈判已初具成效,正在推进落地工作。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供应链,是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发力的重点之一。2月18日,片区与青岛市供应链协会申报的《供应链协同区域经济创新》课题研究项目立项论证研讨会举行。课题从我国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宏观层面入手,结合青岛市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前期相关经验总结,充分研究了供应链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给区域经济带来的重要作用。课题里涉及的关键点与执行落脚点,为片区后续的区域经济创新工作提供了指引。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据悉,目前片区针对供应链大厦的部分招商工作已转至线上,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利用微信公众号、H5营销等媒体方式持续推动大厦招商。

“五条工作线”推进项目

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

今年,是市北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核心区的攻坚年,是加快崛起成为面向未来的中国北方滨海科创城的关键年。在这个关键节点,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经过反复研究和梳理,片区管委会明确了千亩项目推进路径,研究出“五条工作线”,分别为资金筹措线、土地整理线、规划建设线、产业导入线和基础配套线,每条工作线都有清晰的工作举措,以确保千亩项目顺利推进。

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军介绍,在资金筹措上,片区将详细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通过申报政府债、吸引社会投资、向金融企业融资等途径,全力解决千亩项目的资金问题。在土地整理上,针对项目内涉及权属单位多、土地情况复杂的特点,片区将引入区属国有企业作为土地整理单位,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联合进行土地整理。规划建设方面,片区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加快海尔大云谷、地铁保儿站商业地块等启动区建设,做到分期推进、有序建设。

青岛市北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项目是打造活力新地标的“杀手锏”

此外,产业导入线方面,片区将按照确定的产业方向,把招商工作融入项目推进全过程,力争项目建成后产业空间入驻率达到60%。为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片区将大力推进电力改造、路网建设、学校建设、绿化提升等,腾出更多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城市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紧抓时机,保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大力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人才资源库,细化产业规划布局图、重点产业企业目录。”张锡涛表示,市北区吹响优势再造、发力突破的冲锋号,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也将把项目当赛场,用机制倒逼提效能。“片区将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工程化、节点化,建立重点工作‘路线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把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打造成引领潮流、青春时尚的活力新地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