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得“谢谢”谷歌

于谷歌而言,华为鸿蒙OS现阶段就是个“壳”,鸿蒙OS要成,还得有“肉”,这个“肉”便是华为HMS。

于是,华为HMS正式版一推出,谷歌不得不急着“上书”,希望继续为华为提供GMS移动服务。望能通过此举,继续与华为保持好那份微妙的关系。

可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为何是HMS先行,而不是鸿蒙OS

读史明智,我们先来看看当年的差点与iOS系统、Android系统平起平坐的微软Windows Phone是如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的。

华为得“谢谢”谷歌

时间倒回2010年,那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Phone,并信誓旦旦,欲与苹果的iOS系统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一争高下。

初期,如微软所愿,Windows Phone凭借其独特的交互设计以及跟iOS不分上下的流畅体验,笼络了一批忠实粉,国内外相关玩家论坛更是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其中不少国内论坛还得到不少知名投资者的青睐。在2012年,IDC更是预测,2016年Windows Phone平台将会赶超iOS跃居第二,仅次于Android。

可惜的是,一手好牌被微软打烂了。从2014年开始,销售额越来越迷,最终定格于2018年,销售额趋于0%。

简而言之,Windows phone亡于微软这2个自杀式行为:

1、“枪毙式”系统升级策略。举个例子,搭载Windows Phone 7的手机更新不了Windows phone 8系统,此举伤透了许多粉丝的心。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跟微软设计Windows Phone之初过于“草率”有关,比如Windows Phone 7的手机之所以更新不了Windows phone 8系统,原因在于两个系统的内核不一样;


2、应用生态不完善。这个是最致命的,手机买来没有日常app可用,这跟功能机有何区别?即使有,其相关功能完整度不如iOS或Android。当然,问题还是在于微软,一是相关API控制得太严;二是微软扶持开发者的力度弱;三是用户少。种种原因,导致开发者失去兴趣。

接下,我们从Windows Phone落败的角度来谈谈华为的鸿蒙OS。

华为在Android阵营扎根多年,也已自成一套对Android进行深度优化的UI——EMUI,其华为手机用户也已习惯这套UI。显然,日后华为在推行鸿蒙OS之时,必然不会犯微软的错误,对系统的UI、交互逻辑等等进行大改,必会把EMUI“套”在鸿蒙OS之上,让用户“零成本”过渡到鸿蒙OS。

那么,接下来只需搞定应用,这样才能让用户能喝到汤又有肉吃。

但这个“肉”,如何造?


华为:10亿美元“耀星”计划

华为是一如既往地“舍”。先是投入10亿美元,扶持开发者,完善生态。

比如华为在英国,投资了2000万英镑,以鼓励英国和爱尔兰开发者将应用程序整合进HMS。

华为得“谢谢”谷歌

此外,在应用商城分成方面,“行规”是三七分成,比如苹果的Appstore,苹果拿三成,开发者拿七成,谷歌亦是如此。

但华为却开出了这样的条件,2020年,华为只拿一成,开发者拿九成;2021年,华为拿两成,开发者拿八成。

无疑,这样的条件十分诱人。

对此,余承东在2020年的新年信上曾提出:海外云服务以生态和体验为核心,不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用几年时间逐步恢复海外业务总量,同时加快构筑HMSCore能力,打牢生态基础。

在这样的布局之下,已有超100万开发者加入华为HMS阵营。华为HMS旗下的应用商城AppGallery也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三大应用商店。目前全球应用数达到了5.5万个,覆盖了全球170多个国家,6亿多用户。

华为得“谢谢”谷歌

不过,“5.5万”较之谷歌的应用商城Google play 上百万个应用,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但任何小树苗都有可能长成大树,尤其是华为这类资金充裕、研发力十足的对手,更不能忽视。

毕竟华为HMS生态一成,不但能助力华为快速夺回在海外已失去40%-60%的市场份额,更能成为鸿蒙OS的“谈资”,与iOS、Android一起平起平坐。

当然,这也必将动到谷歌的奶酪。

根据谷歌官方提供的说明,每台移动终端设备的GMS授权费用为40美元,若选择完全搭载Google全家桶可以免去授权费,但其实是变相为Google 带来了广告等收入。

华为得“谢谢”谷歌

显然,一旦有更多的手机搭载华为HMS,无疑将影响到谷歌的收入,毕竟华为自身在欧洲等主要国家有着不错的口碑,在未受到“断供”影响之前,华为手机一度占据欧洲市场23%的份儿,仅次于苹果、三星。

因此,华为HMS在海外一推出,便引起了谷歌的高度关注。

但事已至此,即使美国同意谷歌的申请,恐怕也是难以阻挡华为HMS的发展,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华为式的“苹果生态”

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余承东曾提到,2020年华为将全力打造HMS生态,并形成“自研芯片+鸿蒙OS”的新体系。

自研芯片+自研系统,这样的体系无疑跟苹果的生态体系十分相似,而这样的体系已经过苹果的证明。

当然,这样的一个体系不但能让自身在众多手机品牌里,保持核心竞争力,不受强制,更能若苹果那样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并保证资源最优化,成本更加可控。

未来,这个体系更能延伸至家电等等其他终端,构成华为系物联网生态,想象空间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