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運動?適合做的7項運動學一學

非常時期,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運動?

糖尿病容易併發各種感染,尤其在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中。

感染可導致難以控制的高血糖,而高血糖進一步加重感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新流行病學報道顯示COVID-19具有高度傳染性,在死亡病例中,大多數為60歲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截止2020年2月11日,COVID-19合併糖尿病確診病例1102例(5.3%),病死病例數80例(19.7%),粗病死率8.3%。

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運動?適合做的7項運動學一學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且預後不良。在關鍵時期,除了對COVID-19防控的關注,我們亦需關注糖尿病患者在特殊時期的血糖管理情況,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欠佳所帶來的感染風險。

運動治療是2型糖尿病患者綜合管理的重要基石之一,規律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自疫情爆發以來,各地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措施,居家隔離中,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受到極大的限制。

那麼,特殊時期,宅在家裡的糖尿病人適合做哪些室內運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起動起來吧!

一、糖尿病患者運動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1、保證運動的安全性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多種心、腦血管併發症,應根據自身血糖控制情況、體能狀況、用藥和併發症狀況進行評估,以避免因運動不當誘發心血管疾病急性事件。

2、運動的強度及方式

①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加日常身體活動,減少坐姿時間;

②應以中等強度、有氧訓練為主,每週至少150分鐘(如每週運動5天,每次30分鐘);

③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

④每週最好進行2~3次抗阻運動(兩次鍛鍊間隔≥48 h),鍛鍊肌肉力量和耐力;

⑤運動需要規律且循序漸進,不宜勉強達到運動量,運動前做整理運動,運動後緩慢停止。

二、適合糖尿病人做的居家運動

1、有氧運動

①原地快走:一般的患者只需原地小步快走,而對於病情較重者則需步速稍慢。注意走時上肢保持正直,手腳協調配合。飯後原地快走能更好地降低餐後血糖水平;

②跳繩(可以不用器械,空跳):跳繩幾乎每個人都玩過,對於我們來說是最熟悉不過了,跳繩容易上手且衝擊力低,不需要很挑剔的環境,並且跳繩的運動量相當高,研究表明每天10分鐘的跳繩與30分鐘的慢跑是同樣的效果。跳繩可以刺激胰島分泌胰島素,保證每日早晚各跳繩10分鐘。跳繩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也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緩和病情;

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運動?適合做的7項運動學一學

③踢毽子:踢毽子對糖尿病患者有特別的作用。經常踢毽子,可發揮一定的調節血糖的作用,還能有效改善神經末梢的循環障礙,同時還可以減少周圍神經病變和下肢血管病變發病的風險。生理學研究表明:踢20~30分鐘毽子降血糖的效果最佳。需注意踢毽子不要在飯前,應該儘量在飯後半個小時之後開始。踢毽子屬於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慎重參與,妥善掌握好尺度;

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運動?適合做的7項運動學一學

④健身操/瑜伽/太極:這一類的運動涉及全身各主要關節和肌肉群,增強多個肌肉群的力量,同時提高柔韌性和移動性,增進關節的靈活性,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消化能量較大,新陳代謝功能顯著升高。這對於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改善身體的平衡性和穩定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運動節奏以慢速或中速為宜,堅持鍛鍊還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微循環障礙,降血糖,是一類很好的運動方式;

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運動?適合做的7項運動學一學

⑤踏步機/橢圓機/爬樓梯機/划船機:這四種器械是非常棒的有氧鍛鍊器械,而且衝擊力很小。踏步機能夠使健身者不斷重複攀爬樓梯的動作,能充分鍛鍊大腿和小腿肌肉,橢圓機和爬樓梯機適用於那些每次把全身重量放在一隻腳上的鍛鍊者,而划船機能同時鍛鍊到上肢和下肢肌肉群。

2、抗阻運動

抗阻運動是防止肌肉質量及肌力下降的有效運動方式,在減少胰島素抵抗、抗阻血糖以及脂代謝方面有積極作用。有視網膜病變的患者,避免低頭、憋氣等眼壓升高的動作。

①深蹲/俯臥撐/仰臥起坐等:深蹲是鍛鍊大腿肌肉的關鍵動作,俯臥撐主要鍛鍊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仰臥起坐可有效鍛鍊人體的全身肌肉。這種運動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開展,從而降低人們患上糖尿病的風險。非常適用於有患糖尿病風險的朋友們,對糖尿病患者也同樣有效;

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運動?適合做的7項運動學一學

②啞鈴操:準備啞鈴或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每12-15個為一組,每次3組,每組間可休息30秒-1分鐘。運動時不宜空腹,可於餐後1小時進行。動作儘可能標準,四肢舒展,避免運動損傷。

三、居家運動注意事項

1、保證運動的安全性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多種心、腦血管併發症,應根據自身血糖控制情況、體能狀況、用藥和併發症狀況進行評估,以避免因運動不當誘發心血管疾病急性事件。

2、運動的強度及方式

①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加日常身體活動,減少坐姿時間;

②應以中等強度、有氧訓練為主,每週至少150分鐘(如每週運動5天,每次30分鐘);

③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

④每週最好進行2~3次抗阻運動(兩次鍛鍊間隔≥48 h),鍛鍊肌肉力量和耐力;

⑤運動需要規律且循序漸進,不宜勉強達到運動量,運動前做整理運動,運動後緩慢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