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同事身上的一些微小“紀實”,他們始終堅守崗位,為人們輸送著光明和溫暖。沒有可歌可泣的壯舉,有的只是在平凡崗位上水滴成河的堅守。為什麼能堅守崗位?是信念,是毅力,是凝聚在心中永不熄滅的火焰。

連續39天堅守在崗位上;從下午3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31個電話累計通話時間近200分鐘;兩個小時新增微信聯繫人9個……這些“關鍵句”為我們串聯起了準大發電公司一名90後青年黨員的戰“疫”故事。

“放心,我一定保證防疫物資到位。”

【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2月4日,接到購置防疫用品的命令,面對“單槍匹馬”和市場防疫物資緊缺的交疊局面,王培翔不等不靠、主動出擊,開啟了“地毯式”搜索模式。一部因持續通話發熱的手機,一張意氣風發的臉龐,一個不眠之夜,一次次希望落空……無助、焦慮、疲憊、寂寞,複雜情緒千絲萬縷地襲上心頭,畢竟,防疫物資是否及時到位,對單位防疫保電至關重要。他第一次承受如此的重擔,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不只是一個90後的政工幹事,而是防疫保電戰場中一名不可缺少的戰士。

“我朋友說他們單位之前買上了消毒液,給你電話,你聯繫試一下。”

【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2月6日22點07分,微信上的一條消息讓接連受挫的他重新振奮起來。凌晨1點03分,經過近10個小時的不斷努力,第一批防疫物資終於全部落實。

【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2月9日,防疫工作小組告訴他:“公司的口罩馬上就沒了,急需一批。”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儘快把口罩送到在崗職工手中!”他心中洶湧著這份信念。

好不容易聯繫到的訂購渠道,怎料又一個棘手問題擺在面前,疫情期間,所有銀行暫停櫃檯業務,員工被安排在家隔離。“今天不給對方打款,這口罩可就訂不上了。”他心裡萬分焦急。幾經周折,經過艱難的協商,銀行工作人員被電話裡這個素未謀面、認真負責的年輕人感動了,特意從家裡趕過去為他辦理業務。2月16日,2000只口罩在順豐小哥的護送下送到了準大發電公司,第一時間發到在崗人員手中。

“放心,我一定會保證防疫物資,絕不會讓職工在保電抗‘疫’的時候有任何後顧之憂。”王培翔語氣堅決,這個1993年出生的小夥子儼然一副臨危受命的軍人模樣。

“您放心吧,我才不孤單呢”

【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1月26日,大年初二,準大微信公眾號發出了“特別報道”——致全體黨員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倡議書,在集團公司所屬二級單位中第一個針對防疫工作作出響應。幾年的政工工作經歷練就了王培翔一定的政治敏銳性,在自治區啟動新冠肺炎疫情一級響應的13個小時後,作為該公司黨委工作部春節假期值班人員,他承擔起了單位防疫宣傳重任。

【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他充分利用新媒體,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裡,讓戰“疫”一線的大家不再孤單。他先後設計了“戰“疫”先鋒”“疫與情”等欄目,全面深度報道本單位全體在崗幹部職工在群防群治工作中的點滴故事。

“培翔,上班一個月沒回家,是不挺孤單的?好好吃飯,奶奶想你了……”

“您放心吧,我才不孤單呢,我每天可忙了,工作可充實了。”

“你忙啥了,總掛我電話,一個月不見人,通個電話還得預約,拽的你……”

“這不是特殊情況嘛,回不去,工作有點多。”

在奶奶、女朋友等家人面前,他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寶寶,永遠是個需要照顧的大男孩。孰不知,這個春節,他們眼中的大男孩“冷落”了家人,卻“溫暖”了更多人。

“我是公司青年志願者,歡迎回家”

作為準大發電公司團委委員、機關團支部書記的王培翔主動擔當,在該公司黨委、團委的支持下,在相關黨支部、團支部的配合下,組織成立了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在得知將有24名職工返廠後,他帶領志願者服務隊迅速行動,在單位南門及廠車停車點站崗等候。

【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我們是公司青年志願者,歡迎回家。”關愛的問候、燦爛的笑容,讓返廠職工感受到了組織的關懷和春天的溫暖。測溫、登記,一個個防疫措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等到全體同事下車後,他和志願者隊員們立即對廠車座位、把手、腳踏板等極易攜帶病毒的地方進行徹底消毒。在這個特殊時期,青年志願者們隨時等候召喚,只要組織需要,他們第一時間到位。

【準大發電公司】王培翔:每個崗位都是陣地

作為該公司最年輕的黨員,王培翔在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用90後特有的衝勁守護著自己崗位上的這片戰“疫”陣地。(梁文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