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同事身上的一些微小“纪实”,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为人们输送着光明和温暖。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有的只是在平凡岗位上水滴成河的坚守。为什么能坚守岗位?是信念,是毅力,是凝聚在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连续39天坚守在岗位上;从下午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31个电话累计通话时间近200分钟;两个小时新增微信联系人9个……这些“关键句”为我们串联起了准大发电公司一名90后青年党员的战“疫”故事。

“放心,我一定保证防疫物资到位。”

【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2月4日,接到购置防疫用品的命令,面对“单枪匹马”和市场防疫物资紧缺的交叠局面,王培翔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开启了“地毯式”搜索模式。一部因持续通话发热的手机,一张意气风发的脸庞,一个不眠之夜,一次次希望落空……无助、焦虑、疲惫、寂寞,复杂情绪千丝万缕地袭上心头,毕竟,防疫物资是否及时到位,对单位防疫保电至关重要。他第一次承受如此的重担,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不只是一个90后的政工干事,而是防疫保电战场中一名不可缺少的战士。

“我朋友说他们单位之前买上了消毒液,给你电话,你联系试一下。”

【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2月6日22点07分,微信上的一条消息让接连受挫的他重新振奋起来。凌晨1点03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不断努力,第一批防疫物资终于全部落实。

【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2月9日,防疫工作小组告诉他:“公司的口罩马上就没了,急需一批。”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尽快把口罩送到在岗职工手中!”他心中汹涌着这份信念。

好不容易联系到的订购渠道,怎料又一个棘手问题摆在面前,疫情期间,所有银行暂停柜台业务,员工被安排在家隔离。“今天不给对方打款,这口罩可就订不上了。”他心里万分焦急。几经周折,经过艰难的协商,银行工作人员被电话里这个素未谋面、认真负责的年轻人感动了,特意从家里赶过去为他办理业务。2月16日,2000只口罩在顺丰小哥的护送下送到了准大发电公司,第一时间发到在岗人员手中。

“放心,我一定会保证防疫物资,绝不会让职工在保电抗‘疫’的时候有任何后顾之忧。”王培翔语气坚决,这个1993年出生的小伙子俨然一副临危受命的军人模样。

“您放心吧,我才不孤单呢”

【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1月26日,大年初二,准大微信公众号发出了“特别报道”——致全体党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倡议书,在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中第一个针对防疫工作作出响应。几年的政工工作经历练就了王培翔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在自治区启动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的13个小时后,作为该公司党委工作部春节假期值班人员,他承担起了单位防疫宣传重任。

【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他充分利用新媒体,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让战“疫”一线的大家不再孤单。他先后设计了“战“疫”先锋”“疫与情”等栏目,全面深度报道本单位全体在岗干部职工在群防群治工作中的点滴故事。

“培翔,上班一个月没回家,是不挺孤单的?好好吃饭,奶奶想你了……”

“您放心吧,我才不孤单呢,我每天可忙了,工作可充实了。”

“你忙啥了,总挂我电话,一个月不见人,通个电话还得预约,拽的你……”

“这不是特殊情况嘛,回不去,工作有点多。”

在奶奶、女朋友等家人面前,他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宝宝,永远是个需要照顾的大男孩。孰不知,这个春节,他们眼中的大男孩“冷落”了家人,却“温暖”了更多人。

“我是公司青年志愿者,欢迎回家”

作为准大发电公司团委委员、机关团支部书记的王培翔主动担当,在该公司党委、团委的支持下,在相关党支部、团支部的配合下,组织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得知将有24名职工返厂后,他带领志愿者服务队迅速行动,在单位南门及厂车停车点站岗等候。

【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我们是公司青年志愿者,欢迎回家。”关爱的问候、灿烂的笑容,让返厂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春天的温暖。测温、登记,一个个防疫措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等到全体同事下车后,他和志愿者队员们立即对厂车座位、把手、脚踏板等极易携带病毒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在这个特殊时期,青年志愿者们随时等候召唤,只要组织需要,他们第一时间到位。

【准大发电公司】王培翔:每个岗位都是阵地

作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党员,王培翔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用90后特有的冲劲守护着自己岗位上的这片战“疫”阵地。(梁文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