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梁子湖畔,这个“无疫村”连闯四关生机勃勃

武汉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远景村,紧邻梁子湖畔,三月风光秀丽。全村232户、823人,疫情发生以来,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从封闭管理、物资保障、捐款保供到春耕生产,这个“无疫村”连“闯”四道关,生机勃勃。

武汉梁子湖畔,这个“无疫村”连闯四关生机勃勃

“让村民安心、放心、舒心的呆在家里,就是我们的防控秘笈。”远景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山说,眼下,正忙着组织村民恢复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误农时。”

3月14日,江夏区委组织部通报表扬“疫情防控先进社区(村)党组织”,远景村党支部名列其中。


封闭管理,严防外部输入


远景村面积近50平方公里,分11个自然湾,天子山大道是村子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

1月下旬,从新闻报道中得知疫情日益严峻,远景村召开村两委会,村干部开始逐户通知村民,居家时勤通风、多洗手,尽量做到不聚集、不聚餐。

2月1日,接到江夏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远景村立即在天子山大道进村入口处设置防控监测点,6名村干部、小组长和在村党员全部参与封闭管理值班,4人一个班,24小时值守。

目前,监测点拒绝无关人员进出,严格控制车辆,无通行证的车辆全部劝返,对有通行证的车辆,逐个检测车上人员体温,并登记身份证、电话号码和车牌号。

对56名外地返乡人员实行建档管理,村干部每天上门进行体温检测。发动村民自防自控,各村小组建立微信群,每户至少有一人入群,每天需在群里上报各家人员身体状况。


代购物资,村民安心宅家


“我这两天又开始胸闷了,怕是老毛病要犯了。”3月17日下午4时许,70岁的村民陈学农给陈晓山打来电话。

“是不是没吃心胶痛的药?”陈晓山问。“我的药吃完了。”陈学农说。意识到情况较为紧急,陈晓山随即开车去纸坊街买药。

从远景村到纸坊街,一去一回120公里。晚上7点多,陈晓山把药送到陈学农家中,叮嘱他按时吃药,有事随时打电话。

陈晓山说,远景村老年人偏多,60岁以上村民有122人。其中,26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长期吃药。

武汉梁子湖畔,这个“无疫村”连闯四关生机勃勃

“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村委会代购药品时,都会多买点回来备用。”陈晓山说,涉及心脏病的急救药品,不管多晚,都要立即去买。

如何有效保障生活物资?远景村村干部采取分片包湾方式,挨家挨户询问需求,一一记录在册,轮流外出采购,统一运送至村委会院内,再通知村民分批取回。


发起捐款,困难村民有保障


71岁的王东枝,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身边无人照顾,两个儿子在外地因封路回不来,生活一时陷入困境。村干部排班帮王东枝买菜、买药,解决后顾之忧。

王东枝并非远景村个例,类似困难村民还有10多人。

怎么办?陈晓山带头捐款,其他村干部、党员共捐助爱心款近万元。同时,发动其他在外上班、经商的村民,筹集资金4万多元。为村内年龄偏大、无智能手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等特殊群体,免费采购生活必需品和药品。

“家里没米了,跟小组长说了声,这就给送家里来了。”3月17日,86岁的留守老人舒奶奶说,得知物资是本村在外工作的涂胜捐赠的,“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真是谢谢了。”

据统计,2月1日至今,远景村共筹集捐款6.2万元,采购食用油450壶、大米465袋和一些药品分发给有需要的村民。


安全春耕,力争收入不减少


远景村是江夏区远近闻名的苗圃大村,每家每户都种有樟树苗。

往年这个时候,拖运樟树苗的车来来往往,卖树苗是村民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有些村民靠挖树苗,还能挣些工钱。

因道路封闭,树苗出不去,村民有些着急。3月14日,部分村民来到村委会,找陈晓山“理论”,想拉树苗出去卖。

“没办法,村干部挨只好家挨户做工作。”陈晓山说,告诉大家钱可以以后赚,生活保障村委会来想办法,如果感染了病毒,就不划算了。最终,村民们同意等疫情结束,再卖树苗。

树苗可以等,春耕不能等。应村民要求,村委会统一代购种子、化肥和农药,鼓励村民戴上口罩,分散耕作,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逐步开始田间地头春耕农作。

武汉梁子湖畔,这个“无疫村”连闯四关生机勃勃

“力争村民全年收入不减少,我们有信心。”陈晓山说,村委会正在联系树苗收购商,集中售卖村里的樟树苗,统一运输,让村民不出村也能赚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