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及康復


踝關節扭傷及康復

[定義]:由於扭傷導致踝關節周圍韌帶的完整性發生了改變的疾病。

扭傷後分為三種類型:

1、外側扭傷,踝關節扭傷時外側韌帶受損,常見韌帶為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

2、脛腓聯合韌帶拉傷,同義詞有高踝扭傷和前脛腓韌帶拉傷。是指在踝關節水平脛腓骨間的韌帶損傷,內側三角韌帶損傷。

損傷分三度:

I度:最常見的損傷,治療和康復最為簡單。只是韌帶受到牽拉和顯微鏡下損傷,沒有關節不穩。

II度:韌帶部分撕裂,明顯損傷,但無明顯不穩。

III度:最嚴重,韌帶全部斷裂,關節明顯不穩。

[流行病學和人口統計學] :

1、大約每天一-萬人中一個人踝扭傷;

2、10-15%的運動相關踝扭傷為外側扭傷;

3、大約65%的踝扭傷為距腓前韌帶拉傷;

4、脛腓聯合韌帶損傷為10%;

5、內側副韌帶損傷佔5- -10%;

6、 踝扭傷大多數發生於小於35歲的人群,尤其是15- -19歲人群。

很多踝關節扭傷無需手術治療,脛腓聯合韌帶III度損傷有時需要內固定治療,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可能需要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重建。

手術效果: Lolville報道: 85%的外側重建效果良好,和選擇手術方法無關。

[康復] :踝關節的康復必須按照以下三個過程進行,這是和組織癒合的過程對應的:

第一期:急性期,固定踝關節,控制炎症,減輕水腫,保護踝關節防止再次發生損傷;

第二期:亞急性期

,強調減輕疼痛,無痛的關節活動ROM,有限的力量訓練和本體感覺;

第三期:強調完全的關節ROM,完全的力量和本體感覺恢復

踝關節扭傷及康復

有一些治療的選擇,踝關節支具,充氣石膏,行走鞋,踝關節固定。同時也可以藉助拐、手杖等助行工具。在損傷的急性期柔和的固定有助於緩解疼痛和水腫,而早期不負重活動有助於在癒合過程中膠原束的形成和塑形。可見早期有效固定,但又不能持續固定,適當的免負重活動,這種“靜中有動”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比較合適的。

在診斷踝外側拉傷的時候,需要區別疼痛是否來源於遠端脛腓關節。在檢查疼痛和關節活動度時,在蹠屈和內翻踝關節時,同時施加後上方向的腓骨遠端的滑動,如果疼痛減輕和關節活動度增加,提示:脛腓關節損傷而不是距腓前韌帶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