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的扶貧隊長——記羅平縣九龍街道撒召村 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趙乾坤

“接地氣”的扶貧隊長——記羅平縣九龍街道撒召村 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趙乾坤

2018年3月,趙乾坤從羅平縣交通運輸局到九龍街道撒召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撒召村是九龍街道21個貧困村之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304人,受自然條件、區位、交通等制約,全村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經濟發展較為滯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脫貧攻堅任務非常繁重。駐村後,趙乾坤帶領工作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嚴格執行“五天四晚”工作制度,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逐步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妥燈古、小寨兩個村民小組的群眾在大會小會上都反映飲水不正常,但什麼原因導致的又不清楚。於是,趙乾坤帶領工作隊員與村民小組長一道,從頭到尾檢查管路和水源。由於水源較遠管路較長,沿途均是耕地和枝葉茂密的樹林,絕大部分地段陡峭無路,一路檢查不知摔了多少跤。通過兩天的檢查,終於找準了問題原因,向街道水務所爭取應急管道3000餘米(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安裝鋪設)、請縣水務局幫助協調解決補助資金2萬元,小寨村民小組通過重新選水源、新建壓力池和蓄水池、安裝到戶水錶等解決飲水困難;妥燈古村民小組通過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進行管道清淤,排除飲水故障。

從駐村第一天起,趙乾坤就一直為農村髒、亂、差的環境而苦惱。在反覆勸說養豬戶建蓋豬糞池未果後,趙乾坤採取“盯人不放、限定時間先建蓋第一個作示範帶頭”的辦法,將第一家養豬戶的豬糞池建好,隨後,第二、第三、第四家的豬糞池陸續進行了建蓋和處理,就這樣趁熱打鐵整整花了16天時間,撒召村所有的養豬戶均建蓋了豬糞池,為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於撒召村的區位、自然、交通等因素,經過多次走訪調研,駐村工作隊確立了撒召村脫貧致富的發展思路。如何調整產業結構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撒召村堅持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有機融合,積極探索“黨建+產業”新路子,將“產業扶貧”納入定期每月召開的支委會和支部黨員大會議事日程,讓農村黨員幹部有知情權、發言權和參與權。

為加快特色產業發展,趙乾坤和工作隊員組織黨員幹部到沾益和瀘西等地考察萬壽菊種植,在產業項目發展落地的過程中做到三思而後行,確保產業項目因地制宜,村委會與公司簽訂種植面積、收購價格及種植物資補助協議,讓群眾種得放心踏實。由於是第一年示範推廣種植,多數群眾持觀望態度,2019年,撒召村種植萬壽菊400畝,平均產量1800公斤/畝,按簽訂合同價1元/公斤、化肥種子費用300元/畝的標準測算,全村51戶農戶(涉及貧困戶9戶75畝)種植萬壽菊純收入60餘萬元,戶均增收11800元,大部分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打消了顧慮。

“下一步將以此為示範,進一步提高種植規模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拉長產業鏈條,引導和幫助更多貧困農戶走上增收脫貧道路,以黨建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趙乾坤錶示。

目前,撒召村通過發展種植業(主要以烤煙、生薑、油菜、玉米、冬春馬鈴薯等為主)、養殖業(主要以生豬、黑山羊、菜牛等為主)和外出務工、公益性崗位等渠道創收增收,確保了71戶已脫貧戶均達到脫貧標準、13戶未脫貧戶有脫貧計劃和後續產業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