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著市民安心的“結界”,在這24小時不滅的燈光裡

自3月17日上海宣佈升級防控境外輸入疫情的相關措施,重點國家從8個擴大到16個後。長寧區的“臨時集中留驗點”便從此燈光不滅,來自長寧區民政、衛健委、公安等多部門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為上海市民的安心甘當守護人。

一 登記

3月18日16:03,一輛乘坐著17人的大巴車如期而至。

早在1個多小時,“留驗點”工作人員吉冠中就在工作群裡接收到了大巴已從浦東機場出發的信息。20多分鐘前,他開始穿戴防護設備,準備前去接人。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大家先拿好自己的行李,等一下,我們核對完人數然後前去登記。”吉冠中與隨車工作人員祿陽完成了工作對接。清點完人數後,吉冠中將一行17人帶到了室外等候區。

整個室外等候區被劃分成了兩塊,左邊是行李消毒區,右邊是人員等候區。只有在所有行李完成消毒後,主人才可將行李帶入室內區域。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這一批,已經是吉冠中當天接待的第三批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重點國家入境人員了,因此所有人都被臨時編變為“C組”。這一編號將貫穿始終,他們的核酸測試樣本也將整批次地送至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化驗。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虹橋、新華、江蘇……室內區域的一側根據長寧區的十個街鎮被統一編號,在等待的時間裡,這裡會臨時存放入境人員的行李。而行李的主人,會在完成登記信息後進行核酸測試。直到6-8個小時結果出來後,行李會跟主人匯合,一起坐上所在街鎮的車輛回到家中,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二 檢測

檢測點離室內的登記處一步之遙,不過卻是在室外的一處通風帳篷,整個檢測區也被分成了等待區和檢測區,所有的位子間隔等在1米以上。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從加拿大經由美國轉機的JASON(化名)是當天的首位檢測者,雖然只是短短在美國轉機待了3個小時,但他覺得“這樣的謹慎對大家都好”。他直言,回來之前也看過很多報道,擔心在機場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沒想到從出艙門到抵達“留驗點”,也就花了4個多小時,還是十分高效的。

張開嘴巴,現場醫生將棉籤深入JASON口中,在喉嚨深處稍用力颳了幾下就完成了取樣,整個過程只有短短几秒鐘。

“現在,你可以到一旁的10號樓留置點休息等候,顯示結果為陰性的話會通知你所在街鎮派車輛接你回家的”。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在現場,記者不止一次地聽到工作人員反覆進行流程告知。會不會次數多了點?“不會,有時候這些話就是一種定心丸,讓他們知道所有的都是在流程之中,也讓他們有個時間上的預期,這樣會減緩情緒上的焦慮。”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這麼多天的接收、轉接工作下來,吉冠中十分理解面前這些人的心情:“他們有些轉機四地、耗時30個小時以上甚至更久,無論是身體還是情緒都已經相當疲憊,我們如果多點告知,他們的情緒更容易平復。”

三 等待

101、102、201、202……整個10號樓被臨時安上了不同的門牌號,入境人員在完成核算測試取樣後,會根據抵達車次的不同進入各自房間休整、等待。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在室內,一把躺椅配一個置物椅,彼此之間相隔一米以上;室外,飲水區提供一次性的杯子。更暖心的是,還有簡餐和點心。點心是一個麵包與一瓶酸奶,簡餐則兼顧中西方的不同飲食習慣,以西式意大利麵和中式燴飯供有需要的市民選擇。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工作間配備了微波爐,如果他們有自帶食品需要加熱,我們也可以代為加熱。”現場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來自仙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是“留驗點”的醫療支持力量。記者見到中心黨支部書記裴道靈時,他正和幾名醫護人員一起安裝取暖用的油汀。他告訴記者,中心這次派出了30人的骨幹醫療隊伍,10人一組,12小時一班,三班接力“留驗點”工作。中心內其他沒有一線固定崗位的機動人員,一方面隨時待崗,另一方面為大家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他說,從接到任務到確定設置“留驗點”,中心只有30個小時進行相關設備的採購與佈置。雖然這兩天天氣回暖,但一到夜晚,還是溫度偏低,尤其考慮到通風,等待室內入夜就偏涼,因此緊急採購了25臺油汀。“15臺已經到貨,還有10臺估計明天也能到位。” 裴道靈說,目前共有15間左右的等待室可以用作入境人員休息。未來,根據實際需要,他們還將逐步開放隔壁的9號樓用於留置等待。

四 忙碌

公園入口處的6號樓是吉冠中和他同事們的臨時辦公點,兩張沙發拼接成的臨時床、床墊塑料紙還未來得及撕去的行軍床,角落裡整箱整箱的方便麵……唯一比較整潔的就是靠窗的一張臨時辦公桌,放滿了登記表,直面登記處,樓下的人揮揮手這裡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吉冠中在登記處忙前忙後的時候,他的搭檔陳敏捷也沒有閒著,除了和浦東機場T1/T2群、虹橋機場T1群對接即將送至“留驗點”的重點國家入境人員情況,還要根據即時得到的核酸檢測結果與各街鎮完成對接,請他們及時派車到現場來接回屬地居民。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根據3月17日發佈的新政,居家隔離標準將更加嚴格:明確居家隔離條件為“一戶一人或一家”,即同一家庭中,居家隔離對象和非居家隔離對象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承諾一起居家隔離健康觀察的,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

雖然在機場已經就入境人員是否具備居家隔離條件進行了相關信息的填寫,但在入境人員進入到“留驗點”之後,“留驗點”的工作人員依然要與街鎮再次聯繫,實地對居住地進行標準核查。

“我們的工作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我們接觸對象來自不同國家,雖然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上海,但從出發到最終抵達,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忍受度和接納度都不一樣。”在現場鍛鍊久了,陳敏捷很懂得換位思考。

五 插曲

對於更加嚴密的管理流程、更加嚴格的居家隔離標準,大多數入境人員都表示了配合支持——儘管如此,意料之外的插曲還是時有發生。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比如之前,就有一位入境人員堅稱自己具備一戶一人的居家隔離標準。但居委工作人員現場核查後發現,這位入境人員的居住點是一棟別墅內隔出的套間,不符合嚴格意義上的居家隔離標準。

再比如,有機場徵詢同住人意見時表示願意一起配合居家隔離的,之後反悔了,“留驗點”的入境人員卻又不想去集中隔離點……所幸,這些小插曲最後在工作人員的努力溝通下,都得以圓滿解決。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嚴防疫情外部輸入,管理是必要手段,但“留驗點”的溫情同樣存在。

作為“留驗點”的負責聯絡人,長寧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徐軍告訴記者,這兩天和之前相比,一些無人陪伴的小留學生開始多了起來。“機場工作組會將這些未成年孩子的信息特別在工作群中備註,留下在滬聯絡人的電話。”對於這批入境人員,他們會給予特別的關注。“我們人手有限,做不到一對一的陪護,但多關心下孩子的情緒和狀況還是可以努力做到。”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每天的下午到凌晨時分,總是“留驗點”最為忙碌的時候,常常是剛剛安置了一車的入境人員,又一車的入境人員又到了。

徐軍說,雖然“留驗點”是臨時組建的,一些細節化的問題需要再磨合優化,但基本架構、工作流程之前都已經明確,經過這兩天的實操,各個工作組之間的默契度正在不斷提升。“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辦法總比困難多嘛。既然在這裡工作,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守好我們的崗位,就是守好我們的上海。”

六 交班

19:20,兩批共計16位入境人員的核酸檢測報告出來了:陰性。這代表著,他們可以回家了。就在他們高興地等待所屬街鎮派車來接自己的時候,醫護人員開始進入到交接班時間。

在現場忙碌了一天的長寧區衛健委工作人員吳瓊看到了許久未見的兩位老同事,“是儂啊”“不要靠我太近”——初見面的喜悅一過,吳瓊就自覺地離老同事一段安全距離。

“工作人員都是連軸轉,人手安排不過來,各部門抽調,經常能意外地碰到熟人。”吉冠中見多了這樣的場面。事實上,吳瓊也是他的老熟人。兩人作為機關青年幹部,經常在不同場合遇見,這一次,又在“留驗點”相遇了。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話音未落幾分鐘,一位明天即將來“留驗點”工作的機關幹部就出現在了吉冠中的眼前,憑著熟悉的聲音,他一眼認出了吉冠中。

“這裡是登記的8號樓,那邊綠色的帳篷是採樣區,採樣區往前是留置等待的10號樓,我們的臨時辦公室在6號樓。”吉冠中一邊給熟人“導航”,一邊留意著手機裡的各群信息。因為從現在開始直到次日凌晨,這裡,又將是一個忙忙碌碌的不眠之夜。截至3月17日24點,長寧區累計安置重點國家入境人員1710人。

守护着市民安心的“结界”,在这24小时不灭的灯光里

或許,正是有了這一位位擔心摸不到門提前來認路的“靠譜哥”、“靠譜姐”……從“艙門到家門”的上海管理才能實現閉環無縫,才能一次又一次織就魔都戰疫的安心“結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