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留学生不该被“污名化”,极端个例不能代表群体

最近,留学生频频上热搜,甚至有人戴上了有色眼镜,对于从欧美返回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用“千里投毒”等网络暴力狂轰乱炸。其实,这些留学生中,可能就有你我身边亲朋好友的孩子。留学生回国,各有各的具体情况,不应把来华航班上的所有人都齐刷刷贴上“回国添乱”的标签。来看新民晚报的评论↓

【评论】留学生不该被“污名化”,极端个例不能代表群体
【评论】留学生不该被“污名化”,极端个例不能代表群体

被称作“教科书式回国”的留学生瑶瑶(化名)主动在意大利隔离20天后才回国且主动申报的经历,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已有百余年历史,2019年,我国外出留学人数更是创出历史新高,以60余万人的数字,“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

其实,这些留学生中,就有你我身边亲朋好友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中,不少人的年龄还很小。当所在国接二连三纷纷爆发疫情,特别是,其中一些国家还采取佛系政策,孩子们害怕了,想回到父母家人的身边找一个依靠,这是人之常情。还有一些留学生回国,也是各有各的具体情况。比如有的是因为学校放春假、停课;又如笔者在杨浦区采访到的一对日本归国母女,就是因为孩子的留学签证到期必须得回来。所以,不能把来华航班上的所有人都齐刷刷贴上“回国添乱”“千里投毒”的标签。

抗疫这些天,我们常对外国同胞说一句话是“构筑防控疫情的命运共同体”。前几天,我在旁听“共住地球村 齐心共抗‘疫’——支援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治爱心连线”视频会议时,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法国当地的华人也再次提到了“命运共同体”这个关键词。

全人类都休戚与共了,难道,我们还要单独把留学生排斥在外吗?在斥责留学生“从哪儿来,滚回哪儿去”的时候,可别忘了,人家可不是从“哪儿”来的,真真切切就是从“这儿”出去的。

当然,在这些回国的留学生以及华侨华人中,不乏也有个别人做出了不合时宜的举动。但是,引发全网关注的必然是极端个例,本本分分主动申报、接受隔离的大多数一定是默默无闻的,而正是这个不被关注的“大多数”,才是归国群体中的主流。

而且,大家别忘了,就在不久前,国内疫情吃紧,海外华人和留学生们奔走街头,扫货口罩等防疫物资,一箱箱地往国内运,还有留学生人肉快递回国。当时的感动和感恩,一转眼已然健忘了吗?

当然,归国的留学生和海外华人要调整心态,严格遵守祖国非常时期的各项防控举措。同胞们也要多一些同理心,换位思考一下,留学生不该被“污名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