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李玫瑾教授是一位中國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曾在某次教育訪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每個父母都會對孩子抱有太多的"期待",更甚至是有很多的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或自己沒有達到的希望而讓孩子來完成,而很多的家長一定給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你以後要考清華北大,要有出息,賺大錢。"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誠然,每個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希望一定是沒有錯的,但在方式上卻有很多的不正確,由於錯誤的引導方式,那勢必孩子的就沒辦法綻開出美麗的花朵。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在中國這個以高考為轉折點的大環境下,很多的家長都是隻盯著孩子的學習,認為只有孩子學習好了,那麼一定就沒問題了。

父母只看到了學習,而忽略了孩子在人格方面的發展,無疑對孩子的未來也是一種最大的一種傷害。

但研究表明,孩子在小時候有這幾種小聰明對孩子的發展會成為阻力,讓他們很難有出息。

這幾種"小聰明"會成為孩子的阻力,家長們需警惕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阻力一、專注力不夠,注意力不集中

所說的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說孩子在一件事上專注力不夠,而是指孩子不能長時間的專注一件事情,比如說,孩子今天說喜歡畫面,喜歡了幾天,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喜歡報了畫面班,上了一星期之後又不願意去了。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明顯表現。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雖然孩子看似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想試一試,表面看起來學習能力很好,求知慾很高,但孩子缺少了持之以恆的能力。那麼這樣的孩子以後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都不能把心放在一件事上,這就是他們不能有出息的原因所在。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阻力二、喜歡看電視、玩手機

看電視也好玩手機也是,這種行為的本身是沒有錯誤的,但重點問題是度,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只要使用方式適當,那麼看電視或玩手機反而能夠幫助孩子進步。在這件事中,父母最需要注意的"度"的問題。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父母在單位工作一天之後,回家就很少再去管孩子了,這樣就會形成一種現象,孩子已經寫完了作業,那父母就和孩子開始各做各的事情,父母可能一直拿著手機在看,而孩子則會一直看電視,沒有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在這種長期放縱之下,孩子就會處在一個長期"放鬆"的狀態,也因此會降低學習效率。所以我們父母要掌握一個度,每天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最好是能抽出一點的時間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或戶外運動。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阻力三、自控能力差

為什麼會說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也是小聰明的一種呢,原因就是現在的孩子都非常的“精“,有時候會在家長面做的非常好,但只要家長不一注意,就馬上會放飛自我,等於是家長面前一套,而背後又一套,對於這一類的孩子,就需要家長提供所謂的成功之後或表揚之後的成就感了。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當孩子在認真完成事情之後,如果得到家長的表揚、認可,或是這件事非常有成就感,那孩子自然也願意去繼續了做這件事了。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誠然,讓父母一直24小時盯著孩子,不如家長從此刻開始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3-6歲是孩子培養閱讀的最佳敏感時期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喜歡閱讀是培養孩子行為的很好方式。李玫瑾教授推薦給家長朋友《小腳鴨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繪本》是一套非常好的繪本。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小腳鴨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繪本》可以讓孩子可以在看故事時,把自己融入到書中的角色裡,這也是孩子為什麼喜歡看繪本的最主要一個原因,再有從繪本中孩子學東西就會很快,同時還可以輕鬆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懂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三種“癖好”讓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慣著

全書一共10冊,僅需59.9元,價格非常的優惠,平均下來一本不到6塊錢,最主要的是有很多的粉絲讀完後反響都不錯,因此在這裡推薦給各位父母。相信這就是父母給孩子一筆不錯的投資。

那麼想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今後少走彎路的寶媽寶爸們,點擊下放下卡片就能購買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