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朝鮮的最後一戰

平壤是朝鮮的歷史名城,負山面水,形勢險要,是朝鮮北方重鎮。

清政府在朝鮮的最後一戰

31894年8月14日,日本以山縣友明為司令組成第一軍,向平壤進攻。當時駐守在平壤的中國軍隊有:大同鎮總兵衛汝貴率領的盛軍十三營,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率領的軍六營,提督馬玉昆率領的毅軍四營,副都統豐升阿率領的盛軍六營,共二十九營,約一萬四千人。


8月21日以後,葉志超又帶來六營,但是由於軍隊紀律很壞,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再加上各軍不相統屬,戰鬥力很弱。

9月15日,日本侵略者分兵四路,向平壤大舉進政:一路從元山登陸,橫跨北部朝鮮,截斷中國軍隊的後路;一路從朔寧繞過大同江上游渡江,進攻平壤東北;一路從大同江下游渡江,攻打平壤西南,一路從漢城北面攻平壤東南。進攻開始前,日軍的前鋒已經到達平壤市郊,架炮轟擊。

清政府在朝鮮的最後一戰


守衛平壤的中國軍隊總頭領葉志超,是李鴻章賣國投降政策的忠實執行者。他從牙山失敗退到平壞後,終目同參戰各軍將領飲酒作樂,根本不作戰鬥準備。葉志超認為平壤城卑而糧少,很難轉運,而且又沒有水,是萬萬守不住的。所以只要日軍發動攻擊,他就要棄城逃跑。

9月15日日軍猛攻平壤時,他嚇得頭眩心跳,急於奔命。左寶貴強力阻止,並派親兵對他監視,防止他逃跑。這時,從大同江正面進攻的敵人,已被馬玉昆所部擊潰;北路的戰鬥也在激烈進行。在激烈的戰鬥中,左寶貴指揮清軍,殺傷許多敵人。炮手陣亡了,他親自開炮轟擊敵人,身上多處受傷。他身穿黃馬褂頂戴,誓死拒守平壤城。不幸中彈犧牲。

清政府在朝鮮的最後一戰


左寶貴壯烈殉國後,馬玉昆等在大同江東岸擊退敵軍。但是,葉志超卻下令棄城北撤。“一夕狂馳三百里”,過安州、定州皆棄而不守,奔過鴨綠江,逃回中國境內。此後朝鮮境內就沒有中國軍隊了。

清政府在朝鮮的最後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