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等108人幾乎全是犯罪分子,作者為何用讚賞的視角寫他們?

朝朝還暮暮日日復年年


回答了:這就要說到作者施耐庵了。作者曾參加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建立明朝是靠農民起義,為歌頌農民起義,才寫的水滸傳。水滸中一百單八將,大多數是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也不乏曾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上梁山,在宋江替天行道旗下,改過自新。像孫二孃開黑店,殺人劫財怎麼說也是不法之徒。水滸傳之所以成四大名著其主要是施耐庵構思巧妙,文筆精湛。內容緊湊,故事精彩,像魯智深抱打不平,俠義行為深受老百姓喜愛。

但水滸過明末清初屬禁燬小說。其間就有專門針對水滸的反對小說也受一些貴族階級所推崇。儘管蕩寇志寫的也不錯,但比起水滸還是差一些,小說神話過重。水滸在弱勢群體民間裡廣為流傳。畢竟窮人多於富人。

水滸後四十回是羅貫中寫的,羅貫中的忠君思想又體現出來,歷史上宋江沒接受招安,被童貫大軍所敗,被殺。


別山居士


這個問題太尖銳,幾乎要涉及到敏感話題了!

對於當時的北宋朝庭來講,宋江等108人當然全是犯罪份子。不論你是怎麼上的梁山,哪怕像林沖那樣根本就沒有犯罪,卻被奸臣陷害成了罪人,最終被逼上梁山的受冤者,只要最終上了梁山,也就都成了和朝庭作對的流民草寇,在朝庭眼裡,當然都是犯罪分子。

但是,作者施庵先生為什麼要用讚賞的視角寫他們呢?這就涉及到作者的立場問題了。就是要把水泊梁山這支隊伍塑造成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傑參加的農民起義軍。用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形象地揭示出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黑暗現實。通過農民起義從零星的復仇火焰發展成燎原之火的過程,形象地表達出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可阻擋的重大主題。

其實,本人一直以為,《水滸傳》最重要的貢獻是它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特色,以及高超的人物塑造手法,留給了我們學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藝術表現典範。

其一、典型人物的塑造。

武松,魯智深,林沖,楊志,李逵,宋江,吳用,柴進,盧俊義,燕青,石秀,阮氏三雄等等人物,他們形象逼真,立體豐滿,包括像武大郎,鄆哥那樣的小人物,隨便提起一位,都活靈活現有血有肉飽滿充盈。事實上,只有這樣的人物,才把這部宏篇鉅著立了起來,才把那個時代繪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像,千古流傳。

另外還有高俅,西門慶,蔣門神,鎮關西,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張都監等諸多反面形象,同樣成為不可或缺的綠葉,把這部宏大場面烘托得精彩紛呈。

其二,故事情節的編排。

人物要靠事件來雕塑。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林沖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楊志賣刀,楊志比武。吳用智取生辰綱。最為精彩的是武松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事件。構成了全書最為重要的骨架。

其實讀者輕易就能看出,在全書中,水泊梁山不過是個噱頭,其重點的人物刻劃和精采事件都是表現在上梁山之前。

至於梁山英雄排座次後,尤其是接受招安後的北伐遼國南征方臘,只是寫了一個過程,人物和事件既不精彩也不豐滿,顯得生硬牽強沒什麼趣味,其目的無非是要點明梁山失敗的原因而已。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作者之所以用讚賞的視角來寫梁山108人,原因就是要通過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塑造和構劃,來烘托出全書重大的主題。


文化一家人


宋江等108人幾乎全是犯罪分子,作者用讚賞的視角寫他們,原因是他們的“犯罪”是社會現實的合理反映。

一,以林沖為代表的,是官府逼上梁山,走上反抗道路的。

林沖被高俅陷害,以誤入白虎堂的罪名刺配滄州,再被高俅命公人半路戕殺,幸而被魯智深救命。到了滄州牢城後,又被高俅派虞侯陸謙勾結牢城管營,設計火燒草料場,嫁禍於他。

林沖無路可走,只得殺了陸謙等人,雪夜上梁山。

二,晁蓋等人是反抗官府壓迫和搜刮,殺官造反。

梁山泊邊阮氏三雄等普通漁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不堪其苦之際,梁中書搜刮民脂民膏,用十萬貫珍珠寶貝給岳父太師蔡京賀壽,稱為“生辰綱”。

晁蓋、劉唐、阮氏三雄、白勝等人認為“不義之財,取之無礙”,結夥奪取了生辰綱,反上梁山泊。

三,魯智深、武松等是反抗地方豪強勢力,為民除害。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是因為“鎮關西”欺侮金翠蓮父女,而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武松獅子樓鬥殺西門慶,是為兄報仇。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是嫉惡如仇,剷除惡勢力的保護傘。

不錯,《水滸傳》108人中有賣人肉饅頭的張青、孫二孃夫婦;有濫殺無辜的李逵;有攔路打劫殺人害命的張橫等人。但也間接地反映了官逼民反,亂自上作,是黑暗的封建統治導致的結果。


初曉兒


說宋江108人是犯罪份子,這是趙宋朝廷的說辭。宋江108人反抗封建朝廷壓迫,殺的是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市井無賴,放火燒的是衙門,他們從來不欺負勞苦大眾,按宋江的說法是“替天行道”。

《水滸》作者站在宋江108人的立場上,描寫這群熱血男兒殺富濟貧,抱打不平,懲治貪官惡霸,行俠仗義的英雄壯舉。因此,作者不認為宋江108人是犯罪份子,他們造的是封建社會的反,是義士,是好漢,是有血性的男兒,是反抗封建社會壓迫的革命者。

梁山108人中,也有見財起義,謀財害命,濫殺無辜之徒,他們雖然是少數人,也是梁山好漢的一個汙點。但是,太陽上的斑點畢竟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晁錯 、吳用、宋江等人,才是梁山好漢的脊樑。

老百姓只所以喜歡《水滸》,對《水滸》津津樂道,是因為作者講述的故事能夠引起百姓的共鳴。


陽光燦爛65612926


魯迅在30年代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裝作不正經


這個問題首先把宋江等人定性為犯罪分子,在這個前提下討論作者的行為。

讚賞的這個視角反映的是作者的思維意識,就好比我們給他人點贊,表示的是一種認可和支持。這也說明作者即使明白宋江等人行為違法,他還是認同。這與作者自身經歷有關。

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宋江梁山事件反映出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民生等社會問題。發現問題,就需要解決。作者之所以讚賞,就是因為當時的統治階級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改變,反映出作者對社會現狀的一種擔憂和焦慮,而梁山的行為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關鍵是梁山追求的是種公平式的改變,並不是對統治階級的挑戰和顛覆。個人認為,作者讚賞的原因在此。





大唐明遠


因為……政治需要……政治需要革命,而水滸傳,正好講的是革命,儘管是一群地痞流氓,但奈何寫的太好。

第一:宋江他們身上所具有得忠義氣節是傳統社會價值觀重要體現之一; 第二:宋江等人雖然犯過錯誤,但是最後接受招安,又和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思想不謀而合 ; 第三:施耐庵本人參加過農民起義對宋江等人揭竿而起敢於抗擊殘暴封建通知自然惺惺相惜🐧




一人廚美食


我個人認為水滸傳裡仔細看很些好漢的最初加入原因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然後才轉入梁山。他們需要一個旗號來說服自己說服別人,但是很多事情的看待不能太片面啦,就像光與影,好像是對立的卻又相互依存,在社會黑暗背景的逼迫或是襯托下,梁山好漢的行為好像便有了正義的定義,實際上,有些情節就讓人很不能接受,總會不自覺的問,這樣的行為到底是英雄還是強盜? 不過有些倒真的是被逼上梁山的,人總是想活著,哪裡會想死呢?再說梁山好漢之間交情,有時候把酒論交真的讓人覺得也有些熱血,人啊,胳膊肘總是向內彎的,在面對不認識的和好兄弟之間的的選擇時,我想這選擇很多人不用想也會選自己的熟人。至於管理能力,他們的出生便有了侷限性,畢竟不是人人都能當朱元璋的


二呆呆


宋朝年間當時社會的黑暗,奸臣當道,老百姓實在沒辦法生活了,才虎嘯山林聚眾起義,梁山108人也是被逼無奈才上的梁山替天行道。



山東濟寧孫偉東


的確如此,梁山好漢在家鄉大多數是一些稱霸一方的小混混,名聲很差,因犯下大事,不敢在家呆了,才上的梁山。當時的大宋昏庸無道,生靈塗炭,百姓生活極度艱難。梁山好漢打家劫舍,對百姓秋毫無犯,與官府對抗,得到了百姓的讚許,作者施耐庵也是這麼個心理,對梁山好漢持讚賞的態度,上梁山後這些好漢,也不再幹那些殺人圖財的事,一心跟著宋江干大事,作者便不再把他們當成有汙點的人看待,反而讚賞有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