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遇見“不講理”的媽該怎麼破?

前兩天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一開口就是“最近真的煩死了”“我感覺自己快要抑鬱症了”,聽見她這麼說我立馬緊張起來,馬上問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兒?她接著反問我說:“你在育兒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過不講理的媽”~我想了幾秒鐘之後馬上回答她說:“沒有”,她在電話那頭嘆了長長的一口氣,“真羨慕你”……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我朋友的孩子自出生之後就一直是姥姥在帶,孩子的姥姥是個女強人,性格強勢,家裡大小事務都是姥姥說了算,這讓我的朋友很苦惱,因為性格的原因她從小到大凡事都是聽媽媽的話,但是當她的孩子出生之後她覺得一切都變了,這麼可愛的一個小生命降生了,作為母親她見不得孩子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育兒路上,遇見“不講理”的媽該怎麼破?


可在孩子剛過了百天之後,姥姥就跟她說現在要開始給孩子“把尿”了,培養她的習慣了,“把尿”這件事似乎是養育孩子過程中大人必做的事情,如果你持反對意見一般老人就會說“你小時候我就是這麼給你把便把尿的,你不也好好的嗎”,這尿不溼這麼厚,孩子拉尿之後多難受,雖然老人嘴上這麼說是怕孩子不舒服,其實多數還是因為怕花錢畢竟好一點的尿不溼價錢也不是很便宜,因為這件事母女倆是鬧得不可開交,朋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說了很多次,雖然表面上是不那麼做了,可是背地裡還是偷偷地給孩子把便把尿這讓她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辦,讓我給她支支招,於是我就給了她幾點建議,我寫了下來僅供大家參考一下~

育兒路上,遇見“不講理”的媽該怎麼破?


育兒路上,遇見“不講理”的媽該怎麼破?

一.“把便把尿”的危害有哪些?

國內知名的育兒專家崔玉濤曾經在節目中特別強調了這一點,他說:“首先把便、把尿是不尊重嬰兒的表現,是大人在刻意控制嬰兒的的行為,頻繁的把尿不但會造成排尿過勤,而且還會對嬰幼兒的膀胱功能的成熟不利,然後頻繁操作孩子“把便”容易造成孩子肛裂,這與腹壓頻繁增高對本身較僵硬的肛門壓迫所致,由於嬰幼兒通常不舒服的表現就是哭鬧,所以好多家人只是以為孩子可能是餓了或者是困了,其實有可能是因為疼痛導致的,如果發現不及時造成肛門皮膚感染,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其實孩子能自主拉尿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隨著孩子的生長,她們的膀胱能力越來越強,逐漸就會有自主排尿的意識了,只要家長耐心的因勢利導很容易就幫孩子養成自助排尿的習慣,其實傳統的“把便”“把尿”方式,容易造成兒童脫肛的現象,造成痔瘡的前提,中國人痔瘡的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的習慣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針對家中老人有這種習慣的可以多些耐心給她們講解利弊,相信為了孩子的健康,她們是可以理解的

育兒路上,遇見“不講理”的媽該怎麼破?

二.關於“尿布”和“尿不溼”區別~

1.尿布是純棉材質的不但柔軟舒適,而且還可以重複利用,經濟實惠,但是清洗起來比較麻煩,尤其是月子裡的孩子,排便排尿的次數很多,總要不停的更換、清洗,無形當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孩子要是在熟睡的情況下排尿或者排便了發現處理不及時的話孩子的屁屁就一直浸泡在冰涼的尿液裡,這樣一來不但影響孩子睡眠而且還容易造成孩子尿布疹紅屁屁。

2.尿不溼因為它的特殊材質吸水和透氣性都很好,一片解決很多問題,在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尿量比較少基本2、3泡尿換一次就沒問題,到了夜晚一片可以保證一整夜的安穩,這樣大人孩子都可以睡個安穩覺,深度的睡眠休息對孩子的成長髮育至關重要,優勢對比這麼明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個錢是一定不能省的呀~

3注意事項:不論是用尿布還是尿不溼,都要給孩子勤換勤通風,讓嬌嫩細膩的小屁屁一直保持乾爽。萬一在處理不當的情況孩子出現尿布疹或者紅屁屁一定要要及時處理,切記不能耽誤。

育兒路上,遇見“不講理”的媽該怎麼破?

過了半個月朋友又打來電話,說跟孩子的姥姥就孩子科學養育的問題上已經達成共識,儘量以最優的方法來養育孩子,我想說不論是家裡的長輩還是孩子的父母,愛孩子的出發點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愛孩子也要學會愛的方式不是強迫與傷害,每個小生命的降臨都是一個生命個體,希望所有的寶貝兒都能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育兒路上,遇見“不講理”的媽該怎麼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