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大多數父母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胡鬧。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般都很頭疼,對孩子各種打罵、發脾氣都沒有很好的效果。

通常這個時候,家長慣用的手法就是冷處理。我昨天動車的時候,就遇到一位媽媽這樣教育她的孩子。原因是這位媽媽只買了一張票,而孩子非要單獨坐一個位置,媽媽先是講大道理:“現在坐車的人太多了,沒有多的位置給你,坐媽媽腿上就好了,一個小時你都堅持不了嗎?”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孩子還是不停地哭鬧,為了不影響整個車廂的人,媽媽把孩子拉到車廂尾,“你自己站在這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過來坐!”說完轉身就走,孩子抹了抹眼淚,看媽媽真的走了,趕緊不哭了追上去。

總體來說,冷處理比打罵孩子的效果會稍微好些,但方法不當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傷害。比如這位媽媽把孩子晾在那裡一走了之的做法,不僅有可能令孩子走丟或被拐,還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傷害,他會覺得媽媽不要他了,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可怕的。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孩子在不太懂事的年紀,肯定是會有脾氣的,孩子任性撒潑背後,其實也是對父母足夠的信任和依賴,他知道父母都不會不管他,都會答應他,所以才有底氣無理取鬧。因此家長要正確應對孩子發脾氣的情況,避免不當的冷處理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一、孩子胡鬧、撒潑背後,是對父母足夠的信任和依賴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對於家裡的這個寶貝,不僅是父母會非常寵愛,隔代的老人對孩子更是沒話說,各種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就讓孩子在心理形成了一種依賴,各種胡鬧和哭鬧都無所畏懼。

孩子雖然年紀小,可他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想法,孩子的心裡通常認為父母一定都能懂自己。但其實很多家長根本沒有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替孩子做決定。孩子各種胡鬧和不聽話的表現,實際上都是在迫切的渴望父母能夠認真地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夠明確地表達出來時候,就會存在以上胡鬧或者是哭鬧的行為,如果父母不能從心理讀懂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批評孩子,制止孩子的行為,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產裂痕。建議家長還是要多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

家長應該學會辨別孩子哭鬧的原因,做出正確的反饋,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把孩子對父母本身的信任隨意地丟掉。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二、父母一走了之的“冷處理”方式,給孩子很大危害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還是要第一時間瞭解清楚具體的原因,不要立刻實施冷處理,一旦孩子把父母的這種冷誤解為不關心自己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把這個錯誤升級來引起父母的關注。甚至有可能會犯更大的錯誤,因為在沒有家長的教育下,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錯在哪裡了,長期以往問題就會惡化。

家長如果長期使用冷處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就產生一種沒有人關心自己,沒有人在乎自己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孤僻,冷漠,甚至有可能還會變得很叛逆,孩子心裡就會形成這樣的想法:父母對自己都是不理不睬的,還會有別人來關心自己麼?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可能會把父母的冷處理誤解為溺愛,或者是任意放縱,見家長的反應如此的冷淡,就會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問題,即使自己犯了錯誤,父母也不會批評自己。這樣的誤解一旦出現,孩子就會變本加厲來放任自己的錯誤行為,等父母想管的那一天,就會非常困難。

孩子年紀小,對很多的事情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這個時候家長需要耐心去引導,而不是讓孩子迷失在家長的冷態度中。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三、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要學習李玫瑾的“四不要”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提到過“四不要”原則:

  • 不要罵孩子,這樣的思想不好,孩子也會跟著學。
  • 不要打孩子,你那麼大,他那麼小,你打他對他不公平。
  • 不要說教,他心情不好的時候,你說什麼都是噪音,只能是反作用,所以,先等一等。
  • 不要離開,孩子是鬧給你看的,所以你要在旁邊看著他,陪著他。

既不能打也不能罵,那到底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呢?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01

當孩子在提出無理要求,哭鬧的時候,大人也會忍無可忍,衝動是魔鬼,往往會做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的行為。首先,家長要把自己的情緒平復好,深呼吸一分鐘後,慢慢地蹲下身來耐心和孩子溝通,讓他知道你不是不關心他,在你的心裡他還是很重要的。

02

等孩子的情緒慢慢的平復下來以後,家長就應該要用堅定的語氣來拒絕孩子無理的要求,告訴他為什麼不那麼做,或者為什麼不買他喜歡的玩具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還哭的話,家長儘量不要說話,可以握著孩子的小手,用安撫的眼神望著他,引開此時的話題,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03

有時候家長和孩子耐心地講完道理之後,孩子還是哭鬧不止,那麼家長剛剛堅定的心就會慢慢地變軟,只好對孩子妥協。這裡要提醒家長,幫孩子戒掉哭鬧的習慣可不是分分鐘的事情,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經歷幾次,孩子自己也就能夠明白,自己的哭鬧不是百試百靈,孩子自然就會放棄這種做法。

經過一番教育後,孩子不哭了,接受了父母的這種方式,那麼家長就要給孩子一些獎勵,比如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後告訴他:你是最棒的孩子!

當孩子哭鬧、不講理,父母別一走了之,要學習李玫瑾的“4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