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或存在外星生命!

​  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懷疑宇宙是否僅只有我們地球存在生命。按邏輯來說,宇宙如此巨大的規模應該不止只有地球有生命。但迄今為止,尚未找到外星生命確切的證據,而且我們人類發出的信息也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不過就大部分科學家而言,他們倒是挺樂觀的。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或存在外星生命!

  據《每日星報》3月15日報道,來自“突破聆聽計劃(The Breakthrough Listen)”的天文學家丹尼·普萊斯(Danny Price)表示:“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我們相信地球外的生命就在那裡。我們相信我們會找到一些東西,但需要一些時間。”

德雷克公式

  有一些科學方程式可以確定我們在宇宙中並非唯一的可能性,例如德雷克公式。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提出的一個計算外星文明存在的數學公式。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或存在外星生命!

  這個公式大概包含了7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是,每年會誕生多少顆新的恆星?第二個參數是有多少顆恆星擁有行星?第三是每顆恆星所擁有的行星當中,到底有多少顆行星是運行在宜居帶上(假定生命的存在需要液態水)。第四個是在這樣的行星當中,究竟多少顆上已經有了真正的生命起源跡象。然後是存在生命的行星當中,究竟有多少顆行星上存在智能生物以及文明。最後一個則是一個技術文明的平均壽命是多少。

  ps:目前有相當部分天文學家認為“德雷克公式”不靠譜,主要是每個參數都存在不確定性。既然數學公式裡每個值都有不確定性,那組合一起得出的結果當然是不靠譜的。

費米悖論

  另一個理論則是費米悖論,從哲學角度看待或尋找外星人。1950年,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和朋友討論外星人問題時表示,由於宇宙的年齡和規模,必然存在比我們文明先進得多的文明,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他們都在哪兒呢??”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或存在外星生命!

  對此有科學家表示,一旦一個文明達到一定規模,最終會爆發戰爭或遭受重大天災害從而毀滅。一句話意思,就是宇宙不容許有這麼牛叉的文明存在。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NASA和一些天文組織已向深空發射了許多信息,試圖與外星人取得聯繫。但這方法在天文學界引起巨大分歧,其中有科學家警告不要嘗試接觸外星人。如霍金在《大問題簡答》裡拿了‘歐洲人遇到美洲原住民後幾乎滅絕他們以征服美洲’舉例。書裡寫道:“突破性信息是一項國際競賽,旨在創造先進文明可以閱讀的信息。但我們需要謹慎回答,直到我們進一步發展為止。在我們現階段,要和一個更先進的文明競賽,可能有點像當年哥倫布遇見美洲土著居民差不多。”

NASA科學家:在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黑洞釋放出的能量足以維持生命,從而擴大了人類尋找外星人的可能性。據NASA天體物理學家傑里米·施尼特曼(Jeremy Schnittman)最新發表於《arXiv》的一篇論文報告稱,黑洞的吸積盤可以使生命存在。原因是吸積盤在受到極端重力的推動和推壓時產生的摩擦力非常大,而根據黑洞的大小,它可以產生大量的能量。儘管太陽通過光和熱向地球提供能量,但吸積盤的輻射和能量可能同樣有價值。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或存在外星生命!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或存在外星生命!

  而施尼特曼表示:“不利的一面是,太陽幾乎提供了地球生命生存所需的全部能量。沒有恆定的熱量,海洋可能會在幾天之內結冰。同時我們也知道,許多黑洞可提供自己的能源,其形式是來自熱能、積聚的氣體。而且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可觀察到的黑洞,這種積聚能力要比核聚變所能達到的任何數量級都高。”

  其實該研究的想法是來自《星際穿越》,裡面有顆圍繞黑洞運行的“水星球”。不過施尼特曼表示研究不可能驗證,存在明顯的基礎問題。首先是太陽太小了,甚至死亡後可能都無法變成黑洞。估計太陽死亡會演變成白矮星(恆星的屍體)。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繞黑洞運行的行星上,或存在外星生命!

  其次就是黑洞對人類來說太過遙遠,即使最近地球的黑洞也有幾千光年(1光年約等10萬億公里),更不用說發現其軌道上運行的行星。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行星系統繞黑洞運行,甚至科學家都不知道如何去探測它們。

結語:

  其實每隔幾個月,就有人發表涉及關於探索外星生命的研究。有些人認為地球是宇宙中生命進化的唯一場所,也有人認為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至於地球外到底有沒有生命,這個答案可能要等上相當長的時間,也有可能就在明天……(編譯/J)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