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清代紫檀傢俱為何如此受藏家追捧

清代傢俱是在宋、元、明傢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起來的,最終形成了具有強烈代表性的民族風格和歷史特徵——“清式傢俱”。 清式傢俱的品種十分豐富,保存至今的主要有床榻類、櫥櫃類、凳椅類、條桌類、臺架類和屏風類等。多采用紫檀、花梨、酸枝、雞翅、鐵梨等硬木,也採用楠木、 樟木、核桃木、榆木及其他硬雜木,其中以紫檀(學名叫檀香紫檀)、黃花梨效果最好。

紫檀被普遍認為是最上等的製作傢俱木料之 一,但是將紫檀特質發揮到極致,還是在明清兩代。從目前傳世傢俱的精品數量及藝術價值來看,傳統傢俱的兩個黃金時代當推明嘉靖、萬曆到清康熙早期的黃花梨 傢俱(明式傢俱)和康熙、雍正和乾隆期間的紫檀傢俱(清式傢俱)。用料選材上,清朝更將紫檀作為宮廷傢俱的首選用材,不但派官員至各地督辦,而且製作時選 材亦甚為講究。用料要求清一色,各種木料互不摻用,甚至儘量採用同一根木料製成,且木料須無節無疤,色澤均勻,不適用者寧可棄之不用也不將就。在製作結構 上,為求外觀色澤紋理一致和堅固牢靠,往往不用小材料拼接,用料較實在,使整件作品呈現的氣勢顯得寬大、厚實和穩重。紫檀木本已貴重,以大料製作就格外珍 稀,所以明清時的宮廷紫檀傢俱, 都可謂是國寶。

解讀清代紫檀傢俱為何如此受藏家追捧

紫檀雕像櫃(清代)

工藝風格區別

清式傢俱,從其風格特點上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階段:清早期,“明式依存”;清三代,“清式尚麗”;清晚期,“難拾清風”。

康熙以前的紫檀傢俱,大體保留著明式風格,以致現在已不容易判斷其確切年代。那時的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傢俱還是用紫檀木製成。蘇制風格因其明式特徵舉世聞名,但它的製作也相對比較保守,已漸漸不能滿足統治階層及社會時尚的需要,客觀上要求有新式的傢俱取而代之。

到了康熙晚期,特別是清雍正時,紫檀傢俱製造業中高手輩出,成為創作活躍的重要歷史時期。當今一些傳世的清代紫檀傢俱, 結構考究,用料精選,做工精細,裝飾華美,富於變化,屬清式風格且無繁瑣之弊,是清時藝術價值最高的作品。清乾隆時期的傢俱,尤其是宮廷傢俱,在用料和工 藝上已不惜成本,達到無以復加的境地,並著重創新,同各種工藝品相結合,如金、銀、玉石、寶石、珊瑚、象牙、琺琅器、百寶鑲嵌等。據資料記載,乾隆皇帝對 紫檀非常重視和喜愛,如同其醉心於所有古董、藝術品一般,他積極參與了造辦處的傢俱設計、製作、修復、式樣、尺寸以致修改。此時宮中的傢俱製作深受其審美 觀點的影響,件件製成的傢俱都留下了其思想和情趣的烙印。

但清乾隆後期,對紫檀傢俱的追求過分侈靡,走向了極端,在傢俱上增加了過多非功能性的裝飾部件,顯得繁瑣累贅,破壞了整體效果。不同的階段,折射出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背景及上層社會的思想特徵及氣質。

精品推薦

解讀清代紫檀傢俱為何如此受藏家追捧

解讀清代紫檀傢俱為何如此受藏家追捧

紫檀雕像櫃

長:240CM 寬 :240CM

該對氣勢恢宏的清代紫檀雕像式大四件櫃為標準頂箱立櫃式大方角四件櫃,精選紫檀大料製成,櫃頂和後櫃板披灰。造型四平八穩,比例勻稱,櫃子和頂箱用料相當,框架用格肩榫卯相接。正面平整,側山落膛起鼓做,設閂杆和櫃膛。門板和側山板均開槽裝橫帶,防止開裂變形。立櫃中部裝架籠,設抽屜二隻。足間裝牙板,足端穿銅靴。此櫃的銅面頁和吊牌相當講究,造型典雅,鏨刻圖案精美,既富裝飾效果,又與紫檀櫃體色澤反差強烈,能沖淡大型傢俱給人的沉悶感。此櫃最奪目之處是八扇櫃門和櫃膛立板的鏟地高浮雕,雕刻工藝神清功精,佈局繁簡有序有理,整體上給人以氣度威嚴的震撼力。“鏟地”高浮雕是清代“大內紫檀作工”的特有工藝,即將圖案之外的底子全部剷平,使圖案突現,立體感強烈。與一般硬木傢俱的“起地”浮雕法相比,同樣的圖案,“鏟地”浮雕需要多倍工時。宮廷紫檀傢俱的浮雕地子平整如鏡,令普通工匠可望而不可及。京作傢俱以紫檀為主,在風格、造型上首先給人典雅華麗、莊重威嚴的感覺。這組大櫃是標準的宮廷做法,從比例、用料和細部的榫卯結構來看,這麼大體量的四件櫃是一個團隊完成的,裡面應該包括了來自廣東、蘇州等南方地區和山東、河北等北方地區的工匠。他們按照造辦處統一工藝、統一流程、統一造型來做,集各地工藝之大成,代表了清代傢俱鼎盛期的最高製作水平。

稀少珍貴

清式傢俱和明式傢俱在造型藝術上的風格截然不同。清式傢俱以豪華繁縟為風格,其骨架堅實、渾厚,方直造型多於明代曲圓設計,題材多變,有時整體光素堅 實,而局部又加以細膩雕刻,品相、式樣均殊於前人所設計的風格;同時清式傢俱在外形上大膽創新,變肅穆為流暢,化簡素為雍貴。在設計裝飾風格上,明式崇尚 意境,受當時人文環境背景影響,而清式注重形式,呈現清代另一番風格思想,各富其美。

清式傢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頗多。現在頤和園裡的紫檀傢俱受外來影響最為明顯,但當時的工匠不能很好地消化國外藝術的精華,所以作品堆砌的成分偏多。

紫檀傢俱的衰弱與清王朝的興衰相伴。到了清末,紫檀木已奇缺,但清宮廷對紫檀的奢侈追求仍不改。在傢俱的製作中,一直沿用廣式做法,材料耗費殆盡。又經 過火燒圓明園和多次動亂的洗劫,清式紫檀傢俱毀多存少,因此清式紫檀傢俱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這也就是一件清式紫檀傢俱在世界級的拍賣會上, 總是以天價被收藏家搶購併收藏的原因,2013年6月,現場,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以近一億人民幣,九千三百萬價格被內地一知名藏家竟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