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盛行,特别是青铜礼器中的“列鼎制度”,以奇数的鼎配以偶数的簋组合成符合各阶层对应所享用的制度。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器种,最初它是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成。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它的三条腿起到了灶口和支架的作用,腹下烧火,用以熬煮食物。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它被视为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商周时期,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才逐渐失去。汉代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亦是佛教的五供之一。


簋是盛稻、梁之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青铜簋造型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器身多饰兽面纹,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弦纹。


2005年,一个惊人的消息从韩城梁带村传出,并迅速地传遍陕西、传遍中国、传向世界各地:迷失了两千多年的古国——芮国重见天日,这就是韩城梁带村古葬群。


今天我们来了解渭南市博物馆馆藏的梁带村586号墓出土的鼎和簋。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所出土的鼎是重环纹鼎:口径22.2厘米,腹深12厘米,通高22.2厘米。口部微收,腹壁较直,兽蹄形足。而它的纹饰,是在口沿下饰一周的重环纹,腹部中间有弦纹。耳部外侧饰两道弦纹;足上部饰兽面纹。腹底有明显的三角形铸结痕迹,底部有较厚的烟炱,是一件实用器。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所出土的簋是夔龙纹簋,口径17.8厘米,腹深9.4厘米,通高12.6厘米。口沿外倾微收,下腹微垂鼓,两腹侧附兽首形双耳,兽舌下伸向内弯曲成半环形耳体,耳下有近方形垂珥。颈部饰一周重环纹;腹部一周饰两组相对的回首曲体夔龙纹,龙体作S形盘曲;圈足周围饰一周重环纹,被三支足上部的兽面纹间开,器部表面略有锈蚀,底部有烟炱,同样也是一件实用器。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渭南博物馆 ——鼎和簋


鼎和簋使我们感受到了芮国的辉煌豪迈,这其实仅仅只是历史的冰山一角,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历史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