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復工、食堂“開伙”,怎樣保證健康?分餐制:遏制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

餐飲復工、食堂“開伙”,怎樣保證健康?分餐制:遏制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

在濟南遙牆國際機場職工食堂,大家已經接受了分餐而食。(李鵬 趙世傑攝)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我市組織科學、有序的復工復產已近一個月時間,在復工復產工作穩定開展之時,我市各大單位食堂、餐飲企業究竟如何積極為復工復產進行“能量保障”,確保就餐者吃得好、吃得安全?分餐對於我們的健康又有什麼好處?

市民逐步接受自覺分餐

3月17日中午,不少市民在山東舜和國際酒店就餐。記者看到,在就餐前,消費者需要在前臺做好登記並測量體溫。在最高峰時期,餐桌也並未坐滿,大家全部選擇分餐而食。前來就餐的蔡女士說,酒店專門為每位顧客準備了一套自用餐具,同時,也有比較顯眼的公筷、公勺,同桌也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我們就餐就放心多了。”蔡女士說。

山東舜和酒店集團董事長任興本表示,在正月初三,集團就針對疫情研究了相關辦法應對,保證顧客的用餐安全。“其實,我們在2003年時就提出了酒店分餐設想,比如使用公勺公筷等。今年,為了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集團研究採取了分餐的形式。”

在分餐政策實施後,酒店廚房研發部開始研究相關適合分餐的菜品,同時使用標識明顯的公筷公勺,每人使用單獨餐盤就餐。酒店包房全部重新規劃,一個包間只許進入6至8名就餐者,保證相互就餐距離在1米的安全範圍內。堂食則實行每桌顧客相隔安全距離。目前,在該集團旗下所有酒店就餐的消費者均要按照此項規定就餐。

以山東舜和國際酒店為例,自2月7日恢復營業後,從開始的每天僅有三四桌就餐顧客,到現在上座率已達60桌左右。一位酒店工作人員表示,在保證健康的情況下,消費者已從只訂購外賣,慢慢接受回到酒店就餐。

下午,記者又來到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的職工食堂。在門口,一位工作人員為每位就餐者測量體溫,大家自覺間隔1米。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疫情開始之初,該食堂就嚴格執行機場的《濟南機場職工餐廳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就餐保障暫行辦法》。

按照要求,職工還錯時前往就餐,吃飯時實行“1米間隔制”,鼓勵員工打包帶回自行就餐。該工作人員說:“職工選餐後,使用消毒的餐具盛飯,自己在桌子上食用,做到了真正的分餐。”

遏制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成了大家的共識。然而,還有一個細節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實行分餐制、公筷制。

濟南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所副所長劉鐵誠表示,說起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太習慣,甚至用“難以培養”來形容。事實上,分餐制在古代中國就已經開始實施。不論是《鴻門宴》《水滸傳》等文學作品,還是《韓熙載夜宴圖》、敦煌壁畫等美術作品,都對分餐制有所體現。但是隨著跪姿坐的消失、飲食公共空間的出現,共食(也稱“合餐制”)取代了分餐,逐漸成為主流。

而共食存在著一定的健康隱患。比如,幽門螺桿菌是多種胃病的罪魁禍首,被世衛組織列為誘發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因子。幽門螺桿菌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很容易通過共用碗筷傳播。這也是我國幽門螺桿菌患病率遠超歐美分餐制國家的重要原因。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病毒很可能通過共用碗筷經口傳播。因此,鍾南山院士曾建議:“家庭也要使用公筷或者每人有專用碗筷。”

2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對於中小學生建議自帶餐具。上海、廣州等地也發佈《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

劉鐵誠說,良好的就餐習慣和健康觀念不應該僅在疫情時期倡導,而是更應該融入日常生活習慣中,形成健康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