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宋仁宗作為宋朝第一個幼年繼位的皇帝,一生經歷可謂是坎坷無比。別人13歲時還在玩耍嬉戲,而仁宗卻已經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並且還沒有任何權力,劉太后垂簾聽政,是這一時期的最高統治者。劉太后雖沒有像武則天那樣自立為皇帝,但也對權力極為迷戀,在仁宗皇帝成年後仍不歸政,而是繼續把持著最高統治權,直到臨死前才交出了手中的大權。

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仁宗皇帝終於在繼位11年後,才開始履行皇帝的真正權力及義務。在劉太后垂簾下壓抑了11年之久,親政後就圍繞他偉大的抱負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當時最突出的財政問題下手,既停建宮觀,又控制僧道數量,並繼續推行真宗時期擴大科舉取士的政策。但是由於劉太后留給了仁宗皇帝一個爛攤子,所以即使仁宗不懈努力也很難好轉。

祭祀大典

景德五年,此時的仁宗皇帝也已經歸政整整五年了,但是對於國家的各種危機不僅沒有徹底清除,而且是有加劇的趨勢。南郊大典是宋朝最盛大的典禮儀式,仁宗皇帝第一次參加這一典禮還是在天聖二年,即仁宗皇帝剛剛繼位的第二年,此時卻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了。當時的仁宗皇帝由於年齡幼小,可能並沒有感覺到這些盛大的排場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親政後,他愈發認識到這一儀式的重要性。

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宋仁宗為了突出自己君權神授的地位,對此次盛典可謂是安排周密。仁宗皇帝特地讓南郊禮儀使宋綬重新繪製了《鹵簿圖記》十卷,對大駕出行的禮儀、法物等都進行了極為詳細的說明。按照宋綬的設計,這次南郊大駕鹵簿需出動20061人,朝服法器等都由內務府專供。

年號突改

此次的南郊大典辦的是異常的隆重,在大典上,仁宗皇帝拋出來了一個重爆消息,那就是改元,並且是將當年景祐五年改為寶元元年。這一改元是極為不尋常的,因為一般都是從次年開始,即使是老皇帝駕崩,新皇帝繼位也是如此。仁宗皇帝為何要在當年就改呢?並且當時已經是十一月了,這一年馬上就要過去了,為何就等不了那一個多月呢?其實這裡面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考察宋初歷史,很多人就會想到了乾德六年,即將完成統一大業的宋太祖趙匡胤在該年的十一月改元為開寶元年。因此仁宗皇帝的突然改元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效仿開國皇帝趙匡胤,寓意著要秉承太祖的遺志,力圖將國家開創一個新的紀元。

事與願違,西部再響警報

宋仁宗宣佈改元后,京城的人們都在歡呼雀躍的慶賀,並且也都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著準備。但是就在此時,一個不安的消息傳到了京城開封,那就是西夏元昊反了。盤踞在西北地區的党項人是古代羌族的一支,主要以遊牧為主。唐朝末年,党項族首領率兵幫助唐朝剿滅黃巢起義軍,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並賜國姓——李。

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五代後周時期,又被加封為平西王。宋朝建立後,党項人繼續臣服於中原王朝。太宗時期,宋夏發生重大軍事衝突,戰爭一直延續到真宗朝。宋真宗效仿“澶淵之盟”的做法,即用金錢來換取和平,與西夏政權提出了和議條件,不久就達成了合約。宋朝封西夏首領為西平王,世襲定難軍節度使,每年賜金、帛各四萬,茶兩萬斤。此後,宋夏軍事衝突基本上停止了,並且按照約定雙方在邊境地區互開榷場,互市貿易重新開始。

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夏政權實力逐漸強大,並且新繼位首領的元昊對政權長期屈從於宋朝十分不滿。也將姓改了,不再姓李了,改姓嵬名氏,並且又下禿髮令,恢復早已消亡的祖先鮮卑族的習俗。宋景祐元年,元昊就建立了自己的年號,並且開始試探性的進攻宋朝西北要鎮環洲和慶州。但是這一時期,宋朝並不是元昊進攻的重點,他將重點放在了吐蕃、回訖身上。通過長期征戰,元昊基本上控制力整個河西地區,實力強大後逐漸將眼光轉向了宋朝。

仁宗的發怒

宋朝對元昊的進攻並沒有妥協,也是態度十分堅決,那就是必須消滅其有生力量。兩國開戰,必先斷其經濟往來,仁宗皇帝下的 第一個命令就是取消宋夏邊境的榷場,大量搜捕邊境地區的西夏間諜探子,同時派大臣前往西北主持軍務。此時的宋朝並未正式向西夏開戰,因為元昊稱帝的消息雖已經傳到了宋廷,但是真假尚不可知,真正讓仁宗憤怒的就是後來被稱為謾書的“表章”。這道“謾書”實際上就是國書,以極其傲慢的口吻告訴仁宗皇帝,党項建國號為大夏,並且已經恢復了先祖鮮卑的習俗,希望與宋朝兩國間友好往來,互派使臣。

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這道表章可謂是把仁宗皇帝氣壞了,在他眼中西北党項地區就是彈丸之地,他也敢向天朝示威,這是對宋朝的極大藐視,如果不將它消滅掉,那麼宋朝的顏面將蕩然無存。

事與願違:宋仁宗親政後欲效仿太祖遺志,不料西方卻拉響了警報

綜上,宗仁皇帝本來已經做好了要開創新紀元的準備,並且也效仿太祖趙匡胤改了年號,但是卻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元昊的反叛可謂又將宋朝拖入了戰爭的漩渦,使宋朝的財政赤字再度加劇,各類矛盾逐步激化,客觀上加速了王安石變法的到來。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