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習中心的構建來重新定義疫情下的教育——高縣碩勳小學開展宅家學習期間“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論壇活動

四川民生報道網宜賓訊(龔敏 楊倩) 真想,握一把微風,一抹新綠,在三月的天空下奔跑;真想, 鼓一把幹勁,一股勇氣,在三月的風雨中奔流。今年的三月因為疫情註定與以往不一樣,疫情的到來雖禁錮了人們的腳步,卻禁錮不了園丁們那一顆對教育不斷探索求知的心。2020年3月16日下午,高縣碩勳小學校一場關於學習方式變革的思想風暴通過直播拉開序幕。

精心準備,個性提煉

疫情阻隔了距離,卻隔不斷教與學。隨著"停課不停學"的整體推進,我們正在經歷一次歷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在線學習。如此"宅家學習"的方式雖只是疫情下的權宜之計,但也不得不承認,它正催生著新的學習時代的到來。而碩勳小學校全體教師直面這場時代教育的挑戰,在不斷完善的課程實施方案引領下,提升教育信息素養,投身混合式教與學的洪流,守候學生的成長。黃雲、周奕帆、王瓊和陳潔四位老師在交流前都做了精心的準備、細心的推敲、反覆的修改,最後完成了定稿。致敬前期辛勤籌備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

名師引領,經驗分享

春天如約而至,碩勳小學校的"停課不停學"在全民共同參與的防疫"阻擊戰"中繼續展現。怎樣利用資源,進行混合式教學呢?面對新的挑戰,老師們勇於探索,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黃雲老師本著"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學會賞識每一個孩子"的理念,分別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她教學方式的變革。其一,課程作業佈置與節目觀看相結合,讓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直不斷持續下去;其二,家長引領,共同努力,讓家長成為老師的左膀右臂;三是好書推薦,傳播碩小讀書聲。黃老師用心、用情、用愛書寫著對教育事業的情懷。  "線上教學一個月的時間,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從軟件下載,安裝到直播技巧,不斷揣摩,不斷嘗試,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教會家長和學生使用,做到了不落下一個孩子。"周奕帆老師從"訪學情——發現困難——解決問題——作業反饋——具體課程"幾個方面詳細地和大家交流了她和她的孩子們如何在"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與學的。   "線上教學,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找資源,錄課、線上批改作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讓孩子的線上學習收效盡好,我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每天的生活變得充實而忙碌。"王瓊老師不僅從數學學科的角度和我們交流了從線下教學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改變,還提出了即將邁入初中學校的學生自學能力系統構建的策略。令人欣喜的是能跳出數學學科侷限,跨界教育,組織六年級的孩子們開展項目式探究學習,充分感受了文化的魅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在"延長的假期"面前,"停課不停學"已經成為"宅家學生族"假期生活主流,我們從教室裡的課堂轉換到網上的教學,老師們、同學們以及家長們都在一起努力。"陳潔老師從英語學科的角度,為我們交流了她們的做法。在線研討,集思廣益,精打細磨,努力做好每一堂課;資源整合,擇優推薦,引導學習,提高學習內容質量;線上線下教學,認真對待,精益求精,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智慧共享,集體研討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新的教學方式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一項挑戰,只有我們相互學習,智慧共享,才能共同進步。四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鑑的、優秀的範式。老師們也在這次活動中相互欣賞、借鑑、學習、創造,逐漸明晰了工作思路和操作辦法。

最後,分管教學的李小燕副校長也為這次活動做了精彩的總結。她首先充分肯定了老師們的停課不停學工作做得紮實細緻,學生成長有滋有味。接著,她和全鎮的老師們共同分享了"以未來學習中心之名來重新定義疫情下的教育"的觀點,她告訴老師們:在疫情之下這段充滿智慧與挑戰的教學發展歷程來說,這次考驗是更新教學理念系統,改進教學方式的一次契機。隨著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有必要以"未來學習中心"來重新定義疫情下的教育,直面"未來學校"的加速出現,尤其是我們現在以泛在學習環境讓疫情下的教育無時無界;項目式主題探究讓疫情下的學習有聲有色;個性化學習讓疫情下的成長有滋有味。網絡學習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線學習裡藏著祖國教育的未來。面對這一場教學方式大變革,教師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不管是意識還是技能,都必將迎來一場華麗的蛻變。因為未來照亮現實,是我們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  "陌上花漸開,希望次第來。"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多一份等待,多一份守候,守得雲開,守得春暖,守得我們向陽而行。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來日可期,讓我們一起靜候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