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看到寒風中認真值守的熟悉身影、捐款名單上熟悉的名字,寶坻區司法局郝各莊司法所所長張文林和助理員牛春芳感到十分欣慰,這對平均年齡55歲的“老哥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抗擊疫情的戰役打響後,平日社區矯正人員見面談話、思想彙報、公益勞動的監管模式很難實現。疫情期間,如何做好轄區內社矯人員的防控監管,著實給“老哥倆”出了道難題。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疫情剛發生時,張文林和牛春芳就著手製作了《致全鎮社區矯正對象的電子信》,要求社矯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出村、不串門、不聚餐、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便於監管,他們又學習了視頻通話、微信定位、微信截屏等,並通過微信向社矯人員推送法制教育材料、疫情防控知識,並通過微信視頻與每個社矯人員“隔空對談”。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這陣子我一直在家,現在體溫36.3攝氏度,家人體溫也都正常,我和家人都沒有去過寶坻百貨大樓,位置發您微信了。”“我體溫36攝氏度,您給我發的防疫宣傳材料我已經學習了。”通過微信視頻,張文林和牛春芳聽見了熟悉的聲音,看見了熟悉的面孔。每次視頻的最後,他們還要再叮囑幾句:“去過寶坻百貨大樓要主動上報,一定要做好防護,老實在家待著,別在網上傳謠,有時間多學習。”


除了做好社矯工作,“老哥倆”還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今年58歲的張文林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多次住院,還做過膽囊摘除手術,身體一直不好。在寶坻區摸排工作中,他主動挑選全鎮人口多、村情複雜、到過寶坻百貨大樓人員較多的村,經常工作到深夜。牛春芳也不甘示弱,積極參與到宣傳防疫知識、卡口值守、捐款捐物等工作中。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他們的堅守與付出,感染著身邊人,更感染了社矯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劉某、於某、王某、趙某紛紛報名參加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對進村車輛進行登記、消毒,還參與值守、治安巡邏、捐款,併為群眾購買生活物品等。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張文林經常掛在嘴邊,這也是每次集中教育時,他必說的一句話。社矯人員田某將這句話記在心裡,並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最好的詮釋。一天中午,田某發現所住村子旁邊某企業車間失火。他第一時間撥打119,並迅速趕到現場參與救火。最終火被撲滅,為企業挽回了幾十萬元的損失。眼下,田某又積極組建了“圓夢”愛心組織,到社區、主要道路檢查點等協助檢查值守。他說,要感謝司法所對他的監管改造、悉心教育,讓他重獲新生,在疫情防控的戰役中,他不願做旁觀者,要盡微薄之力回報社會。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戰“疫”日記 | 老哥倆齊努力 決不讓一個社矯人員“掉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