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再凍結“掉隊”加加能否重回第一梯隊

股份再凍結“掉隊”加加能否重回第一梯隊

11月14日晚,國內“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實際控制人楊振、楊子江、肖賽平所持加加食品股份新增部分司法輪候凍結。目前,加加食品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所持有的全部加加食品股份均處於凍結狀態。業內人士表示,從當前整個調味品市場來看,近幾年調味品企業依託餐飲渠道的高速發展都獲得了相應紅利,而加加食品卻沒有抓住這一機會,渠道重心出現了偏差。從資本端、產業端、渠道端、消費端綜合來看,加加已然掉出醬油第一梯隊的行列。未來,加加食品若想回歸第一梯隊,難言坦途。

股份頻被凍結

11月14日晚,國內“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加食品”)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越投資”)、實際控制人楊振、楊子江、肖賽平所持股份被司法輪候凍結。“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未來被法院執行,加加食品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化。”

公告顯示,卓越投資現持有加加食品2.16億股,佔總股本的18.79%;楊振分兩個賬戶共計持有加加食品1.18億股,佔總股本的10.22%;楊子江持有加加食品8244萬股,佔總股本的7.16%;肖賽平持有加加食品7056萬股,佔總股本的6.13%。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加加食品股份凍結並非首次,且兩次股份輪候凍結均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的個人債務糾紛。此前加加食品發佈公告稱,卓越投資所持有的加加食品2.16億股、實控人楊振所持有的加加食品1.18億股分別於2018年10月31日、2019年3月15日及2018年10月11日、2018年10月31日、2019年3月15被輪候凍結。後因未及時披露此次股份凍結事件,加加食品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函。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以電話形式聯繫採訪了加加食品,截至發稿,對方並未予以回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加加食品實際控股人再遭凍結,無論是對其品牌發展還是供應商、渠道商的信心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這說明了加加食品的頂層設計、營銷策劃、團隊執行等都存在很大的管理紕漏。同時,這也凸顯出監管對於上市企業規範性經營管理的加強,對企業起到警醒作用。

多元轉型波折

除了在股市的頻頻折戟,加加食品的多元化轉型發展之路也存在諸多不順。據悉,為了一步擴大公司產品的品類,加加食品開啟了多項收購、併購。

2015年5月,加加食品向雲廚電商增資5000萬元獲得其51%股權,從事鮮肉、冷卻肉配送和零售日用品,卻始終不能盈利,2017年12月,加加食品以0元的價格將51%股權轉讓。2017年4月,加加食品擬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經過6個月磋商,最終因相關各方利益訴求不盡相同而告吹。2018年3月,加加食品以47.1億元籌劃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100%股權,後因陷入信披違規事件被擱置。

對於加加食品頻頻收購案件,業內人士紛紛不看好,尤其是此次對於金槍魚釣的收購更是質疑頗多。不過,加加食品表示,此次收購交易可以有效擴充其業務品類,從而增強加加食品的整體盈利能力及持續競爭力。

除了不斷收購併購,加加食品還開啟了跨界投資。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加加食品通過合興基金對外投資標的包括美團大眾點評設立在境外的殼基金、滴滴設立在境外的殼基金、中飲股份、東鵬飲料等,合計投資金額達1.68億元。

雖然不斷擴張,加加食品業績卻難有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2-2017年,加加食品的營收分別為16.57億元、16.78億元、16.85億元、17.55億元、18.87億元、18.91億元,呈現微漲態勢;但淨利潤卻從2012年的1.76億元下滑至2017年的1.59億元。2018年,出現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現象。

業內人士表示,加加食品營收增長緩慢、淨利潤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為加加食品上市之後開始大規模收購併購來達到擴張品類的目的,分散了加加食品的精力和資金,反而主業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投資虧損了不少錢,“只能說加加食品走錯了方向”。

難回第一梯隊

“作為‘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大規模收購擴張,非但沒有讓其壯大崛起;反而將其拽入泥淖。此後隨著公司信披失實、內控失靈等問題,其不斷拉開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發展距離,逐漸掉出醬油第一梯隊。”業內人士分析稱。

據悉,加加食品在發展之初定位高端市場,憑藉著廣告營銷、敢於創新迅速贏得市場。數據顯示,1997年,加加醬油銷售額就突破幾千萬,2000年,位居高端市場的第一名,2012年成功上市,成為“醬油第一股”,比肩海天味業,上市時其營收達16.57億元。

然而,近幾年,加加食品的發展戰略主要以湖南為重點,輻射全國發展;以二、三線城市和縣、鄉(鎮)市場以及國內家庭廚房為重點目標市場,不斷推進實施“大單品戰略”。

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國化運營的缺失以及餐飲渠道運營的缺失是加加食品沒有搭上調味品消費升級、紅利快車的核心原因。而隨著渠道重心的偏差以及不專注於主業、不用心打造好主業核心競爭力的行為使得其離國內醬油梯隊越來越遠。

數據顯示,2014年上市的海天味業,在2018年營收淨利已是加加食品的10倍、38倍左右。就連2017年上市的千禾味業,加加食品在淨利潤方面卻也不如千禾味業。數據顯示,2018年,加加食品淨利為1.15億元,同期,千禾味業淨利潤達到2.4億元。

此外,通過淘寶銷售數量來看,加加醬油遠不如風頭正盛的海天、李錦記、千禾等品牌。北京商報記者搜索發現,銷量排行榜中,銷量排名第一為李錦記錦珍生抽,銷量達7.3萬人次,第二為千禾零添加醬油,銷量達4.8萬人次,第三為海天金標生抽,銷量達3.1萬人次,前二十的排名中並未出現加加醬油的身影。通過單獨搜索,加加醬油中銷量最好的麵條鮮最高銷量僅為326人次。

對於加加食品能否重回第一梯隊,朱丹蓬稱,無論是從資本端、產業端,還是渠道端、消費端來看,加加食品都沒有很好把握住市場的發展機遇,反而把一手好牌打亂了。依照其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已經很難回到醬油第一梯隊了。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張君花(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