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2020年的春天,有些特别春寒料峭。一场战“疫”骤然打响,但中航大教师教学的脚步却没有停歇。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气教研室和发动机教研室落实教育部及学校“停课不停学”相关文件精神,积极筹备、大胆创新、活用教学“策略、向“疫”亮剑,用心用情用计为学生们上好在线课程。

作为面对学校毕业年级的实践教学单位,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的课程有各自的特点。电气教研室面对线上教学“高难度系数”的实践课,在假期中收到网络教学的通知后,开始针对本科电气专业的飞机系统维修实习和自动化专业的电工工艺及技术实习,开展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发动机教研室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全程面对专业技术设备,进行动手实践教学,如何把这样的课程搬到网络上,成了教研室思考解决的最大难题。

耐心细致,全面备战。课前的准备工作是繁琐细致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有助于在线课程顺利开展。发动机教研室开展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向其他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学习借鉴经验。工训党总支第一支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时梳理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和中心实际情况为发动机教研室教师提出建设在线课程的建议。


【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电气教研室将学习资料分享给学生


电气教研室收集和梳理当前教学文件及网络资源,包括文档、视频、网站等,分析甄别出适用于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整理汇总后在课前共享给学生。教师们轮流到学校实习实训地点录制教学视频,即使无法面授实习,也要告诉学生“如何操作”“什么才是最规范的操作”。教研室通过调查问卷,提前掌握学生的手机电脑情况及网络情况,了解每位学生能否按时参加课程,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教,不遗漏一个学生。

活用平台,效果优先。选择稳定有效、功能丰富的教学平台,是实现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程开始前,电气教研室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多次实践课程网络教学相关事宜的教学研讨,并对网络平台稳定性、功能性进行测试,最终确定以“腾讯会议+微信”为主,“雨课堂”及其他平台为辅的授课实施方式。各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实现学生签到、课堂互动、视频播放、成果展示、课程考核等教学授课环节顺畅稳定的良好效果。


【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发动机教研室教师提前录制课程


发动机教研室教师孙昊研究每个平台、每个软件的优缺点,为找到满足直播视频不卡顿、支持在线板书和标注、支持课后回看教学资料等要求的教学软件和平台,他向商业培训辅导机构学习和借鉴经验,查看更优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和试验,他选择了一款商用在线教学软件作为备用和补充,这就是“课桌”在线教学平台。这个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全程基于移动设备进行网络教学,所有的软件设计都是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系统简洁、指令全面、生成文件体积小,降低使用时的网络流量,有效缓解卡顿和延迟现象。


【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发动机教研室教师采用“直播+录播”的形式上课


在试验中,孙昊收集家人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组建模拟课堂,进行演示教学,及时和平台的技术人员远程沟通,掌握使用技巧。他发现,上百人的在线课堂教学无法避免音视频卡顿和延迟现象,即便是同步录课,事后观看的效果也不太理想。于是他又录制了云端教学视频,把教学需要的资料分割成适合上传的文档,每个教学文件都录制了讲解视频。截至目前,共制作并上传16个教学文档,录制并上传云端讲解视频时长达到16个小时,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反复观看的需求。如此一来,孙昊的课堂将网络卡顿对学习的影响降至最低,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文档,课上通过腾讯直播聆听深入讲解,随后观看云端讲解视频,完成课程学习后,教师再通过腾讯会议和微信等为学生实时答疑解惑。


【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电气教研室教师用电视进行教学演示


针对缺少课堂环境导致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专业实训场所导致的实作难度增加等客观问题,电气教研室依据要点内容和关键环节重新整合和设计实践课堂,做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各课程重新编辑教学PPT内容,将实习的材料、工具、操作等以图片、视频等方式搬入PPT教学文档,完善与之对应的网络教学方法,尽量保证实训的直观性、启发性、示范性。各课程组将实训项目中的核心问题编辑成文本资料,在课程实施中循序渐进地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目标、有重点、有思路。同时,总结教学实施情况,整理学生反馈问题,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课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电气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动手”是实践教学的灵魂,却是网络授课面临的难解之题。但有智慧就会有答案,电气教研室各课程教师根据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和每个项目的特点,对实践环节进行精简和变通,尽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维修文件查询主要依托电脑软件的项目中,教师段俊萍提前将所需维修文件的软件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并微信逐个确认,上课时教师与学生同步打开软件,同步讲解、同步交流,在“云”课堂也能“确认过眼神”。在电路制作需要电子元器件耗材并实作的项目中,教师张建芳提前给出手机、遥控器、鼠标等家中常用物品的电路板替代方案让学生准备,然后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授学生识别元器件、进行电路构解、分析电路功能等技能,并对学生展示的作品及提出的问题实时指导,让学生感觉老师就在身边,实践就在身边。在电气附件测试要进行航空组件测试的项目中,身在湖北疫区、心系教学工作的杨娟,针对该项目“对测量参数进行分析”的训练核心,在视频演示的基础上,将需要分析的数据进行分类打包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电脑的另一端“原汁原味”地进行实践训练。对于飞机排故等高级别的维修训练,课程组教师通过“云”课堂引导学生完成维修计划、维修方案、维修工单等文件的制作,完成工程训练,提升工程能力。


【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电气教研室设置课后练习环节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检验方式,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也是实践教学“云”授课面对的“必答题”。电气教研室采取实习报告为主,多种方式并举的考核方式。按不同项目设计不同的实习报告模板,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总结和汇报,对于学生可以利用家中材料实作的项目,学生将作品照片发送到教师电子邮箱,作为项目的加分项。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也是日常考核学生网络听课质量的方式之一,启发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进行自主学习。

在2周多的教学实践中,工训中心电气教研室、发动机教研室团结一心,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努力、不断完善,用智慧和奋进,努力在战“疫”中实现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同质等效的目标。


【我的抗“疫”日记】用心用情用计上好在线实践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