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出生時為防調包,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千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出生時為防調包,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古代中國一直是一個有傳有承國家,小到一個家族的族譜續寫大到一個國家的更迭,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傳遞。然而,這樣的傳統似乎跟隨著封建統治的消亡戛然而止,雖然這也是封建傳統的一部分,但是這種禮儀或者說這種傳承是中國五千多年不斷的證據,這種證據帶給我們自己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這樣看來有一個人就非常能證明了,他就是孔德成。

傳奇未育眾期盼

孔德成其實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一位人物。當然,要想細說這種傳奇要從他的祖上開始講起,基本每一位提到孔德成的人都會在前方加上一句衍聖公,這個稱號代表著一種世襲大家的尊貴。說起來衍聖公這個稱號其實得益於先祖孔子榮耀,是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始於宋朝,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久不衰、世代騰黃、地位顯赫的特殊公爵。

這樣神秘又尊貴的稱號只是孔德成成為傳奇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就要從另一方面也就是孔德成的父親講起。

孔德成未出世時,他的父親也就是孔令貽,是孔子的七十六代世孫、第30代衍聖公。在這個時候還是在清政府的統治之下,孔令貽在朝廷中任職,他娶了第一位夫人孫氏,但這位孫氏去世的早,並未為孔令貽誕下一兒半女,而孔令貽的側室豐氏也很多年沒有生育。

千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出生時為防調包,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於是孔令貽又續娶了另一位夫人,也就是陶氏,這位陶夫人倒是很快帶來了喜訊,但可惜的是雖然她生下了一個兒子,但是卻不幸當天就去世了。當時時局動盪,孔令貽也是越來越心急,畢竟自己身負著傳宗接代的大任,回到山東曲阜孔府,他疑心是陶夫人身體太弱,於是就又娶了陶夫人的丫鬟。

這一次,倒是給了孔令貽不小的驚喜,這位丫鬟在嫁給孔令貽後接連懷了兩胎,可惜兩胎都是女孩,這兩個孩子雖然很得孔令貽的喜歡,但是重任依舊沒有解決,這讓孔令貽心中仍舊焦心不已,1919年似乎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位丫鬟再一次懷孕,懷上了孔令貽的第三個孩子。

但與此同時,身在北京的孔令貽卻突然病倒,還十分兇險。躺在病床上的他口述了兩封同樣的書信,一封給當時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另一封給還呆在紫禁城的清遜帝溥儀。

已經不久於人世的他在信中說:

“令貽年近五旬,尚無子嗣,幸今年側室王氏懷孕,現已五月有餘,倘可生男,自當嗣為衍聖公,以符定例……但令貽病危至此,恐不能待。……”就這樣,在人事的最後一刻孔令貽依舊掛念著孔府下一代繼承人的事情,最終,只能滿含遺憾的去世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邸,這時已經是11月了。

千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出生時為防調包,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當時間翻過一年,

1920年2月懷孕的這位丫鬟臨產,這位可能是“衍聖公”繼承人的孩子在未出世時就獲得了全國上下的關注,為了防止有人偷換繼承人北洋政府全部出發派軍隊包圍了產房,並且到處設崗,同時還有一位將軍坐鎮孔府,時任北洋政府山東省的省長與各個宗室大族的奉祀官同時在場監督。與此同時孔府也全部發動,把血緣關係最親近的長輩老太太全部請來,在西廂靜坐監產。

可能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誕生能夠獲得如此多的目光吧。可是在生產的過程中,偏偏又遇到了難產,在各方的積極動員下,終於,這位孔子的七十七代嫡長孫,新的一位衍聖公出生了。他誕生,使得這個與孔子文化息息相關的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賀,北洋政府亦鳴禮炮十三響,這下全國都在為聖裔沒有中斷而快樂。

動盪之中誕新魂

就這樣,孔德成的傳奇其實才說了一半,這個在全國的目光下出生的孩子似乎註定要揹負許多。

在他出生僅僅17天后,他的生母就不幸去世。當他剛滿百天的時候北洋政府就將衍聖公這個稱號正式的賦予了他。由於是孔聖人的血脈,他生來就必須有學識,在那個時代,小小的他從4歲開始就被抱上書桌由吳伯簫授課開始學習英文,同時他還需要兼顧古琴的課程。

在孔德成剛剛15歲的時候,在他的深思熟慮下,他認為衍聖公這個爵位還保留著封建傳統,於新時代不符,於是就主動請求南京政府撤銷他的“爵號”。不過國民政府依然認為傳統不可輕易改變,在商議之下最終決定改“衍聖公”爵位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就這樣,孔德成成了中國最後一代衍聖公,他的身份也變成新的民國唯一的世襲特任官

千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出生時為防調包,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孔德成身處在亂世,除了自己的身份發生了改變,當戰爭愈演愈烈的時候,不少日本人將目光打到了孔德成身上,中國曆來受儒家文化已久,而孔德成的身份正好能夠代替這種文化,也就是說如果能控制孔德成,那麼也就能控制這個國家的人的思想。但是,孔德成毅然的拒絕了日軍所謂的“友好邀請”。

千年聖脈傳承的“活化石”:出生時為防調包,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這樣的做法似乎也讓日本人不滿,不過好在國民政府保護孔德成臨時逃出曲阜,一個月後,曲阜就徹底淪陷了。不久孔德成就在南京出現並且發表了抗戰宣言,但是在時局的動盪,給了孔德成文化上不小的衝擊。後半生的孔德成有一半時間在旅居中度過,直至1949年,孔德成應國民政府當局的邀請,遷往臺灣,從此,他再也沒能返回大陸。

孔德成的一生之所以能成為傳奇,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與他的身份有關,但是也與他一生的經歷有關,他出生名門卻經歷半生動盪,他沒有被時局迷惑依然堅持一位學士的本心。其實,他作為一顆“活化石”使得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流傳下來,也同樣令人驚喜,當然最應該讓我們自豪的是,一個文人的稱號就這樣的流傳下來,如同歷史長河源遠流長,記錄著我們民族璀璨的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