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武小妮口述 郝國勝整理)1982年,衛生部在衡陽召開全國衛生工作會議,衛生部副部長崔月梨要求全國各縣(市、區)都要建有一所中醫院。當時我在縣醫院做領導工作,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部精神,縣委、縣政府決定讓我負責籌建縣中醫院。1986年臘月二十七日,我向縣醫院遞交辭職報告。1987年正月初六,縣長李全增宣佈由我負責中醫院籌建組的日常工作。

(一)

當時籌建組只有我一個人,一無資金,二無辦公場所,醫院往那兒建、花多少錢、籌建組的人員選拔等這都是大難題,當時我也很發愁。

首先開始選人,我選的第一個是畢志忠,因為我覺得他有建院經驗,縣醫院從老縣城城關搬到微水他是籌建人之一,後來他又參與過障城分院和新城關分院的新建。我選的第二個人是良都衛生院院長張兵文,他在南陘公社工作時建了南陘衛生院,後來他又在良都舊衛生院的基礎上新建良都衛生院,有建院經驗。我選的第三個人是軍轉幹部劉慶林,當時他在趙莊嶺公社任武裝部長,他會工程預算。就這樣,我們4個人組成臨時籌建小組。

其次是著手選址。中醫院究竟往哪兒建,我們查看了好多地方,都不合適,看好地方還要和微水村協調。當時,我和畢志忠多次和微水村協商院址問題。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和畢志忠去找微水大隊支部副書記張雙鎖時,畢志忠在舊造紙廠的一個高埂上跌了下去。我去拉他,結果我也被帶了下去。就這樣,我們忍著傷痛,深一腳、淺一腳地找到張雙鎖。他給我們提供了3個地方,結果都不是太理想。因為新建醫院不但要採光好,而且還要交通便捷。

時間不久,郝建華任政府縣長,劉千珍任微水村黨總支部書記。我多次去政府向縣長郝建華彙報中醫院籌建情況,並與村總支部書記劉千珍協商醫院選址問題。幾經周折,我們以每畝10000元的價格買下幸福西街北側會里處7.5畝土地,中醫院選址塵埃落地。這塊土地本來計劃建百貨大樓,縣委書記李榮剛非常支持縣中醫院建設,他特別批示把這塊土地優先劃出來建設縣中醫院。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二)

1987年11月,縣政府第10次縣長辦公會議決定正式籌建井陘縣中醫院,院址為縣城幸福西街北側會里處,佔地7.5畝,首批工程預算投資50萬元。縣衛生局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正式抽調我和張兵文、劉慶林、畢志忠組成中醫院籌建組,我任籌建組組長。同月,縣中醫院正式開工興建。

建院初期,縣衛生局亮底說只有15萬元資金,而且由衛生局掌握。當時我們籌建組也沒有會計,一般花錢都是自己先墊資,然後再去衛生局報賬。由於花錢少、報銷不方便,自己貼錢的事習以為常。當時,我們沒有辦公地方,後來,經我多次和財政局長畢福庭協調,他在財政局給騰了一間辦公室。

為有序開展工作,我們籌建組進行了分工,我負責全面工作,重點負責爭取資金、物資、培養人才;畢志忠、張兵文、劉慶林3個人負責找工程隊,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他們都很辛苦,當時也沒有補助,外出吃飯等都要自己貼錢。

工程隊找好後,經衛生局局長嶽鴻劍批准,工程隊正式進場施工。工程建設剛剛啟動就遇到大難題,因為這裡原來是個河灘,還流著水,西邊一側是沉積多年的垃圾,不知道要挖多深。當時中醫院橋非常簡陋,僅能過一個拖拉機,交通運輸極不方便。施工隊設備陳舊,沒有大型機械,他們講條件,要求增加建築費用。因為建院資金短缺,於是,我通過各種關係找到華能上安電建的負責人。我在縣醫院工作時曾給他們看過病,他也信任我。他領我到工地找到省電建二公司一個郝姓負責人,他無償地給派出挖掘機、鉤機、剷車等,突擊了幾天,把中醫院門診樓地基挖了8米深,共挖出雜石、沙物約50000立方米多。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為保質保量完成中醫院建設任務,我們專門聘請10名德高望重的領導組成中醫院建設顧問委員會。有城建局長高俊,他把握工程質量、進度關,防止施工隊偷工減料。高俊幾乎每天都到建築工地看一看,還多次派技術人員到工地無償地進行質量監督檢查。有當時任石家莊農委副主任的劉喜明,他那兒作為我們到省、市辦事的一個轉折站。他多次陪同我坐公交車到省衛生廳、財政廳和市衛生局、財政局爭取資金。

有財政局局長畢福庭,他特別支持中醫院建設。他表示:中醫院建設是為發展中醫事業,為人民健康而建設,我們必須主動給中醫院建設爭取資金、提供辦公場所。當時我們在財政局打水、用電都不收費。有微水村黨總支書記劉千珍,他主要負責協調建設中與村群眾發生的糾紛等。人大李竹來、齊志勇主任和政協主席劉素寬也為顧問,他們負責為中醫院建設上下協調、溝通。還有一個是石家莊醫藥公司的陳經理,他當時支持我們一些藥械設備等,後來由於工作變動他退出顧問委員會。

縣委書記郝建華也是顧問委員會委員,他對中醫院建設、發展特別支持。建院初期,中醫院佔地7.5畝出讓費每畝已經達到50000元以上,經過他多次協調,每畝僅出了10000元。他調到石家莊工作後,仍十分關注中醫院建設,多次給我打電話詢問工程進度。後來,我們又補充政協副主席魏順庭為委員。在中醫院建設過程中,縣委書記李榮剛、政府縣長李全增、主管副縣長張喜珍和人大領導李竹來、齊志勇等多次來中醫院建設工地視察、指導工作。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三)

建院中,因木材短缺,我就去6410廠找到皮廠長。皮廠長安排馬處長給解決了10立方米紅松,並且安排車給送到建築工地。沒有鋼筋,我就到3514廠找廠長範振山和黨委書記謝煥振,他們給無償送來鋼筋和木材。1988年,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只用短短一年,建築面積2023平方米的門診樓就拔地而起。

醫院建成後,醫療設備、藥品短缺,聽說空軍468醫院要合併,我就找到他們,費盡口舌,尋求幫助。他們給解決了一部分藥品、器械。沒有藥鬥、辦公桌椅,我就找到解放軍駐井汽車團團長劉金銘,請求他支持解決辦公用品。當時,我一個同學在省衛生廳當副廳長,我就多次去找他,他幫助支持了不少醫療設備。

在1988年建院的同時,我就開始招聘儲備專業人才,首批招聘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10多名。我又通過縣衛生局,在縣醫院調過來六七個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大夫有耿瑞根等。我又把其他司藥和護士及醫技人員送到省市各大醫院進行培訓學習,為中醫院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這樣就做到爭取資金、建設施工、培養人才、設備配購等齊頭並進。1989年,縣中醫院成功地進行試診,當年就接待就診患者30000多名,收入50多萬元。

1988年,我被任命為中醫院院長。1990年,中醫院成立黨支部,我任中醫院第一任支部書記。1991年,宋長友由縣醫院調任中醫院副院長,宋長友、張兵文為支部委員。1992年,馬玉庭調任中醫院任黨支部專職書記至1994年退休。他退休後,由我繼續擔任院黨支部書記。1994年,宋長友調離中醫院,張兵文任中醫院行政副院長,賈金銘任業務副院長。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中醫院建院的宗旨就是方便百姓、一切為了患者。從中醫院建院到後來,首先堅持不收掛號費,每年診治10多萬病人,醫院就減少10多萬的收入;其次是設立臨時門診輸液,對確診病情並且不需要住院的群眾進行臨時門診輸液,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當時中醫院比同級醫院的門診量多30000多人,住院病人比同級醫院少2000多人,雖然住院床位少,但當時的人均年收入比同級醫院要多5000多元。

中醫院開診後,設備設施未能完全配套,一樓、二樓是門診,三樓是病房。由於中醫院費用低,服務態度好,來中醫院看病住院的人特別多,650平方米的地方住到80多個病人,一個床上住到二三個病人,醫院的設施等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就醫需要。為此我們決定新建上等級的病房樓。1992年,我們開始申請建設中醫院病房樓。1993年,正式批准開始興建,當時縣裡僅給我們10萬元資金。

建病房樓的地址工程難度更大,地基比門診樓挖得還要深,我當時找到石太高速建設工地一個四川籍負責人,好像姓楊,我以前給他看過病,聽了我的求援後,他二話沒說,調配鉤機、推土機、翻斗車幫助我們挖地基。我們只管技術工人飯和給他們發點補助,其餘都是無償援助。他們幫我們把八米半深的地基挖了出來,約挖石沙雜物70000多立方米。

建病房樓急需要一批鋼管,當時市場上價格為2000元/噸。聽說部隊上比較便宜,我便和人大主任齊志勇到解放軍華北零五庫找到於政委,他按500元/噸的價格,給我們批了14噸鍍鋅鋼管,並派車送到施工工地。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四)

在爭取資金過程中,我曾多次到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求援。去的時候給傳達室買了5元錢蘋果,人家不收,但值班人員特別熱情,他們給我們找地方停好車,又幫我們找衛生部和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聽說衛生部副部長、中醫藥管理局長鬍熙明下班回家了。他又把我們領到他的樓下,告訴我們他住的樓層。

去的時候,我們給胡副部長帶了10斤核桃,他看到我們拿著東西,當場批評了我們一頓,讓我們把東西帶回來。請他出來吃飯也予以拒絕,他嚴肅地說:“下邊那麼困難,吃啥飯”。在工作上,胡部長很平易近人,也特別支持中醫院工作。記得當時他給我們批了10萬元,讓我們有困難還可以去找他。

後來,在建病房樓時,我又到省中醫藥管理局爭取了10萬元。春節時,我們買了10斤羊肉去看人家,結果被局長李彩瑞給扔出來,並且還狠狠的批評了我們。他說:“給你們撥錢是應該給的,錢是國家的,又不是我個人的。”我們只好把羊肉拿了回來。後來建院遇到困難,我又去省廳找他。他正在開會,我就蹲在會議室門口等他。他出來上廁所的時候,我在樓道攔住了他。

在我的哭訴下,雖省廳資金十分緊張,他又通知財務處給我們撥付了部分資金。後來我們又去找省財政廳一位姓陳的副廳長,我向他歷數我們的困難和艱辛,他給我們撥了10萬元。

病房樓建成後,為解決床單、褥單、被子等,我又找到駐井解放軍811庫一位姓王的主任,請他給幫忙解決。王主任說:“醫院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地方,我在井陘工作多年,也快退休了,就再為地方做點貢獻吧。”他又無償給我們解決了一大批床單、褥單、被子,都是部隊上的上乘用品,質量非常好。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1993年,病房樓正式開工建設,1994年年底建成,建築面積達4500平方米。1995年初,縣中醫院病房樓正式投入使用,時共設置床位102張,分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住院病區及手術室等,住院日均達到110多名,年門診量達到10萬人次之多,年收入突破500萬元。1995年12月,我們特邀新樂市中醫院幫助我們上等級。他們對我們支持很大,給我們補充好多東西。3502醫院院長鄭鴻飛也支持了我們大量的醫療器械設備。經過大家努力,1995年11月,經國家和省市專家評審團評審,井陘縣中醫院被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院。

(五)

在中醫院逐步走向正規的時候,1996年8月,一場特大水災襲擊了井陘縣,中醫院成了重災區,地下室全部被淹,一樓進水一米半之多。醫院損失嚴重,藥品和放射科及門診科室的器械全部被淹。雖然前期對住院病人進行疏散,但仍然有48名病人被困在醫院。

水位下降後,我們組成搶險小分隊,4個人抬一個病人進行轉移,當時院裡的淤泥有一米多厚,30多米的路程要走半個多小時,最後把病人全部轉移到微水村服裝廠進行治療。職工們臉上、身上全是泥,不說話你就認不出是誰。抗洪救災期間我們的條件特別艱苦,缺水,缺電,缺食物,病人和職工每天只能發一個饅頭和一瓶葡萄糖液。

“96洪災”後,省中醫院支援我們藥品和救護車,北京東直門醫院無償支援病床和B超機。省中醫藥局長孫萬成帶著10萬元來我院慰問,並特別囑託我說:90000元用於醫院災後重建,10000元用於給職工生活補助。當時我看到職工們確實困難辛苦,最後我拿出20000元給職工發了生活補助。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洪災過後,全院幹部職工團結一致,奮勇作戰,加班加點,僅用10天時間把醫院的淤泥全部清理出去。洪災後,國家衛生部給我們撥付部分救災資金,但計財司遲遲沒有撥下來,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孫萬成又和我專程到國家衛生部找到計財司司長協調,順利的把資金撥付下來。

醫院清理完畢後,市裡確定井陘縣中醫院為急救中心,市裡在給撥付資金時,只給了縣醫院5元萬,沒有給我們,我又找到市衛生局牛局長。經過多次協調,市衛生局給我們撥付部分醫療器械進行彌補。後來,我又到省衛生廳找到廳長王春然。開始王廳長說沒錢,但聽我敘述了井陘中醫院的受災情況後,馬上讓財務處給撥了10萬的資金。

時過不久,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防洪救災表彰會,省三院刁書記第一個發言,省防疫站站長第二個發言,我是第三個發言。我的發言引起與會人員的共鳴,掌聲經久不息。當時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省長、省政協主席都在主席臺上。快散會時,我又從主席臺下邊爬到主席臺上,找到副省長楊遷,請求他給予幫助。副省長楊遷讓廳長王春然給我們撥點救災資金。王廳長看了我一眼說:“我不是給過你錢了嗎?”我說:“您給的是廳長基金,楊省長給的是省長基金,不是一碼事”。王廳長笑了笑說:“老武,真拿你沒辦法。”後來在王廳長協調下,又從楊遷的省長基金中給我們撥10萬元。

(六)

1996年,我又爭取調進一部分大中專畢業生,我記得比同級醫院還多5個。他們受過高等教育,有理論水平,但是缺乏臨床經驗,我便把他們派到北京、天津和省二院、省三院進修,通過短暫學習和臨床實踐,使他們理論和實踐得到有機結合,為以後更好地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1997年,我們和北京一個公司合作,安裝井陘縣第一臺CT,中醫院的診療設備及診療技術得到很大的提高。1998年,政府副縣長楊玉柱把120急救中心批給了中醫院,醫院的各項工作得到飛速發展。

當時,在全市10幾所中醫院中,石家莊中醫院第一,新樂中醫院第二,井陘縣中醫院排第三,並且還被確立為省重點發展中醫院。井陘縣中醫院發展走向良性循環軌道,湧現出高秀華(後考上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和平醫院,現為團級幹部,任科主任)、梁玉龍(後考上研究生,畢業後分配至省三院,現為外科副主任)、蔣富斌(後考上研究生,畢業後分至河北以嶺醫院,現為科主任)、李月牛(井陘縣中醫院外一科主任)、康亞新(現井陘縣中醫院院長)等一大批優秀的醫療骨幹。

井陘縣中醫院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中醫院的工作多次受到省、市、縣的表彰,上級也給了我好多榮譽,我先後被評為“省白求恩式的好醫生”“省十佳標兵”“省醫德醫風標兵”“省縣級中醫院優秀院長”“省抗洪救災防病治病先進個人”等。

建院初期,職工工作量大,付出比較多,為了解決職工工作的後顧之憂,我為每位職工上家庭財產保險。1996年,受災後,保險公司對受災職工進行了賠償,全院職工普遍受益。記得剛開始,醫院的條件很差,職工收入普遍偏低。我又找解放軍駐井5927部隊劉團長給我們派車,到山西平定縣找一位姓陳的常務縣長,陳副縣長按16.5元/噸的指標煤價格給我們批了煤。拉回來後,按2個職工一車煤標準分給醫院職工,大家喜笑顏開。每季度我都會派車到石家莊,採購洗衣粉及肥皂等日常用品,回來後分發給醫院職工。

人心換人心,你真我就真。你對他好,他自然會通過努力的工作來回報中醫院,中醫院的各項工作都有了長足進步。


井陘:中醫院的建立與發展!


中醫院正式開診後,沒有職工宿舍,醫院職工大都在微水村租房子住,到了農忙季節還要幫房東干活,為廣大職工帶來諸多不便。為解決全院職工後顧之憂,我們決定興建職工家屬樓。大家都以為是單位分房,報名的人很多。但是,那時國家已經沒有分房政策了,後來我找了微水村黨總支劉千珍書記,用每畝20多萬的價格購買了土地,並安排劉慶林和張兵文專門負責工程建設。我們本著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為職工建造宿舍樓。宿舍樓竣工後,我們以醫院不掙錢、不貼錢的原則以每平米620元的價格賣給醫院職工。當時,縣城好多單位自己有地皮還650元一平方米呢!

2001年8月16日,我光榮退休。退休後我擔任井陘縣中醫院名譽院長,留在中醫院工作至今,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和廣大群眾的健康發揮著自己的餘熱。

我退休後中醫院先後經歷過二任院長。2013年3月,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任命康亞新任院長。康亞新很年輕,精力旺盛,他工作很辛苦,也很敬業,他以院為家,舍小家顧大家,個人付出很多。他通過人性化的方式加強對醫院的管理。他安排職工學習、進修,培養技術骨幹,更新醫院設備,改善就醫環境。他加強院長負責制,搞好班子建設,對全院科室實施二級管理。我當院長的時候,住院病人最多時候達到140名/日,現在的住院病人達到了近300名/日。他打通國家及省市疾病救助渠道,提高了醫院急診搶救率和疑難病症的治癒率。他大膽創新、開拓創新,在秀林新建分院,中醫院的發展初步步入良性循環軌道,起到全縣中醫藥龍頭的作用。

縣中醫院在發展中醫藥事業、保障人民健康中擔負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得到各級領導和群眾及患者的好評。現在中醫院的改擴建項目已經納入縣委、縣政府的議事日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所健康向上、設備一流、技術精湛、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新的中醫院將呈現在井陘大眾面前。(來源:蒼巖風;《井陘文史資料》第十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