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腎臟日系列科普之八】怎樣對慢性腎臟病進行早期防治

一、對沒有腎病的人群(健康人群),要做好預防,具體預防措施有:

1、減少鹽的攝入,飲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動植物性蛋白質,最後的代謝產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腎臟負擔排除,故暴飲、暴食將增加腎臟負擔。

【世界腎臟日系列科普之八】怎樣對慢性腎臟病進行早期防治


3、適當多飲水、不憋尿。尿在膀胱裡太久很容易繁殖細菌,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感染到腎臟,每天充分喝水隨時排尿,腎臟亦不易結石。

4、有計劃堅持每天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避免感冒;

5、當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時,需立即在醫生指導下采用抗生素徹底治療,否則鏈球菌感染易誘發腎臟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6、戒菸;飲酒要適量,避免酗酒;

7、避免濫用藥物,多種藥物、化學毒物均可導致腎臟損害。如長期大量服用止痛劑,不恰當的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長期、過量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等,可緩慢地引起腎功能破壞。

8、婦女懷孕前最好檢查有無腎臟病及腎功能情況,如果有相當程度的腎臟病時(有時自己都不知道),要與腎臟專科醫師研討可否懷孕。否則盲目懷孕,腎臟病可能很快惡化引起腎功能不全。

9、每年定期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也可同時做腎臟B超檢查。瞭解疾病的家族史。從而對腎臟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二、對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腎損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壓病等)的人群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防止慢性腎病發生(即一級預防)。除上述措施外,還要注意:

1、應積極控制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堅持藥物治療;

2、合理飲食,堅持相對應的低鹽、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飲食;

3、密切觀察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嚴格控制在正常範圍以內;

4、至少每半年一次監測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及腎功能,以便發現早期腎損害。


【世界腎臟日系列科普之八】怎樣對慢性腎臟病進行早期防治


三、對已有早期腎病的患者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重在延緩或逆轉慢性腎病的進展,以期盡最大可能保護受損腎臟(即二級預防)。除以上所述各項措施外,還要注意:

1、積極治療原發性腎臟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尿蛋白越多,對腎臟的損傷越大。應維持尿蛋白每日排洩少於 0.5g。

2、低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具有保護腎功能,減少蛋白尿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體重可攝入0.6-0.8克蛋白質。對腎功能受損嚴重者,對每日進食蛋白質的限制應更為嚴格,但同時必須防止營養不良。

3、避免或及時糾正慢性腎病急性加重的危險因素:累及腎臟的疾病(如原發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腎病、狼瘡性腎炎)復發或加重;體內血容量不足(低血壓、脫水、休克等);組織創傷或大出血;嚴重感染;腎毒性藥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腎損傷;嚴重高血壓未能控制或血壓急劇波動;泌尿道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嚴重心衰、肝衰竭、肺衰竭);嚴重營養不良等。

4、積極治療腎功能損害導致的併發症,如糾正腎性貧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如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和酸中毒等代謝異常。

5、堅持治療和隨訪:一些患者經治療後症狀緩解,自身感覺很好,誤認為病已"痊癒",或擔心長期服藥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藥,忽視了維持期的治療隨訪地重要性。

實際上此時病情仍在慢性遷延、緩慢進展。當再次感覺不適去就診時,疾病的嚴重程度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殊不知,人體感覺的異常往往要比尿液及血液化驗指標的變化晚數月至數年。因此,每—位腎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應定期複查,以防"不測"。長期隨訪、認真治療是保證慢性腎病療效的關鍵。

【世界腎臟日系列科普之八】怎樣對慢性腎臟病進行早期防治

黃浩桂

醫學碩士

畢業於中山大學,擅長各種腎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難治性腎病綜合徵、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乙肝相關性腎炎、急慢性腎衰竭、複雜性尿路感染的綜合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