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風記》中的“人”

90高齡的徐懷中《牽風記》是2019年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五部獲獎作品之一,說實話,自己讀書此件雜亂,沒有固定的書目和習慣,最近讀的也就是一年以前讀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之前總覺得讀小說費事費力費時,其實讀過後的內心是充實的,也是平面人生增加更多的立體感,尤其是那些呼之欲出、塑造得非常細緻和細膩的人物,有所感,有所悟,那些人就在身邊,只是時代不同而已,所以相對我來說也應了另外一句話“人傻就要多讀書”。

《牽風記》中的“人”


軍旅作家徐懷中,90高齡外出發,寫下《牽風記》這部細膩、詩意、空靈的作品。為足見作者對作品思考的維度和廣度。作品主要呈現三個人,汪可逾、齊競和曹水兒,三個人幾乎在平行線上的出身,由於戰爭匯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但又代表克一個階層,汪可逾單純善良、冰清玉潔才貌雙全,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古琴書法認知作人都具有獨特魅力,在特定得環境裡,非議和茅盾始終伴隨著她的生活,但倔強的她想盡辦法來保護戰友,不為組織添麻煩,也正是她的弱,展現齊競和曹水兒的強。齊競,一位優秀的指揮官,留學東洋,綻放戰場,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但那是工作,他也有感情,也有兒女私情,她遇到汪可逾後,就沒有逾越過自己內心的情感戰場,他欣喜若狂,他覓到知音,他是幸福的。但在這個環境裡,也無非是浪漫主義的情感懦夫,以至一生一世都沒釋懷的情感債務。曹水兒,農村裡也蠻生長的娃,也是那時候軍人的典型代表,作為齊競的警衛員,他是優秀的軍人,戰場上屢建奇功,聰明有想法,服從上級,但也有他最大的弱點—好色,遇到汪可逾後,汪可逾就是他的上級,是知識分子,是他心中不可逾越的聖山,是女神,女神是用來崇拜的,“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但命運安排他們在一起,在汪可逾身受重傷,他揹著他挖地洞找山洞東躲西藏,遭遇炮火遭遇敵軍小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同志和女神,直到汪可逾重傷病故,他還想著女神般的葬禮,冒著危險去取古琴去買白布,這也是最樸素的浪漫……特定歷史特定人物,具有那個特定時期的優點也有大多數的糾結,這也凸現人性的光輝和有血有肉的“人”。

《牽風記》中的“人”


這本書主要評論為“血色唯美,空靈奇絕”“拓展了戰爭文學的創作空間”。人們說悲劇才能展現更多的人性和更豐滿的人物,其實整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塑造就是曹水兒,他性格中樸實虛榮但特別具有一個人的全面特質,但致命的缺點導致了他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