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牽風記》為中國戰爭文學貢獻新典型

《牽風記》為中國戰爭文學貢獻新典型

《牽風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

文 | 舒晉瑜

原載於《 中華讀書報 》

作家徐懷中新作《牽風記》(《人民文學》12期刊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因其中涉及裸女過江、戰爭與性的話題,一經發表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驚喜超過期待,收穫大於困惑,魅惑大於收穫。”評論家朱向前以此概括《牽風記》,他認為,這部小說的啟示性和創新性,一定會引起人們的沉思,但它又確實將中國當代戰爭文學引入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原總政宣傳部文藝局局長汪守德則高度評價,《牽風記》在中國的戰爭題材文學中是一部稀缺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

朱向前說,徐懷中在這部作品中為中國戰爭文學貢獻了新的典型,包括三個半人和一匹馬。一個是女主人公汪可逾,從她第一次亮相到和一號首長的戀情,最後她離奇的離世方式,作家對這一人物寫得至真至純,冰清玉潔,在戰爭文學中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人物;第二個人物是曹水,打起仗來不懼生死,但是作風不夠嚴謹,這種形象在戰爭生活中比較常見,而在過去的戰爭文學中比較少見,偶有涉及也是被批評;第三個人物是一號首長,一個高才生變成軍事指揮官,因為一場才華橫溢的報告贏得汪可逾芳心,一場完美的愛情因懷疑汪的失身而毀滅;還有半個人物是劉春壺,一般出現在戰爭文學作品中的紅小鬼都是苦大愁深,但他出身於地主家庭,因為演戲好受到大家寵愛。還有一匹通人性的馬,寫得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

徐懷中(著名作家、解放軍藝術學院首任文學系主任)

“在戰爭文學中,能寫出一個人物形象就是不小的貢獻,徐懷中寫了一組人物,這是他對戰爭文學的巨大貢獻。”朱向前提到,徐懷中在作品中描寫了美對戰爭的超越,體現於汪可逾和一把古琴,這二者作為美的符號和象徵,高貴同時又脆若琴絃。另外,在處理戰爭與性的禁區方面,徐懷中做了大膽而可貴的探索,從某種意義也是對傳統的戰爭文學的挑戰和突破。“整部作品前實後虛,很多細節如綁腿如何綁成人字形,不經歷戰爭的人是寫不出來的。”朱向前表示,從新時期之初的《西線軼事》到新世紀之初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或許你見過日初》,一直到今天的《牽風記》,徐懷中始終有一種藝術雄心,總在不斷地探索創新,在90歲的年紀決心和自己的以往告別,這是中國文學史的奇蹟。

“作品中120名裸女過江,我並不認為這種細節有什麼大逆不道或難以接受。作家展示的是生命的真實,在戰爭的極端環境下表現人性人情的美好。生命高於一切,美好過於一切,這是徐懷中寫作的最高目標。”原總政宣傳部文藝局局長汪守德認為,《牽風記》中部隊挺進大別山只是作為背景,作家還是寫人物的命運和情感,充滿了青春的靈動的氣息。作品涉及了很多場景,都是基於他的戰爭經驗,從想象或虛構出發,服從藝術的真實。徐懷中保持了他一貫的風格,抒情、唯美,從人性、人情的角度切入戰爭生活,在他的筆下,戰爭生活殘酷而且充滿傳奇,同時又是唯美的。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

汪守德認為,《牽風記》的意義在於,一位已過鮐背之年的高齡作家,依然保持旺盛的創造力,內心保有純淨的審美趣味和對美好的真愛。在他的筆下,青年男女的愛情是純淨的,比很多年輕人寫得還要乾淨。我們總認為軍事文學是堂堂正正、鏗鏘有力、金戈鐵馬的豪放派,《牽風記》從軍事文學的題材來說,超越了我們以往的閱讀經驗,在以戰爭為背景表現人性方面是有突破的。寫擊斃戰馬,儘管是虛構的細節,但是帶給我們的衝擊很強烈;結局的處理採用魔幻現實主義,在文學的手法、文學的品格上,都是以往作品不具備的。

“《牽風記》的一大特點是,大時代、大事件,但是從小人物或者旁枝末節寫進去。《牽風記》中的幾個人物都很別緻,都有縱情縱性的鮮活性格,遠遠不是身上的制式軍裝和酷烈的戰爭環境能夠框定的。”評論家張志忠發現,作品保持了徐懷中的戰爭抒情詩的風格,也接續了徐懷中一向推崇的孫犁《風雲初記》的寫法——當年徐懷中對孫犁崇拜至極,曾經說過,願意以10年生命,換取孫犁先生《風雲初記》的後續完成。如今徐懷中以耄耋之年,將孫犁的精神命脈融入自己的作品,承續了孫犁的抒情小說體式,以抒情筆墨寫戰爭風雲,為當下的文壇增添了難能可貴的風姿。

“戰爭時期軍隊生活的文化色彩、美好念想和複雜考驗,在艱苦的歲月之上泛出明麗的光澤,在特定的情境之中留下惋惜與痛悔,在自然的山河之間現出美好人性的溫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此前的文學作品中未被充分塑造過的,他們的原型來自作家當年的親歷,於是這些人物又那麼真切可感。在挺進大別山的大背景下,他們無疑是有信仰、有英雄氣、有戰鬥力的戰士,同時他們還是行進於偉大征程的有文化、有感情、有血有肉的軍人。”《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認為,《牽風記》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現實主義質地和清朗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具有探索精神、人們閱讀之後註定會長久談論的別樣的藝術作品。

血色硝煙中的浪漫

——徐懷中《牽風記》新書發佈會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

活動地點:北京·朝陽·國展一號館二樓D區·中國出版集團中版書房

相關介紹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

內容簡介:滿懷熱忱投奔延安的青年學生汪可逾隻身前往太行中學,路經“夜老虎團”駐地,因為一曲《高山流水》,認識了晉冀魯豫軍區獨立第九團團長齊競。匆匆一別,幾近五年之後,1947年晉冀魯豫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汪可逾再次見到齊競,成為其部的一名文化教員。汪可逾聰明靈動、冰清玉潔;齊競能文能武、儒雅健談,二人建立起超乎尋常的情誼。在浪漫、激越的戰地戀歌即將上演之際,卻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突變……

警衛員曹水兒高大威猛、勇敢果決,為此得到齊競的重用,也特別受到女性青睞。由於缺少自我管束,他在漫天烽火中上演著一次次“豔遇”……千里挺進大別山,豪邁又慘烈,在出生入死的戰火中,汪可逾、齊競、曹水兒等人的命運又會有著怎樣的演變?

徐懷中,1945年參加八路軍,曾任昆明軍區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全國文聯委員。從文工團員到將軍部長,亦文亦武,一生跌宕起伏。

嘉 賓

徐懷中

(本書作者)

施戰軍

(《人民文學》雜誌主編))

朱向前

(著名文學評論家)

陸文虎

(著名文學評論家)

潘凱雄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

臧永清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

主持人

應紅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