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坑殺四十萬戰俘,究竟是狠毒還是無奈?

導言:在我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各代名將多如牛毛,其中白起是爭議最大的名將之一。他百戰百勝,被譽為"戰神",但同時長平之戰勝利後坑殺降兵,也成為了英雄一生中的汙點。本人僅代表個人觀點,對這位古代十大名將之一的英雄進行闡述,希望能以史為鑑而明是非。筆者認為白起功勞之大,在歷史長河中也算是區區之眾,所以"戰神"稱號,名副其實。

赫赫戰功,名震古今

在戰國時期,秦國因採納兵家思想,所以秦國重武,以致秦國名將人才輩出,是統一六國的堅實基礎。在歷歷名將中,說白起為秦將之首並不為過,其戰績足以配得上"常勝將軍"、"戰神"等名銜。


戰神白起,坑殺四十萬戰俘,究竟是狠毒還是無奈?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便有對白起戰功的一連串記錄 :" 某年某月,白起攻某地,拔城多少,斬首多少。"司馬遷對於白起的記載雖言短,但鏗鏘有力。"伊厥之戰"面對韓魏兩國大軍,殺敵24萬,大獲全勝;"白起攻楚"中,直破郢都,焚楚陵,逼遷都;"長平之戰"中一舉殲滅趙國主力,從此趙國再無爭霸之力,甚至間接導致"合縱連橫"的作用大大削弱。這三場大戰,可以說是白起的經典戰役,是成名大戰。在其擔任秦軍主將30餘年中,百戰百勝,攻城70餘座,殺敵160餘萬,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日後秦一統六國夯實了地基。

戰神白起的一生,毫無疑問是無與倫比的成功,可以說得一白起,堪比雄軍百萬。當時的秦國大王秦昭王在白起的輔助下南征北戰,憑一己之力極大消耗了其餘各國的實力,以至於各國大軍在聽聞領軍秦將為白起時,不戰自敗,聞風而逃。無論是"張飛喝斷長坂坡"、還是"霍去病逐擊匈奴",都難以與白起相提並論。回顧長平之戰中,白起攻楚都時,連聖人孔子的六世孫都哀嘆:"不出二十年,天下其盡為秦乎!"一人震懾六國,絕無僅有!


戰神白起,坑殺四十萬戰俘,究竟是狠毒還是無奈?


軍事發展的先行者

白起的戰功,不僅僅說明其武功蓋世,更重要的是有勇有謀,以戰爭為手段,爭強秦國國力為目的才是白起能封為"戰神"的主要原因。戰爭本應是巨大消耗國力的事務,但白起在戰爭中鞏固發展本國實力的同時,極大的打擊了其餘各國的發展,使秦國的優勢不斷增大,最終統一六國,其功不可沒。

分析白起帶領的戰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特點:

  • 不以攻城奪池為唯一目的,而是把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首要任務。


戰神白起,坑殺四十萬戰俘,究竟是狠毒還是無奈?

為了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白起強調追擊戰,在擊敗敵軍後,乘勝追擊。對比起孫武的"窮寇勿追"和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窮追猛打的白起初看魯莽,實則更為高明。盡所能將敵軍戰力消耗到最低,那恢復戰力所需時間,便會需要更久,有利於下一次戰爭的勝利。

  • 精確進行戰前料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白起不僅僅料算敵軍的軍事實力,還從政治、國情等方面全方位的摸清敵方底細後進而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戰爭。這也是其百戰而無一敗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創先例的對魏國發動冬季戰爭,還是長平之戰的大規模圍殲戰法,無不說明了白起軍事才能的高明,是歷史中不可多得的軍事家、戰略家。

坑殺俘虜不是殘暴,更是無奈


戰神白起,坑殺四十萬戰俘,究竟是狠毒還是無奈?

在白起輝煌的一生中,長平之戰的坑殺40萬降兵成了白起最具爭議的事件。筆者覺得坑殺趙軍的原因不是白起的殘暴,而是當時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首先,長平之戰可以說無論是秦國還是趙國,都是以舉國之力,破釜沉舟之心來應對的。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戰爭,無論勝負,對於雙方來說,勢必都會造成國力的嚴重消耗。根據《史記》記載:"秦死者過半,國內空"可以看出來經此一役,秦國軍力損失過半,而國內無論財力人力物力,都是處於匱乏的狀態。往後兩年秦國再無發動大規模攻打敵國都城的戰爭可以說明以上情況。


戰神白起,坑殺四十萬戰俘,究竟是狠毒還是無奈?

其次,因當時國情如此,而40萬俘虜並不是一個小數目。降兵若真降,便相安無事,但若降兵生變,那無疑對於秦國來說是雪上加霜,最嚴重甚至會給秦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危難。所以對於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為保萬全,也只能無奈將其坑殺。這是白起站在國家角度出發思考從而做出的選擇。其實也別無選擇,若世界註定有光明黑暗兩面,白起便是那位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那位英雄。

並且除此之外,史書中並未記載白起有濫殺無辜的具體事例,由此可見白起並不是嗜殺成性,只是在當時情況下,只能無奈殺降,以包萬全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