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熱愛動物,尤其是煮熟的,還有能賣錢的


每個人都熱愛動物,尤其是煮熟的,還有能賣錢的


阿元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大象是一種溫和的動物,是動物園裡的寵兒。而在我們國家,野生的大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有在雲南才有,而且數目比熊貓的數量還少,只有三百來只。按理說,這麼珍貴的動物,應該得到人們的保護才是,但在野象生活的西雙版納地區,那裡的老百姓卻說出了:“我恨死野象”了這樣的話。

為啥他們要那麼說呢?原因是那裡的野象實在是太禍害人了,有事沒事的時候,就跑到農民的莊稼地,用長鼻子把甘蔗和玉米連根撥起,整的那裡的農民是白忙活了一年,棵粒無收。還有的野象居然大搖大擺地闖進村寨,把鼻子從窗戶裡伸進去找吃的,嚇得男女老幼四散奔逃。而且這些野象還傷人,近幾年來,當地被被野象踩死弄傷有十好幾個,所以當地人的心裡,早就把這本該保護起來的野象,當成了他們的敵人,而且是窮兇極惡的那種。

如果光是看這種現象,可能有人會覺得,這野象也太不夠意思了。你說我們給你們劃出了保護區,還規定了誰也不準傷害你們,就快夾板供起來了,你說你們咋還不知足呢?難道說你們不禍害人你們就難受還是咋的?為啥要對這人類恩將仇報呢?

但在阿元看來,這不是大象的良心叫狗給吃了,更不是大象太不是玩意兒,而是因為是人類侵佔了大象的家園。是咱們先把人家的地兒給佔了,那大象當然想著要整回來,但整不過人啊,咋辦呢?先禍害吧,看看能不能把人給禍害跑了。

這麼說的理由是,雲南的這片熱帶原始森林,幾千年來一直是亞洲象的家園。但從有人到了這裡之後,大象的家就越來越小了,住的地方也越來越窄巴了。從現在有的記載來看,大象的家給禍害了,是從明朝的後期開始的。而且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大象的數目也越來越少,為啥的,人家的家,也就是那裡的熱帶雨林是大面積減少了。

那個時候,雲南產鹽,有人算過一筆帳,用傳統的熬煮方式生產一噸鹽,起碼要砍倒十棵成才的大樹。這幾百年的砍下來,造成的成千上萬畝原始森林就那麼沒了,大象的家也就越來越小了,於是這大象和人也就沒法和平相處了。

而且這種情況,到了當代也沒好到哪裡去,就拿上世紀八十年代來說吧,西雙版納的人口由原來的2 0 多萬猛增到8 0 多萬,這開發種植活動是規模更大,程度更高。這種過度的毀林開荒,讓這原始森林覆蓋率下降到4 0 %,這大象的家呢,也就更小了。

就拿這大象的保護區來說吧,開始的時候,是8 5 萬畝,到現在就只有六十萬畝了。而且這點保護區裡,還有人類的十幾個村寨,還在不斷擴大居住的地和農田面積,還修了好幾條公路,把大象的家圍給毀個亂七八糟。

這麼疙瘩點地方當然不夠大象生活的,於是他們就忍不住要到外面出溜出溜,並且發現了,這外面的世界還很精彩。

說到這,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這大象之所以禍害人,並不是他們的良心被狗吃了,更不是人家忘恩負義,而是這把他們欺負得太狠了,讓這些大象不得不奮起反抗。

他們沒吃的啊,那麼點林子裡頭的東西也不夠用,咋辦呢?只能是到農民的莊稼地裡去找食。但人們不幹啊,又是敲鼓、敲盆,甚至是放鞭炮地嚇唬,又是架電網、挖大溝地限制,你說這大象能不生氣嗎?它生氣了,能不和這人類發生衝突嗎?

但面對這野象的要討回公道的行為,咱們人類的又是怎麼反思的呢?我們強調的是,因為這裡象的存在,共給當地造成了上億元的損失。還的人在建議,是不是把這些禍害人的野象都給它宰了,看他還敢不敢禍害人。

這可能就是人類的真實心態了,不管他們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口號喊的是多麼的響亮,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的還只是他們自己。

就像一個笑話講的,就象一個故事中說的,女主人問新來的保姆:你喜歡鸚鵡嗎?保姆的回答是,“別擔心太太,我什麼都吃。”

其實人類對待動物的態度,也和這保姆差不多。做為人類,我們每個人都熱愛動物,尤其是煮熟的;作為人類,我們每個人都熱愛動物,尤其是他們在動物園裡的時候。

可能有人會覺得阿元的說法太苛刻,太過分,但做為人類,我們對於自然的破壞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從來也沒有為了保護動物而停止禍害地球。

阿元的這種說法,在今天的一條新聞中又得到了證實。新華社的消息就說了,我們已經把渤海禍害得差不多了,如果再禍害下去,渤海將在十年後變成“死海”。

最後再回到大象身上來。關於大象,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在西雙版納,有個村民,在自家的承包地裡發現了一頭受傷的小象。這個村民就找來醫生,把這小象給治好了,還給它喂水餵飯,然後在這小象傷好了之後,把它送回了原始森林。從這以後,這個村民的承包地裡,再也沒有野象去糟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類和大象,還有其它的野生動物,不是不能成為朋友的,但成為朋友的前提是,你得別去禍害大自然,別去破壞他們的生存空間和生活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和動物、自然和諧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