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爸爸,怎麼克服心理壓力,感覺還沒做好準備?

三石米


首先一定有很多準爸爸都和你一樣,感覺沒有準備好就要當爸爸了。甚至很多準爸爸可能是“我想要個孩子“的主動提出者,但對於有了孩子以後的整個浩大“工程“其實並沒有什麼概念。換句話說,就是我先承包了一項相當不錯的“工程“,之後的具體工作就是其他施工方的事情。

大部分的準爸爸幾乎都可以說是被迫營業,因為出生前寶寶的整個孕育過程,準爸爸們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特別感覺。“我看看,好像肚子又大一點了!”這種靈魂總結之後就是把頭貼在肚皮上敲一敲,聽一聽,偶爾感受感受胎動。若說與準媽媽感同身受那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如果能從父輩那裡借鑑些經驗當然是好的,但那個年代的父母和現在的年輕父母差別太大,或者說他們有我們的時候比我們還蒙圈。

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準備好的準爸爸,只有時刻準備著的準爸爸。聽到這兒是不是輕鬆了許多?

那該怎麼辦?從現在開始別再糾結於準備好或沒準備好的想法,積極參與“工程”,動起來就好。

孕期每天的運動陪伴和營養搭配是最好的開始。除了每天戶外的散步還有家裡的簡單放鬆運動,一起完成這件事情可以緩解彼此的緊張感,過程中的溝通也可以讓彼此更瞭解對方的真實感受;主動搜索一些孕期的營養餐小貼士,適時做一頓表現一下,悉心投入比真實味道更重要。簡單來說,在寶寶出生之前儘可能多的陪伴是克服心理壓力最好的一個解決方案。

孩子出生後,有很多厲害的選手都會衝到第一線,比如孩子的媽媽、奶奶、姥姥或者請來的專業月嫂。那麼建議新手爸爸去學習以下幾項技能去克服一下壓力吧。

第一件事情,衝奶粉。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在沒有孩子的時候我的概念裡沖泡就是把原料放到容器裡,然後上熱水。這裡邊水溫、水量、奶粉的配比、沖泡的及時性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控制得越來越好。完全母乳餵養的幸運兒,恭喜你這件不定時無預期高頻次的工作,跳過!

第二件事情,按摩和洗澡。這是很有愛的一個親子互動,先跟著專業人士以及專業視頻指導學起。按摩過程可以給自己一個心理建設就是擺弄會動會叫的大玩具,不同的是需要注意方法和控制力道;洗澡更刺激,爸爸的手臂會比較有力量。敢於嘗試這件事情,壓力就不會在你自己身上啦,這是一件超級酷的事情。小寶寶在過程中會非常享受,他們很喜歡水,但要注意安全。

第三件事情,多媒體人聲播放隨時開播。調節好自己的狀態,化身為故事和音樂主播開始給寶寶講故事、唱兒歌、背古詩,配合他們的咿咿呀呀進行一段深度訪談都是很有意思的活動。事實證明,被良好激發的聽覺對於寶寶未來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件事情,掌握它之後你就是家裡妥妥的C位,top1!下面讓我隆重推出這件星光熠熠的全方位技能:哄睡。睡眠對於新生寶寶來說至關重要,掌握了這項技能不僅可以讓你克服壓力,而且還可以讓身邊的人都毫無壓力。

還有好多好多事情待續,不過上邊這四件事情就足夠讓你在“好爸爸”的“打怪升級”中躋身前列。最後衷心希望你在這條需要不斷學習探索的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你的負責擔當會帶給你足夠多的精彩瞬間!


CRLB


你好,這裡是老雲心理坊,我是老雲,一個愛好哲學的心理諮詢師。

作為一個兩個娃的爸爸,很高興也很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大部分準爸爸或準媽媽都會有心理壓力的,大家都是第一次,緊張是在所難免的哈😊。以下方法可以嘗試一下,有助於緩解壓力:

第一,學習相關知識。作為一個準爸爸,掌握必要的孕期常識、嬰幼兒照顧知識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學習,一方面對自己能力能夠自信起來,緩解壓力,另一方面也能夠熟悉相關的注意事項,避免到時候忙亂而手足無措。

第二,多跟胎兒互動。讓胎兒熟悉你,也讓你熟悉胎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些胎教內容,培養良好的互動關係,逐步增進親密度。

第三,多體貼老婆。不光要照顧老婆的衣食住行,還要學會調節老婆孕期的情緒,儘量避免爭吵、冷戰等傷害胎兒的事情,多跟老婆交流孕期感受,憧憬孩子的美好未來。通過對老婆無微不至的照顧,讓老婆,也讓自己看到你已經慢慢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爸爸了。

第四,多請教周圍的人。平時可以經常問問同事、家人、朋友中有孩子的,讓他們作為過來人給你談談具體感受,總結經驗教訓,更加全面準備好小寶貝的到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好


老雲心理坊


你好!我是徐澤旭。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我剛剛回答過另外一個朋友提問說準爸爸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可以關注我,就能看到我的精彩問答。

雖然你沒有具體說你想克服的是什麼,但我還是儘可能分析一下,讓我們覺得自己心裡沒有準備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一 面對結婚和孩子的“捆綁”

我自己就是奉子成婚的。但是女朋友懷孕之後,自己也有過恐慌,但出於對生命的負責和對伴侶負責,還是倉促選擇結婚生子。你心裡面其實也會有掙扎,也會有一種自由大個頭的感覺。

所以我想如果一個男人真的不想結婚,那很可能仍然處在一個看重自由的階段。

所以面對婚姻和麵對孩子,很可能有一種被捆綁,被束縛,不自由的感覺。

如果是這樣的心理,可以推測但又失去自由的男性,他跟父母的關係不會很近。面對孩子出生的沒準備好,也許本質上,是與人建立長久關係的恐懼。

同時帶有一些逃避面對的性質。

在這種情況下要怎麼辦呢?

調整了方向通常意味著,要面對自己的責任,而這可能會充滿面對壓力的感覺。

當然也不是要把自己從原先自由自在,一下子變成居家好男人。而是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如何能夠是丈夫,也是父親,又是自己。

二 質疑自己的能力

第二點也許更實際一點。就是很可能面對生兒育女這樣重大的責任,我們會用新的目光去考量自己。

不管是經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教育子女的能力,有小孩兒相處的能力。

比如我記得黃執中老師有一次在《奇葩說》裡提到,他說他討厭熊孩子,他不想要孩子。為什麼呢?因為在他的童年裡面,他上小學的時候,其他的同學會把他的飲料倒到他的飯盒裡。也就是說他從小被欺負的那個經歷,讓他對於孩子是有恐懼的。

所以從伴侶關係轉換到家庭關係,這個過程裡面關係的複雜程度大大提高。

所以為人父母無論如何都是一項極其挑戰的事情。面對挑戰,有恐懼,有惶恐,很正常,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去學習如何做爸爸,去學習如何經營自己的家庭。

對於很多新婚的夫妻來說,我們對於家庭生活可能會包郵很多幻想。根據我自己的經歷那些幻想終將破滅。或者說也不是破滅,只是兩個人之間的浪漫形式,是要通過油鹽醬醋茶的。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妻子,當我努力為她做一餐飯,她還是能表達一些感謝的。

在這個層面,夫妻兩個一定要共同去商量關於家庭的未來,兩個人有個一致的目標和未來觀,去討論關於孩子父母兩個人希望怎樣去培養,那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三 你自己的創傷

第三點來說一種可能,就是面對挑戰的時候,你會容易被壓力影響,這可能是你應對生活的模式。

用上面這句話給解釋自卑的話。自卑就是經常會用一種比較貶低自己的方式去評價自己,同時,感覺到失落低落。

所以自卑的人,不是因為面對公眾演講他才自卑的。而是他本來內在就有自卑的模式,在面對公眾演講的時候,這個模式體現的更加明顯。

所以基於這種思考,要回答這個準爸爸的問題,那也就是你是否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而陷入壓力當中,或者也許你總是很難調適自己的壓力。而現在你面臨的事情就是妻子要為你添一個寶寶,於是你的模式自然就啟動了。

在某種層面上來講,這一點想說的是你的壓力,也許跟現在面臨的事情,並不是最主要的關係,而是跟你自己所固有的模式。

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符合這一點,同時你想改變的話,那麼也許你需要處理你陳舊的壓力應對模式。

那要做到改變很大意義上就需要得到專業的心理輔導。

ok我是徐澤旭。關注我第一時間查看我的精彩問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