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說起張伯駒,想必很多人對他都不陌生,他是我國著名的收藏鑑賞家、書畫家和京劇藝術研究家,當然了,如果你喜歡看民國故事的話,應該還知道,張伯駒先生也是“民國四公子之一”。

張伯駒先生,曾擔任過故宮博物院的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鑑定委員會委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等。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張伯駒先生便將自己珍藏多年的寶貴文物無償捐獻給了國家!現在的故宮博物院裡的頂級書畫有一半都是他捐贈的,其價值超過了一百億。但無奈的是,這個無私且有擔當的愛國民主人士,晚年的結局竟讓人噓唏不已!

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張伯駒簡介

張伯駒,字家騏,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等!光緒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三月十四日,出生於河南項城,在張伯駒六歲的時候,便被過繼給自己伯父張鎮芳。張鎮芳是袁世凱的內弟,這樣算來的話,張伯駒也就成了袁世凱的表侄。

張伯駒幼年時期才氣外漏,九歲就能寫詩,因此人們還誇讚他為“神童”。宣統三年的時候,十三歲的張伯駒便與袁世凱的幾個兒子一起進入到天津新學書院上學。清朝覆滅後,張鎮芳開始出任河南總督兼任民國民政長,張伯駒則跟隨伯父前往河南開封,並在河南陸軍小學唸書。

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民國五年(1916年),張伯駒新婚,並於同年進入到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學習。兩年後則正式投身軍界,先後擔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陝西督軍公署參議等職。後來又在吳佩孚,張作霖麾下擔任提調參議等職。當然了,如果你熟悉這一職位的話就知道,這實際上只不過是一些虛職而已,並無實權。

等到北洋政府倒臺之後,張伯駒便轉而投入到金融界,先後歷任鹽業銀行總管理處稽核等職。當然了,在入行金融業的同時,張伯駒還傾注精力於文物收藏方面!

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以保護文物而收藏

起初的時候,張伯駒文物收藏的愛好並不被看好,特別是他的妻子對其意見最大,因為在他妻子看來,這簡直就是敗家行為。當然了,對於張伯駒來說,最初搞文物收藏,無非就是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已,但是沒想到的是,這興趣愛好最後卻成為了他一生的事業!

而這一轉折還得從一個人說起,他便是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溥偉”。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原來,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溥偉為了密謀復辟清朝,於是便開始變賣恭王府中的奇珍異寶以籌集資金,而其中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便是其中珍寶之一。這畢竟是幅名畫,在售賣的消息一經發出之後,便引來了國內外很多收藏家的青睞。

當時居住在上海的張伯駒得知此消息後,便立即北上購買,但無奈最終與這幅名畫失之交臂,致使國寶流失海外,這幅畫現還藏於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中。

此事過後,張伯駒暗下決心,為了不讓自己祖國的珍貴文物外流,他將不遺餘力地保護文物。為了購買到珍貴的字畫,張伯駒生活一度陷入窘境之中,但是張伯駒仍然繼續堅持在收藏事業中。

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無償捐寶,晚年唏噓

新中國成立以後,張伯駒將其一生收藏的文物精華,大多無償捐給了故宮博物院收藏,其中有晉代陸機的《平復帖》、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唐代李白的《上陽臺帖》等等,皆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而張伯駒先生的無償捐贈,也很好兌現了他“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收藏初衷。

據統計,張伯駒先生捐贈的這些頂級書畫佔到了故宮博物院同級別的書畫數量的一半有餘,其價值超過一百億。不得不讓人佩服張伯駒先生這種大公無私與拳拳愛國之情。

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不過在隨後的十年運動中,張伯駒便被下放到了地方,等到十年後回到北京的時候,張伯駒和妻子一度無家可歸,最後只能居住在一大雜院中,生活狀況舉步維艱。

1982年正月,已84歲高齡的張伯駒突患感冒,隨即便被送往北大醫院進行救治。當時醫院只安排他住在八人間的病房裡,張伯駒先生怕被別的病人感染,於是便向醫院申請換一個單間的病房,結果得到的回覆卻是:你級別不夠,不能換。

幾天後,張伯駒老人果然被同病房的病人傳染,病情越發嚴重。1982年2月26日,張伯駒老人去世,享年84歲。

故宮有一半頂級書畫是他捐的,晚年生病想住單間,被告知級別不夠

小結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張伯駒先生做的簡單介紹了。反觀張伯駒先生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當一個人將自己的事業和國家的利益聯繫起來的時候,會變得多麼的偉大。張伯駒先生,原本收藏對他來說只是興趣愛好而已,但是在眼看著自己國家的文物一件件地流往外國,他終於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憤慨,決心將其盡數收回,無償歸還給國家!

為此啟功先生也稱讚他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張伯駒先生之偉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參考文獻:《張伯駒的一生》;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