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意思是成为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去学习,这是孔子从小立的志。

孔子国学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很喜欢孔子,但是如果能够把《论语》从头到尾用孔子的人生串联起来,我们会看到一副更加清晰的画面。因为《论语》的编撰是孔子之后的,很多他的学生和他学生的学生编撰的,所以很多人看不出来这其中的结构,看不出来里边的顺序,也没有以时间以国家或者以事情为线索。所以有一种串联的方法,就是如果我们像钱穆先生这样,把孔子的一生研究一遍,梳理一下,我们能够非常场景化地看到《论语》当中的那些名言是什么时候说的,在他的那个年代针对着什么样的事,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而且从孔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获得不一样的启发。

咱们先说孔子的先世。孔子一家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就是他们自上而下有大概4000年的谱牒,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之前1000多年。最早据说就是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就是在宋国这个地方,周成王封微子在这儿做诸侯。然后宋湣公的长子叫弗父何,弗父何本来是长子,他是需要继承王位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弗父何的弟弟杀死了他的爸爸,然后把这个王位抢夺下来,要给自己的哥哥。这时候弗父何说,我如果继承了王位的话,那我当上王位的第一件事,我就要杀掉我的弟弟,因为我的弟弟犯了法,而且杀死了我的爸爸,所以弗父何拒绝继承王位。

弗父何就是孔子的先祖,所以孔子的先祖最早是诸侯,然后因为弗父何拒绝了诸侯的王位,所以他们家从诸侯降为公卿。这是这个家族开始下降的第一个台阶。然后弗父何的曾孙叫正考父,正考父的儿子叫孔父嘉。这时候国王给他赐族之典,就是因为他表现非常棒,他有着很多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做出了很多的事业,所以赐他们家可以有一个姓,这个姓叫孔,所以孔是他的姓,而“嘉”是他的名,所以他叫作孔父嘉,这个叫作赐族之典。

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接下来孔父嘉的曾孙叫孔防叔,因为当时宋国乱了,所以孔防叔离宋奔鲁。到了鲁国,他们家又从公卿变成了士族,因为在宋国的时候,他们是贵族,是公卿,结果到了鲁国以后只能够享受士族的待遇。然后孔防叔的孙子叫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爸爸。叔梁纥当时被封为鲁的陬邑大夫,这个人武力绝伦,力气特别大。有一次打仗的时候,他们的人被困在城中间,然后敌人要放下城门来,把他们整个瓮中捉鳖、全部都杀死的时候,这个叔梁纥一个人力扛千钧,站在门下举着那个大门,然后让其他的人骑着马赶紧逃走。所以孔子的爸爸身材高大,而且非常孔武有力。

叔梁纥娶了一个妻子姓施,施氏生了九女,无子。后来有一个妾,跟这个小妾生了长子孟皮,孟皮还是一个“病足”,就是他走路有点跛,所以也不能够继承家业。最后叔梁纥娶了颜徵在,这就是孔子的妈妈。他们俩祷于尼山,就是在尼山那个地方祈祷,祈祷之后生下了孔子。所以鲁襄公二十二年9月28号,生下孔子取名叫仲尼,由于他祷于尼山之故,所以孔子叫仲尼。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死,17岁的时候母亲也死了,这个都是有考据可以考证得到的。

孔子在小的时候,孩童嬉戏时最常做的活动就是“常陈俎豆,设礼容。” 就是他喜欢跟大家玩祭祀的活动,跟大家讲礼仪——孔子从小就喜欢干这个事。自己说叫“吾十五志于学”,就是15岁的时候就开始立志要去求学。孔子在后来教育子夏的时候,曾经说过:“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就是你应该去做君子儒,而不应该做小人儒。什么叫小人儒?有另外一句话,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就是过去的儒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就像我们今天上技校一样。就是你学了三年,你还不着急去找一份工作,这个真是不容易。所以孔子这一辈子学东西,他的目的是为了成为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去学习,这是孔子从小立的志。

他还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是孔子说我小时候啥都会干。会干啥呢?据孟子说,孔子至少在村里边给人做会计、放牛羊……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所以小时候应该是做过很多不同的杂七杂八的工作,所以孔子会的事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