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恢復開放,有力防控打造貼心的公眾服務

冬去春來,桃花盛開。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各地博物館、紀念館等陸續恢復開放,各恢復開放場館,均採取嚴格防疫措施,豐富觀眾文化生活同時,保障觀眾安全。

陸續開放的國內博物館:

速報丨又有近三十家博物館加入“恢復開放”的行列中

恢復開放第一天,各地博物館情況如何?

從上海到四川多家博物館恢復開放,參觀須知請查收

恢復開放 秩序井然

3月13日,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疫情防控期間恢復開放的第一天。

“您好,請先測體溫,並出示您的‘隨申碼’。”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入口處接受體溫檢測並出示健康“綠碼”後,觀眾在紀念館安保人員的引導下入館取票。為防控疫情,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恢復開放後採用身份證取票的辦法,並特意在取票處準備了紙巾,供觀眾刷身份證取票時使用,避免人員直接接觸,降低感染風險。為防止人員聚集,恢復開放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暫時取消人工講解,但觀眾仍可使用二維碼語音導覽聽取講解。

博物館恢復開放,有力防控打造貼心的公眾服務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取票處準備紙巾和廢紙簍,避免直接接觸

博物館恢復開放,有力防控打造貼心的公眾服務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觀眾掃描二維碼聆聽講解

為切實保障觀眾的健康和場館的安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一週前,就根據《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博物館恢復開放工作指南》的相關要求,成立恢復開放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間恢復開放工作方案,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及應急預案,明確崗位職責,強化協調聯動。

同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陳雲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也恢復開放。

據瞭解,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這四處紀念館均實行限流參觀。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實行實名制限流參觀,其中,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每日接待量限額1000人次,瞬時接待量不超過50人,達到瞬時接待量上限時,將適當控制入館速度。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每日接待量限額400人次,瞬時接待量不超過20人。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每日限額500人,瞬時接待量不超過50人。

博物館恢復開放,有力防控打造貼心的公眾服務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觀眾登記,入館前須出示本人預約登記時使用的有效證件原件,同時須提供本人實時“隨申碼

觀眾在四處紀念館入館前均需出示有效身份證件以及本人“隨申碼”,“隨申碼”現場更新顯示綠色方可入館。此外,觀眾在入館前均須接受體溫檢測,如有體溫偏高或咳嗽、氣促等異常現象,謝絕入館參觀。入館觀眾均須全程佩戴口罩,排隊和觀展時應保持1.5米以上間距。

此外,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等17家博物館均於3月13日起恢復開放。

3月15日,位於越秀公園的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展區正式恢復對外開放,每日限制客流為300人。南京市博物總館所屬的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瞻園)、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渡江勝利紀念館、江寧織造博物館、六朝博物館恢復開放。為了保障開放期間博物館員工以及前來參觀博物館遊客的健康與安全,實現科學、有效管理,博物館從場館管理、觀眾管理、員工管理、衛生管理四個方面進行管控,確保博物館開放安全有序。

截至3月15日,山西、內蒙古、安徽、福建、河南、湖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廣東、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重慶、陝西、寧夏等19個省(區、市)的180多家博物館,其中19家一級博物館,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恢復對外開放。

記者從各恢復開放博物館發佈的公告獲悉,各恢復開放博物館對疫情防控期間參觀觀眾在提前預約、測量體溫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並提醒觀眾做好個人防護。

此外,其他即將開放的博物館也紛紛採取措施,為恢復開放積極準備。比如,瀋陽故宮博物院、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將於3月17日陸續恢復開放,他們將努力給觀眾提供一個安全有序、健康平安的遊覽環境,推出一系列安全措施,保證遊覽更安心。

防控要求不降 加強開放指導

“有序恢復開放文物、博物館單位……各文物、博物館開放單位可採取網上實名預約、總量控制、分時分流、語音講解、數字導覽等措施,減少人員聚集。繼續利用數字資源,通過網上展覽、在線教育、網絡公開課等方式,不斷豐富完善展示及內容,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鼓勵和支持利用室外空間,通過製作展板、展牆、展示牌等形式,開展疫情防控科學知識科普宣傳等工作。”2月27日,國家文物局發佈《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強調。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防控部署,各省委省政府的具體防控要求及國家文物局《指導意見》,一些省份根據防控需要陸續出臺相關通知,針對博物館紀念館等恢復開放提出明確要求。

浙江、山西分別出臺《新冠肺炎防控博物館有序開放操作指引》;江蘇、四川分別出臺《全省文化場館有序恢復開放工作指南》;上海出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博物館恢復開放工作指南》;江西、河南、陝西分別出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本省博物館、紀念館有序恢復開放的指導意見……從科學有序開放、加強疫情防控、加強場館管理和做好應急處置等方面指導博物館紀念館實施疫情防控、穩步做好恢復開放相關工作。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據疫情風險等級動態變化情況,有序推進博物館、紀念館恢復開放。明確為低風險區域的博物館、紀念館,經當地黨委政府同意後,可有序恢復開放;中風險區域的遺址類博物館的露天場所可逐步恢復開放,室內封閉展館、展廳等區域原則上暫緩開放。”恢復開放相關通知均要求分區分級、逐步有序恢復開放,不搞“一刀切”。

陝西省博物館恢復開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專門的疫情防控與恢復開放工作機制,明確每個部門和環節的具體職責,按照“一館一策、一館一案”原則制定《博物館、紀念館新冠肺炎防控與開放應急預案》,提前開展演練,確保有效實施。

“原則上,日接待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瞬間流量不超過最大流量的20%,疫情防控期間,暫停團隊預約……按照精準防控原則,恢復開放的文化場館將實行分區域、分空間、分項目逐步有序恢復開放。對擬開放的區域和服務項目,要合理安排參觀線路和時間,實行觀眾錯時、分批入館和分散式參觀,鼓勵通過網絡預約等方式限制日參觀人數,控制瞬時最大承載量。”江蘇在文化場館有序恢復開放工作指南中將博物館具體承載量等要求進一步做了明確。

山西省的博物館開放指引梳理了22條具體要求,其中明確要加強文物保護,要組織專家對展廳中有關文物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尤其是消毒措施對書畫等有機質文物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必要時可臨時撤換展品;庫房管理人員要嚴格執行有關操作規程,最大限度避免直接接觸文物。

“博物館恢復開放,防控要求不能降。尤其是密閉式博物館紀念館,防控措施要更加嚴格,事關觀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絕不能疏忽大意。”有關專家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