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苗越長越稀是怎麼回事?

燕方卓


為什麼小麥苗越長越稀,同時還有幹葉,死苗,發黃,多種原因可以造成這類現象。下面我就一一介紹。

  • 品種問題,購買的種子不適合當地的種植條件,比如氣候溫度等,還有就是買到假種子了。
  • 整地問題,整地沒有整好,犁地不均勻,導致小麥種子根系扎不好,營養跟不上,導致發黃。
  • 地下蟲害,種子下地以後,地下蟲害對種子的啃食破壞,導致要麼不出苗,要麼苗弱,原因是播種的時候種子沒有拌種。
  • 病害問題,拔出小麥苗的根部,出現看其根部是否腐爛,如果是就是沒有拌種引起的。
  • 缺素問題,缺素症會引起小麥苗發黃。缺磷,缺氮,缺錳,缺鉀都會導致小麥發黃或者不長。
  • 除草劑問題,前茬除草劑危害

最後就是乾旱,少雨,還有凍害,以上就是造成麥苗越長越稀的原因,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預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農村小琳


麥苗越長越細有以下幾點原因,1.麥種本身出苗率就不高加之土壤乾旱是一點2.播種過深造成麥苗地莖過長養分被大量的消耗致使根系發育不良麥苗越長越稀少,3.麥苗缺尿素引起的不長



偶遇丫


你好,我家種麥子吃麥子長大的 ,但也僅僅是吃和種比較在行,關於你的問題我就充一回大頭吧,說起來沒吃過豬肉也算是見過豬跑的人嘛[呲牙]

有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說明了一個明確的道理,就是冬季的麥田少不了雪水雨水的滋養,雪如果能下三場的話,那麥根就能盡情的吸收水分,水分吸收的足夠了,等到來春的時候麥苗就會長得很壯,發族的時候也會發的特別多

而根據你的描述,現在剛進入春季的情況下,有可能就是在冬季的時候,麥根吸收的水分過少或者是不夠,形成分族不夠充分,看起來比較單薄。有條件的話可以澆水補充一下看看怎麼樣

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面猜想,也有可能是需要追肥了等等吧

反正為了興趣認證過關我也是拼命盡心了,還有兩三天就到時間了,請快給我過關吧

謝謝




瓜哥理事


如果時間不長的話,你可以用以下藥劑解救:

1、植物動力2003 1000倍葉面噴霧和灌根。

2、0.15%天然蕓薹素乳油6000-10000倍葉面噴霧和灌根。

3、科寶植物優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藥害和肥害、凍害、澇害、強根壯苗、控旺使用1500倍)葉面噴霧和灌根。

4、綠風95 600倍葉面噴霧和灌根。

5、金邦1號植物健生素500倍葉面噴霧和灌根。

6、綠亨天寶高效植物增產劑1500倍葉面噴霧和灌根。

7、新自然含氨基酸葉面肥300~500倍,葉面噴霧和灌根即可。

你可以到當地的農資商店諮詢購買。


樵村小田


那要看看你們的小麥是怎麼回事:

1.土中嚴重缺氮,葉片黃,苗弱,抓緊時間補氮肥。

2.病害,拔出根系看根有變化沒,莖基部有無病斑,若有及時噴施殺菌劑。

3.病毒病,葉片有黃色條紋,噴施防治病毒藥+葉面肥。

4.除草劑藥害,發黃不長,苗弱,及時噴施解藥。


沃鯨孫文


答:蟲害發黃:麥蚜和麥蜘蛛吸取葉片汁液而造成的葉片發黃,主要發生在越冬期前後。每畝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65-75毫升對水50公斤進行噴霧防治。

  病害發黃:小麥紋枯病為害根系和莖稈,阻礙養分和水分的運輸而造成小麥葉片發黃。每畝可用12.5%禾果利20克,或20%井崗黴素50克對水50公斤進行莖基噴霧防治。

  肥力不足發黃:主要發生在土壤肥力差、底肥嚴重不足的地塊,主要表現為色黃、分櫱力差、幼苗弱。此類麥田除要施足有機肥外,還要增施適量化肥,每畝開溝深施尿素7.5-10公斤、磷肥30公斤;每畝用尿素1公斤加葉面寶5毫升對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霧,可促使葉色迅速轉綠。

  密度過大發黃:播種不均勻或播量過多,使麥田群體密度太大,也會導致小麥發黃。其補救措施:迅速間苗並及時追肥,若已進入拔節期,可採取壓苗方法補救。

  僵苗發黃:主要發生在土質粘重、地勢低窪的田塊。補救措施:及時清理水溝,排除漬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及時中耕鬆土,並追施速效氮肥。


我是心情卡片


咱家是種小麥的,根據我的經驗,有兩種可能,一是乾旱,如果冬季乾旱的話,春季季就得給小麥澆水。植物和人一樣沒有水,也是不能活的。還一種情況可能是施底肥的時候,尿酸用多了,尿素是比較受歡迎的化肥,使用方便,肥力高見效快,持續時間久,所以會用在很多作物的底肥,和追苗。但是尿素是不能使用多的,一定要按量使用,一次使用多了會燒根。所以可能是你底肥或追苗的時候用多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話說新農村


南方品種春性較強,向北推移增強,華南、長江流域的品種以春性為主,海拔高的地區有少數冬性品種,黃淮平原以半冬性和冬性為主,北部麥區和新疆地區冬小麥多屬強冬性,東北、西北、北部麥區品種屬春性。

一、良種準備

選用良種的原則:一是要選用與當地氣候、栽培等條件相適應的品種:二是要選用與生產發展、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品種。選用時應積極聽取小麥生產專家以及市場分析專家的推薦指導意見,降低生產的盲目性。

種子的處理:經過一定時間儲藏、加工以後的種子,發芽率、水分指標等是否符合要求,要進一步測試鑑定,同時注意播種前的曬種、選種等其它準備工作,確保種子質量。

二、整地準備

整地是小麥生產的基本環節,施底肥與整地結合進行。

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增強地力。

深耕細耙、精細整地。底肥施好,接下來整地,地好可以保證全苗、壯苗。整地要記住“一平、二勻、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釐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後復平,避免出現墒溝伏脊等,做到澆水時畦內“寸水棵棵到”;“二勻”是墒情均勻,肥力均勻;“三松”是要鬆緊適度,沒有明暗坷垃,要細耙,做到上松下實,無漏耕漏耙,無架空暗壟等。

三、採用精播技術

不同播種期、播種量、播種深度等不僅能調控小麥的群體結構,還會影響小麥的生育進程、產量和品質。

適時播種 。溫度是影響小麥生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播種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壯苗的關鍵,必須適期播種。若播期過早,麥苗易徒長,冬前群體發展難以控制;土壤養分早期消耗過度,易形成先旺後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蟲害、凍害等。

播期晚會導致: 一、溫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齡小,冬前營養生長量不夠而形不成壯苗;二、根系不發達,分櫱少,體內有機養分積累少,抗逆性差; 發育延遲,穗分化開始晚,穗頭小; 成熟延遲,種子形成和灌漿過程處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千粒重降低,顯著減產,影響品質。不同地區條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麥在10月5-10日播種,到12月10日,日平均氣溫下降到0℃進入越冬期,冬前大於0℃,積溫600-650℃,能滿足小麥形成壯苗的要求。

適量播種。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條件因品種制宜。中產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適當增加播量,可較多地依靠主莖穗爭取高產。高產田若播量過大,易引起群體過大,通風透光不好,個體生長弱,易倒伏,若適當降低播量,群體不會過大,個體促壯,抗倒,穗大,產量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不同的品種要掌握一定的播種量。 播種深度 。播深一般以3-4釐米為宜,深淺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齊,苗壯。播種過淺,易落幹,缺苗斷壟,易受凍害;過深出苗率低,出苗時間長,苗弱,分櫱晚,分櫱少,次生根少,難以形成適宜的群體結構。

四、配套田間管理技術

小麥高產,種好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根據小麥不同生育階段的特點,要採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抓好冬前冬季麥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麥的生育特點可概括為:三長一完成,即長葉、長根、長櫱、完成春化階段發育。這個時期管理的任務是:促苗齊,苗勻,苗足,培育壯苗,實現合理群體,為麥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礎。主要管理措施是:

及早查苗,補種補栽 。小麥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採用於缺苗處澆底水或浸種催芽的方法。小麥3-4葉期進一步疏密補稀,將疙瘩苗疏開,栽苗後普澆一水,確保早發趕齊。




散花小幹


1.土壤乾旱, 主要發生於搶墒播種,一直沒有澆水的麥田。表現基部葉片發黃,逐漸乾枯,心葉遲遲不長,次生根少,分櫱困難。對此情況應及時澆水,促進麥苗及時生長。

2.播種過深 。由於播種過深,造成麥苗地中莖過長,出苗時種子養分消耗過多,造成幼苗葉片細長,根系發育不良,麥苗瘦弱,對於這樣的麥田可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5公斤。對於已經澆水的麥田,可用1%的尿素液噴施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3.秸稈還田缺氧 。主要是秸稈還田沒有增施氮肥的地塊,出現了秸稈與麥苗爭氮現象,表現為小麥矮小細弱,葉片失綠,窄小直立,葉尖枯萎,下部老葉發黃。可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7.5-10公斤。同時用1%的尿素液噴施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鄉村翠翠


農村有句俗語,稠穀子稀麥哄死老伯。也就是說穀子分櫱高,不易種稠。而麥子分孽率有限,必須多播種子。若是新麥種按土地肥沃的話比說明上一畝地多播上二斤。若是貧脊土地就得多播幾斤甚至幾十斤。我們這兒的土地好的一畝地也得三十斤到四十斤不等。薄地就得五十斤左右!薄地沒養分,分櫱率就低了!根據你的一土地肥厚程度掌握。所以麥苗越長越稀就是缺肥了,化肥沒到位。土地肥沃麥苗就不會稀。土地貪脊沒養份麥苗就直直的單根獨苗不分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d77856c07f64ca0bea2a356bf61de6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