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2020年突然襲來的一場新冠病毒肺炎,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影響。一開始,小朋友們居家隔離學習、大人們停產停工。現在疫情得到緩解,復工開始了。由於病人會伴有乾咳、乏力、發熱症狀,並且具有病毒傳播性,所以測量體溫變成了判斷身體狀況的重要據測,由此,測溫器變成了我們重要的防控工具,下面我們來看看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然而在流動性強的公眾場所,我們還需要一個防護閘門,這時,紅外探測門挺身而出。它採用高精度紅外測溫傳感器,感應距離可達0.1-0.5米,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精確度提升到±0.3度,對環境和日光免疫。還減少了人員損耗與感染風險,在企業中得到推廣,不過當人流量巨大時,仍有排隊的困擾在。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這時,熱成像測溫系統給我們解決了這樣的困擾。2月2日,北京北部新綜合交通樞紐清河火車站,率先落地應用了百度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這項技術基於人臉關鍵點檢測及圖像紅外溫度點陣溫度分析算法,可以對一定面積內乘客的額頭溫度進行檢測,即便是佩戴帽子和口罩也能夠快速篩查。1分鐘內可以實現逾200人同時通過單通道,實現體溫檢測,乘客幾乎不用停留,避免了人員擁擠。其識別誤差在±0.3℃。看,這是熱成像技術在杭甬高速蕭山出口的一個試點。可實現進出人員體溫非接觸方式快速檢測,目前,已在杭州多個高速口及部分學校宿舍樓投入使用。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為了能追蹤記錄感染者與密切接觸者,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快速推出“5G+紅外熱成像測溫”服務,精確度可以達到±0.1℃。在實現數據雲端存儲基礎上,提供體溫實時追蹤、口罩佩戴檢測、人臉身份識別、疫情天天報及防控聯動分析等豐富的功能,並加上豐富的前端採集產品組合,包括手持、攝像頭、安檢門、道閘、門禁等多種不同場景的組合方案,因地制宜落實車站、機場、海關、商場等公眾聚集場所測體溫等措施。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大家好,抗擊疫情期間,請大家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防護!”看,浙一城站分院部署的5G醫用測溫巡邏機器人邊用它的24K大眼睛巡邏測溫,邊提醒大家做好個人防護。該機器人是基於5G通信技術的可移動式醫用測溫巡邏機器人,在保證測量精度±0.1℃的同時,具備了移動性。其綜合運用物聯網、機器視覺、生物識別、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集成各種環境感知傳感器,可廣泛用於車站、廣場、商圈、醫院、學校、社區及重點單位等場所。無論是固定點位值守還是巡邏,依靠機身上搭載的高清視頻,無死角觀察現場,紅外熱成像等各類監測數據都可通過5G網絡同步傳送到後臺,實現24小時全天候監測。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我們再來看這個更加輕巧神奇的頭盔,頭戴智能頭盔可完成對前方5米範圍內所有目的人員的掃描,若發現體溫超過37.3度,頭盔立刻聲光報警。上百人隊伍可以在不到2分鐘時間就完成發熱人員篩查和記載,而且可以在安全距離內自動記載被檢測人員信息,保護工作人員、提升服從。他是怎樣實現的呢?智能頭盔通過固定在頭盔上的紅外攝像頭,捕捉視線範圍內市民的體溫。頭盔內有一塊虛擬實際顯示屏,人們的體溫就會出現在佩戴者眼前。這種智能交互功能的體溫計正是人工智能對人類帶來的便利。被人稱為AI“抗疫”的黑科技。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得力於人工智能的推廣與使用,不管是機器人、無人機還是AI頭盔,都用到了其領域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等處理技術。人工智能作為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在這次疫情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推動了生產生活的變革,其永無止境的發展及無限的創造力必定還會繼續為人類作出更加巨大的貢獻。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測溫器的“抗疫”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