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阅读及思考的能力从哪里来?请家长补上这一课

阅读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属于核心问题。

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

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在成年之后,通过阅读各类资料书籍仍然是自主持续学习的关键,也是个人知识更新和能力优化的基础。

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能从书籍中获得知识、力量、情感、体会不同时空的经验,并感觉愉快;而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的阅读,会进一步发展洞悉觉察能力,分析想像能力,创立成熟的三观,并将这些“愉快的感觉“带到一个新高度,创造一种“令人难忘的体验”。

这其中的区别,如同与观光旅游和旅行探险的区别。

阅读及思考的能力从哪里来?是天生的吗?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做什么?

- 02 -

不同家长对家庭阅读的理解和实践

孩子阅读及思考的能力从哪里来?请家长补上这一课

阅读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属于核心问题。

和几个朋友聊了教育和阅读的话题之后,发现具体做法差别很大。先挑几位典型代表来发言:

家长A:“国学基础是否扎实,对孩子的中文功底来说很重要,这是童子功。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陪读经典,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绝不功利,至少几年时间才能见成效。”

家长B:“孩子的阅读不要拔高,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看什么阶段的书,她喜欢看什么书,我就给她买什么书。孩子需要乐趣,太经典的书,观念比较陈旧,孩子是没兴趣看的。”


家长C:“孩子的阅读面广不广,阅读深度够不够非常重要。故事类书可以看,但是只看这一类就偏了。单纯地看,不思想,进步比较慢,对人的认识,对事情的是非判断需要慢慢引导。有观点,有想法的书才能触动孩子智力的发展。看后要有反馈,所以我会陪着孩子聊书和聊电影。慢慢地,孩子的表达欲望就越来越强,甚至开始有批判性思维。看书和看电影之后能自己主动写一些书评和影评的孩子,你根本不用担心Ta的语文水平。学校教育现在主要是教招式和套路,甚至语文的阅读理解都是有解题思路,教你一二三怎么做。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有些家长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完全缺失,要么家庭教育还是花钱请老师补课,仍然教的是招式和套路。”

家长D:“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自己教孩子不如请一个好一点的家教。一方面自己的时间空出来,精神放松,不容易焦虑;另一方面,专业老师比较理解国内教育制度,对教纲和知识点把握得比较好。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省。另外,国内的教育制度我还是觉得有严重问题,抑制孩子创造性发展,有机会我还是要把孩子送到国外,或者至少是国际学校。”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什么想法。

孩子阅读及思考的能力从哪里来?请家长补上这一课

我们再还原一下ABCD四位家长的亲子教育情况:

家长A: 女孩,四年级。父亲是全职家长,从六岁幼儿园大班开始,陪伴主攻唐诗(全读完),宋词(完成一半),四大名著儿童版除了红楼梦都读过。现在开始看庄子等儿童版古典文学。目前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偏弱,写作文相当困难。

家长B: 女孩,两年级。母亲是全职家长,但不管读书,全凭孩子自觉,自由阅读,自由写作。孩子偏爱儿童作文,侦探类书籍或其他故事书,经典的只看过儿童版的红楼梦。目前水平: 自己会写不错的诗歌,能编写图文并茂的漫画。

家长C: 女孩,初二。父母都很忙,母亲是金融企业高管,父亲是创业公司老板。国内顶级中学年级学霸(被称为魔鬼学校),每天作业基本在9点前完成、各学科完美平衡。平时父亲辅导较多,除了推荐经典书籍,还推荐经典电影陪看。看完之通常会和女儿闲聊书和电影的内容。目前水平看过大部分《金庸全集》,《围城》、《边城》、《呼兰河传》,英文阅读水平在小学四年级看完哈利波特全套七本原版书,初一开始看英文圣经故事。

家长D: 男孩,初二。父母都很忙,父母分别是企业高管和咨询公司合伙人。信奉“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做”,聘请私教辅导孩子课业,为了加强思维训练,送孩子上少儿版“思维导图训练班”。因不适应国内教育高负担作业量(每天作业要做到11点以后),成绩也不理想,今年开始转国际私立学校。目前水平偏爱文科,理科英文偏弱。

现在,你又有什么想法。

- 03 -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积极作为

孩子阅读及思考的能力从哪里来?请家长补上这一课

我想谈谈我的个人想法。

1、儿童教育就是小马过河,不要瞎攀比。有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老公”一样,和你无关。有些孩子是“牛”,有些是“松鼠”, 而你的孩子可能是一匹“小马”。别的家长的教育心得和建议再好,不见得适合你的孩子,关键要看根据孩子现在的资质和学习阶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2、家长忙不忙,花的时间多不多,并不是孩子是否能教育得好的全部理由。最努力不一定最成功。作业做得最多,刷题最厉害的孩子,未必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全职不一定就能带出好孩子。家长工作再忙,也不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借口。关键是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培养出一个善于学习,适应力强的孩子。而如果方法错误,那么即使在时间和金钱方面投入再多,也无法培养出一个能胜任学业的孩子。

3、孩子成绩好坏,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习能力不足(这其实是一种对环境的不适应);而不在于学校教育方法和制度的限制。

凡是抱怨国内教育体制压制创新人才的,都会单纯放大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基本都会忽略家庭教育,忽视自己作为家长的教育辅导责任和影响作用。

4、培养教育孩子方法可以多样化。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一定要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光坚持没用,有可能坚持的是一条错误的路线。方向错了,走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5、孩子教育要考虑一个度。焦虑感太甚,会毒害整个家庭,但完全放任自由,也会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而原本这些时间可以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通常来说,不管是学科成绩的提高,还是学习习惯的纠正,甚至行为习惯,口头表达,思维训练,只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6个月左右开始明显见效是正常的。换句话说,如果3个月没有明显进步,纯属正常,但是6个月还没有起色,就一定要反思和更换方法了。

一句话: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积极作为。

家长的不作为,或者不善作为,便是对孩子的教育主动弃权

- 04 -

家长的三大作用:示范,引导和激发

孩子阅读及思考的能力从哪里来?请家长补上这一课


总体来说,

家长需要在孩子教育中三大作用:示范,引导和激发。

缩小范围,单以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家长也是需要积极做一些功课的。艾登.钱伯斯在1991年出版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提出了著名的"阅读循环圈",由三部分“选书”,“阅读”,“回应” 三部分,加上“有协助能力的成人”作为循环圈的核心共同构成。

1、选书

书宜杂,而不宜专:许多孩子还没有对书籍真正入门。家长应当鼓励孩子接触更多品类的书,推荐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并不仅限于书籍)。题材可以非常广泛:儿童文学,侦探推理,科幻科普,抒情文学,散文诗歌,人文历史,神话传说无不可。

不仅是迎合,更需要引领:从本能的角度来说,孩子一般会从故事性强的书籍开始入手。这些书较为通俗,文学性相对较低,对阅读的能力要求也不高。家长应该鼓励和迎合孩子早期的阅读兴趣。粗暴地干涉孩子的阅读,不准孩子读某类型的书都会损害孩子的阅读热情。但在阅读品位的培养方面,

仅仅是迎合是不够的,还需要恰当的引导。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能够主动接触到的书籍的种类比他们应该接触到的书籍的种类更窄。因此,家长还必须推荐一些优秀的经典书籍,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培养阅读品位。

2、阅读

时间保证:纵有家里藏书万卷,无奈没空读书。确保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至关重要。而在家庭教育中,不管是家长朗读或家长陪读,学生的持续默读或独立阅读,都需要时间上的保障。注意,不仅仅是鼓励,或提倡,而是确保。没有时间上的保障,热爱阅读只是一句空话。在美国,在中小学一直推行“持续默读SSR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每天安排10-15分钟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由挑选想看的书籍。

环境保证:安静的,固定的,不受打扰的空间至关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小小空间,让他们为自己打开一个广阔宇宙。

孩子阅读及思考的能力从哪里来?请家长补上这一课


3、回应

积极地闲聊:丰富的阅读体验让我们渴望交流。孩子也是如此。当他们从书中感受惊叹、喜悦、感动、好奇、困惑、不解的时候,他们也需要找人分享这种体验。每周能与孩子围绕阅读聊20-30分钟,不仅能维持孩子的阅读热情,还能找到共同话题,加深亲子关系。

教练开发:如果我们还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读者,仅有闲聊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孩子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觉察、判断、提问和创造能力。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练。当孩子阅读完一些书籍之后,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聊聊,分享心情。在散步或坐下来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这类谈话。

要表现得不像一位聪明的老师,而是一个真诚的朋友。

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孩子的自学能力和激发孩子的思维开拓能力。具备这两方面能力的孩子,不仅能胜任学业,更能在未来应对各种未知问题和复杂挑战。

在日复一日的光阴中,让阅读给孩子一些心安,一些自由,一些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