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毫米波“死局”

“5G毫米波将会迅速蔓延全球。”

距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Durga Malladi发表上述观点已经一年有余。作为3G时代的强者,在4G末期逐渐乏力的高通为争夺更多5G话语权,从研发伊始便不断戮力毫米波技术,并寄期望于全球运营商配合5G毫米波基建,从而对抗华为和三星等通信设备厂商。

然而现实很骨感,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5G商用的63家运营商中,仅有4家使用了毫米波技术,其中3家来源于美国,其他运营商则以Sub-6GHz作为主要频段,中国三大运营商也以该频段为主力研发目标。

而近日的一则消息更给以高通为主的毫米波研发厂商投下“深水炸弹”:据外媒消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斥资97亿美元加速回购3.7GHz-4.2GHz频谱,这意味着美国的5G部署重心将转移至以Sub-6GHz为主。

失去了本土支持,高通的毫米波部署战略正一步步走入僵局。

消费者为毫米波买单

据了解,5G所需要的主力频段,为Sub-6G和毫米波两大频段,由于此前厘米波频段在美国已被军用雷达、专用私人无线电、非授权频谱、星地通信占据,因此美国一直主推毫米波方案,这也直接决定了美国的通信技术公司都把毫米波作为5G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高通也是其中之一,自2018年10月宣布推出QTM052毫米波天线模组以来,高通的所有SoC产品导向都以毫米波为主,以最新发布的高通旗舰芯片为例,骁龙865依然采用了外挂5G基带X55的组合方式,并成为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支持毫米波的SoC。

实际上,由于毫米波自身特性受限,虽然其短波长和窄光束特性让信号分辨率、传输安全性以及传输速度得以增强,但传输距离大大缩减。此外,毫米波很容易被墙壁、树叶和人体等障碍物阻挡,更增加了建站成本。虽然高通与合作伙伴进行了多次互操作测试,但进展受限,距离规模商用遥遥无期。

产业链分析师王梓对财经网表示,毫米波频段基站的部署需要成熟的硬件和算法支持,由于此前业界对毫米波研究较少,目前的部署情况并不乐观,此前高通展示的毫米波方案显示,用户在移动时存在丢失信号的现象,同时以目前的硬件体验而言,毫米波设备的峰值速率并不稳定,速度提升也不明显。

而其合作伙伴苹果公司也在“补刀”高通的毫米波战略,据外媒Fast Company报道,苹果公司对于高通公司提供的5G毫米波天线模块设计并不满意,认为其不符合苹果的工业设计理念,将会自研基带设计。

据了解,高通的外挂方案包括了对于毫米波的支持,而在增加毫米波和相关模块后,手机的功耗增加,散热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并增加了芯片的厚度和成本。而在全球毫米波基站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显然令苹果不能满意。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手机厂商为毫米波买单,最终的成本只能释放在消费者身上,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在微博表示,骁龙865比上一代单价贵一倍。3月以来,多款搭载骁龙865的手机发布,价格更随之走高,不少消费者买下了一项在当前在国内并不能享受的技术,更显本末倒置。

高通的毫米波“死局”

高通的焦虑

在高通深耕毫米波的同时,国内运营商锁定Sub-6GHz频段并加快商用部署,华为、联发科等芯片厂商也戮力Sub-6GHz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了中国5G市场的集中爆发。

正如华为Fellow艾伟所言,目前没有看到毫米波大规模商用的工程可行性,毫米波不是5G主流覆盖频率,在麒麟990上没有予以支持,但巴龙5000基带芯片支持毫米波。

而联发科则更加没有顾虑,旗下高端芯片天玑1000采用集成5G基带的设计,且针对Sub-6GHz进行了优化,全球首发5G双载波技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5G频段并载波聚合实现更快的网速,带来4.7Gbps/2.5Gbps的下载/上行速度。

相比较而言,高通的毫米波策略彻底在5G市场崩盘,此时的高通需要加急对Sub-6Ghz频段的研发并改变策略,才能重新回到领先身位。

高通的毫米波“死局”

在高通面临失速的背后,5G芯片产业正在重塑格局,更突显5G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三星、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来之汹汹、蚕食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紫光展锐等中国芯片力量逐渐占据上风,以中国为核心的5G产业正逐步实现领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