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中学:在传承中蝶变

3月上旬,我市组织开展了“三看”流动现场会。为了探寻“三看”项目与众不同的亮点,挖掘项目真正内涵,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三看”项目记者行》系列报道,通过此次活动让记者走出去走下去,敬请读者关注。

李书哲、本报记者吴广城

吊脚、飞檐、木门,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校舍,与草木吐绿、芬芳怡人的环境互为点缀。初春,踏进闻名遐迩的遂川县燕山中学,恢宏的建筑,雅致的校园,沁人的花香,别具一番风味。

近年来,遂川秉持“贫困县也要办大教育”的理念,筹集校建资金近10亿元,新增教育用地超1200亩,在城区实施“两搬四扩五新建”工程,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增加1.65万个学位,为化解大班额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乡镇实施“三搬六扩全覆盖”工程。燕山中学就是“两搬四扩五新建”工程之一,也是遂川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

燕山中学于2018年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9月由原瑶厦中学(完中)高中部剥离后迁入新校址,2020年1月完成了全部建设工程。这所学校总投资1.7亿元,占地192亩,建有综合大楼、3栋教学楼、图书馆、体艺馆、学生宿舍、教工宿舍、校园餐厅、标准田径运动场等教学、生活设施。去年秋季正式开学,办学规模将达4500人,极大解决了该县高中入学难、大班额的问题。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燕山书院历史可追溯至清嘉庆年间,从启蒙教育到国学、太学,实行分级分班施教,先后培养出秀才、举人、进士数十名,教育模式和教学成果都堪称江西乃至全国家族私塾的代表。

燕山中学坚持“传承书院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与燕山书院“天地吾庐、古今我友”文化内涵一脉相承。

该校高三学生钟崎正在备考播音主持专业。说起自己将作为新校区首届高中毕业生时,他很是开心。“班级人数从以前的80余人调整到59人,学校好漂亮,视野开阔、窗明几净,教室里还有空调。更重要的是,学风越来越好,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实实在在感受到学校变化的,还有同样就读毕业班的邓鹏程。他说,这么干净整洁的校园,同学们都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就连矿泉水瓶子也是分类放置回收。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燕山中学以“青蓝工程”为依托,以师徒结对为形式,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此外,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爱国歌曲大合唱、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党支部还领导团委对学生进行感恩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献爱心,帮助身边困难的同学。

“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开学,但大家依然每天坚持网上教学和师生课后互动。疫情过后,琅琅书声又将回响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传承书院文化,迎来更多蝶变。”校长王月明告诉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